中國古代樂器漫談(一) 古樂八寶(1)

作者︰辛慧
font print 人氣: 392
【字號】    
   標籤: tags: ,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音樂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代樂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文化底蘊很深,種類繁多,形狀各異,變化萬千,獨具風格,美不勝收。

輕柔典雅的箏,清逸柔美的古琴,華麗委婉的琵琶,清脆明亮的笛子,甜美幽雅的簫,悠揚渾厚的聲等,對我們當今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來說,它無疑是一種美的享受,能使我們領略到自然質樸的美以及古人的生活氣息,返本歸真,使思維意識隨之升華,使心態祥和寧靜。

中國最早的民歌總集《詩經》中所提到的樂器就有30多種。早在周代(前1066~前771),根據《周禮》中國古代樂器分八音,即金(等)、石(磬等)、土(塤等)、革(鼓等)、絲(琴瑟等)、木、匏(笙等)和竹(管簫等)。

一、金屬樂器

金,是指金屬樂器,大多由銅或銅錫混合製成。在古代的金屬樂器中,種類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鐘類樂器。而鈸、鑼等也是金屬樂器,它們的共同特性是聲音宏亮,音質清脆,音色柔合,足以代表中國樂器金石之聲。

如「鐘」,有的「鐘」只有一個孤零零地懸掛在那兒,叫「特鐘」;有的成群結隊,排著座次,叫「編鐘」,編鐘敲起來聲音各不相同,有高低變化。

中國的鐘最早是以樂器的形式出現。在商代出現一種打擊樂器,叫鐃。這種銅鑄的鐃的橫斷面是扁形的,鐃邊成棱形。先是單個,後來逐漸發展為大小不同、三五成組的編鐃。

歷史進入周期,樂匠們對編鐃進行改進,先是把編鐃掛在架上,再對鐃的形狀進行改進,這就成了編鐘,而且數量也逐漸增加。樂匠們將不同大小、不同音律、不同高音的鐘編成組,可以演奏出悠揚悅耳樂曲。

到戰國時期或周期末期,編鐘進入鼎盛時期,數量多達六十多枚,奏出的音樂更加動聽,並且逐漸成為一種禮儀樂器,使這種單純的樂器扮演起一個政治、文化上的重要角色。

戰國時期,周期衰落,諸侯崛起,禮樂制度也隨之崩潰,製作複雜、價值昂貴的扁形編鐘便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到秦漢時,扁形的編鐘竟然無處可尋,製作技術也已失傳。歷史在這裡出現了回歸現象,曾被賦予非凡功效的鐘重新成為一種普普通通的樂器。只是鐘的形狀有扁有圓,沒有固定的形制了。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道教形成,鐘又被賦予一種新的使命,成了法器,懸掛於佛寺、道觀。這以後的很長一段時期,鐘成為宗教專用品,作為法器的佛事鐘竟成了中國古鐘的主流。

後來鐘又衍生出兩個門類:朝鐘和更鐘。朝鐘是皇帝們用來表功德、顯權貴,更鐘是用來報時。

二、石類樂器

石指的是石類樂器,石類樂器主要是磬,磬是以堅硬的大理石或玉石製成。石質越堅硬,聲音就越鏗鏘宏亮。磬可分為特磬,編磬等。編磬是由十六枚形式大小不同,或厚薄不同的石塊編懸而成。

「磬」也和鐘一樣,有「特」字號和「編」字號,在中國少數博物院(館)有陳列,台南的孔廟裡便有一個。磬這種樂器就是從石器發展而來的,在3200多年前的商代磬已有廣泛的製作和運用,並發展到用玉石製造,以後又有編磬問世,可以擊出旋律。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古代,人們敬天信神,追尋大道,虔誠地相信人是能夠修煉得道成仙,傳統文化重倫理、道德並傳承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 們上篇舉了兩個被點化,惜仙緣,修道成仙的故事,現在再舉道教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的故事。
  • 孝文元年,蕭何的妻子因過被除國,由蕭延繼承酇侯的爵位。蕭延短壽,繼承爵位後不久就去世了。死後由他的兒子蕭遺繼承酇侯的爵位,不幸的是蕭遺又是絕嗣無子。
  • 現代人往往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學習、工作,就可以有遠大的前程,甚至可以改變命運,這是無神論者普遍被灌輸的思想。
  • 命由天定,但人如何做,是向善還是行惡,這是很關鍵的......
  • 韓琦面對小人仍能用誠心對待,淺淺與之交往,但是不會身陷其中......
  • 捨棄一些名利之心,你會體會到你獲得了更大的快樂......
  • 「小不忍則亂大謀」出自孔子的《論語.衛靈公》篇中:「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意思是說,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能够忍辱是一種韜晦、涵養、胸襟開闊和目光長遠的象徵。勾踐忍辱得以復國,韓信忍辱而成就大業。
  • 明朝萬曆年間,京口人張某的文章頗有名氣,但七次考試都未曾入選。於是在文昌閣住宿,希望夢中得到神人指點,對其命運給予啟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