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慎坤:李克強為什麼笑銀行是弱勢群體?

人氣 12

【大紀元2015年03月05日訊】根據銀監會發布的數據,2011年以來,中國銀行業連續三年凈利潤超過一萬億人民幣,分別為1.04萬億、1.24萬億、1.42萬億,2014年將超過1.5萬億!這樣的暴利行業還自稱之為弱勢群體,怪不得會讓李克強總理放聲大笑!

我們僅以2013年為例,當年中國股市2,500多家上市公司實現全部利潤2.2萬億元,其中包括工行、建行、中行、農行在內的16家上市銀行的利潤就達1萬多億元,占整個上市公司利潤的六成以上。2013年僅工商銀行一家就實現凈利潤2630億元,日均凈賺7.3億元。這樣的驕人業績和暴利水平,怎麽也跟弱勢群體不匹配。

中國銀行業的暴利從何而來?近80%的收入來源是存貸款利差收入。近幾年,影子銀行獲得的暴利更加明顯,銀行體系內的近百萬億元存款,以負利率的方式為銀行業貢獻了超額利潤。過去幾年間,因利息剪刀差從儲戶手中實現的利益輸送,相當於中國社保基金累積下來的總額。

在經濟持續下滑、實體經濟長期不振的環境中,銀行業卻越賺越多,即使不依賴專業知識僅憑常識判斷,也知道這樣的情況並不正常。銀行業的暴利與廣大苦苦掙紮在高原料成本、高勞動力成本、高資金成本生死線上的中小企業形成了鮮明對比。上世紀90年代為挽救瀕臨破產的國有銀行,官方強令出臺了存貸款利率固定差額,幾乎保證了銀行的穩定暴利,這種規定存款利率上限、貸款利率下限的利差保護格局,使得銀行業迎來了紅紅火火的暴利時代。

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曾經在一個公開論壇上痛批銀行暴利,稱銀行變成了高速公路,坐地賺錢,即使將銀行行長換成小狗,銀行也照樣能賺錢。

中國銀行業擁有全球最高的利差,最終利差要達到5%-10%,而國外銀行利差通常是0.2%-0.5%。怪不得銀行老總們會對利潤多得「不好意思」公布。在過去宏觀調控控制通脹過程中,央行頻繁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通過控制貸款數量來實現對通脹的控制,而不是采用提高利率的方法。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一邊是銀行能從儲戶中取得廉價資金,另一邊實體經濟對有限資金的爭奪,擡高實際貸款利率。一低一高,銀行豐厚的暴利就到手了。中國存貸差是3個點,發達國家是1個點,臺灣也是1個點。根據工商銀行的調查,溫州市的平均貸款利率是25%,幾乎讓所有企業都不堪重負。

中國銀行業的暴利對中國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來說,是一場持續的災難。銀行暴利越多,說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越高,高利息吞噬了企業的大部分或全部利潤,許多企業己淪為銀行的一個賺錢工具。銀行依靠特殊地位斂財,實是與民爭利,直接後果就是降低了實體經濟的盈利能力以及國民的整體消費能力,融資成本高對中小企業更是沈重的負擔,使其不能正常成長甚至無法存活,更不能創造價值增加就業。

中國銀行業的暴利,並不意味著銀行有什麽業務創新,也不意味著銀行的管理方式有什麽突破,而是靠得天獨厚的牌照管制與固定利差,讓銀行無論是站著躺著都能賺錢!據中國銀監會和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中國銀行業服務項目共計1076項,其中226項免費,占比21%;收費項目850項,占比79%。去年上半年,中、農、工、建、交五大行僅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就逾2000億元。個人業務不合理收費、收費項目不明示、貸款業務收取各種巧立名目的費用等現象,成為消費者投訴最多的問題。想一想,世界上哪有這樣強大的弱勢群體?
(原標題:總理為什麽笑銀行是弱勢群體?)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中國銀行業暴利驚人 金融改革阻力重重
牛刀:中國銀行業爛帳驚人 坐等危機爆發
英媒:中國銀行業急需「政企分離」
三大危機臨頭 中國銀行業或將大洗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