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孝道」(四)

【史海】孝順婆婆的媳婦 感動天地受人敬重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212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5年09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孝文化規範了家庭成員之間的倫理道德,進而維繫著社會、國家各群體之間的關係。在古代非常重視「孝」,人人都尊重孝順的人。除兒女孝順父母外,孝順婆婆的媳婦也受到天、地、人的尊敬。本篇收集古代流傳下來的關於媳婦孝敬婆婆的故事 。

被冤兒媳不忘孝順婆婆 感動天地

據《後漢書‧列女傳》記載,姜詩是東漢時期四川廣漢人,娶龐三春為妻。姜詩夫婦侍奉母親非常孝順。婆婆喜歡喝江水,龐氏便到七里外的沱江去挑水。婆婆喜歡吃切細的魚肉,姜詩夫婦就把魚肉烹作魚膾給母親吃。

後來由於姜詩的姑姑從中挑撥,夫妻之間產生誤會,在母親的安排下,姜詩不明就裡便休掉了妻子。龐氏被休後,並無怨恨,居住在一家庵堂內,不分晝夜地紡織,托人幫忙賣了成品,再買米、肉送回家去孝敬婆婆。

姜詩夫婦的兒子姜安安當時只有七歲,他怕母親在庵堂吃不飽飯,便每天上學時把自己帶入私塾的大米放一把在土地廟的小洞裡。積存一段時間後,他便帶著大米去看望忍受冤屈的母親。當安安把米送到庵堂時,龐氏抓起米來看,發現米的顏色不同,馬上質問兒子米的來歷,安安只得實話相告。龐氏聽後,忍不住抱著兒子痛哭一場。

後來,婆婆與姜詩了解了事情原委,知道冤枉了龐氏,便接她回家。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泉水噴湧而出,味道與江水無異,每天還有兩條鯉魚從水中跳躍出來。從此以後,龐氏便用這些來供養婆婆,不必遠走沱江了。

據說,東漢赤眉軍造反路過此地時,首領聽說這是孝子姜詩的住地後,立刻下馬,傳令三軍悄悄行軍,以免驚擾孝子。後來,各級官員經過此地,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漸漸成為傳統。真是孝心感動天和地。

神靈守護孝婦

紀曉嵐所著《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討飯行乞的婦女,她對婆婆特別孝順。有一次,她自己餓得跌倒在路旁,但手裡捧著討來的一碗飯,不肯吃一口,嘴裡還不停地說:「婆婆還沒吃飯呢。」

路人過來幫助她,並詢問她情況。這位討飯的婦女說,當初隨婆婆出來討飯時,她只是謹慎地跟隨在婆婆身後,聽從指揮而已。有一天晚上,她和婆婆蜷縮在一座古廟的廊下過夜。半夜裡,她聽見殿堂之上有人厲聲吼道:「你為甚麼不避開那位孝婦?害得她受了陰氣,發冷發熱,頭昏腦脹。」就聽另一個聲音辯解說:「當時我手裡拿著緊急檄文,慌慌張張地沒看清。」

前一位的聲音聽起來更加火冒三丈,罵道:「凡是忠臣孝子,頭頂上都有幾尺神光照耀,難道你是瞎子,看不見嗎?」接著聽到一頓鞭打聲和呼號聲,這樣鬧了好久才安靜下來。

第二天,婆媳倆來到村裡,果然聽說有位農婦在往田裡送飯時被旋風所襲,現在還頭痛不止。當人們談論起那位農婦時,都交口稱讚她的賢淑與孝道。這位討飯的婦女為此深受感動,從那以後,侍奉婆婆唯恐有不周到的地方。

祖母用乳汁餵養婆婆

這是《二十四孝》中收錄的第二十二個故事。崔山南,名琯,字從律,是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作為兒媳的唐夫人,自己已經當了祖母,可是上面的婆婆還健在,因此依然盡心周到地服侍她,令人感動。在這個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祖母對曾祖母的孝敬,讓子孫耳濡目染,孩子後來都很孝順也是必然結果。

上天獎賞吳孝婦

《集福消災之道》中記載,宋朝的吳孝婦,她的丈夫早死,又沒有兒子。但是她侍奉婆婆,非常的孝順。婆婆年老,而且眼睛有病,看不清楚,想到自己的媳婦太孤單了,就想招一個義子,為兒媳成親。

吳孝婦哭著向婆婆說:「自古以來,烈女是不事二夫的。我自然應當竭力的奉侍婆婆,還請婆婆放心。」

吳孝婦為鄰居做手工粗活,賺些錢來養婆婆。有時有人送她好的食物,她都會帶回家給婆婆吃。有一次,她煮飯還沒有煮熟,鄰居的媽媽有急事,喊她出去幫忙;婆婆擔心飯煮得太久,會煮焦了,就把飯鍋拿起來放進一個盒子中。但因為眼睛看不清楚,她錯把飯放進了裝垃圾的盒裡。

吳孝婦回來後,看到了也不去問,趕快向鄰居借些飯來,先給婆婆吃了;然後再用水把弄髒的飯洗乾淨,蒸熟了自己吃。

有一天,她忽然夢到:兩位穿著青色衣服的童子,駕著祥雲,來到她的面前,手裏拿著符牒說道:「我們是奉了上帝的玉旨,來召吳孝婦晉見。」

吳孝婦見到了上帝,上帝對她說:「你只是一個村婦,能夠如此辛苦盡心地侍奉婆婆,實在是令人尊敬!因此特別賞賜你一千文錢,拿回家中,供養婆婆。從今以後,你再也不必去做粗活了。」說罷,命兩位青衣童子,將吳孝婦送回。

吳孝婦一夢醒來,發現床頭果然放著有一千文錢。而且用完之後,床頭就又會出現一千文錢。如此周而復始,延綿不絕。

程妻孝婆 難能可貴

《集福消災之道》中記載了另一個孝婦的故事。程彥遵非常孝順母親,可他的母親,性情極為嚴厲,很討厭他的妻子,竟將他的妻子,逐出了家門。

程彥遵當時正值壯年,他雖順從母親的心意,但卻終身不再娶妻。而程彥遵的妻子也非常的賢慧,她雖然被婆婆逐出了夫家,竟然沒有一點兒怨言。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必定會回夫家,向婆婆問安,並做家務。她自己在外獨自居住,為丈夫守節,不肯改嫁。

當時的讀書人,見到了這種情形,都公認程彥遵的妻子,是一位難能可貴的賢妻,並且還為她寫了孝烈傳,表揚她的孝行。後來,婆婆受到感動,主動的把兒媳接了回來。

程彥遵夫婦,真可以說是子孝妻賢,難能可貴。

孝順媳婦捨身救婆婆

據《新唐書‧烈女傳》記載,鄭義宗的妻子盧氏,出身於范陽的大家族,事奉公婆恭敬孝順。一天晚上,有強盜拿著兵器搶劫她家,別人都藏匿逃走了,只有婆婆沒能離開。盧氏便站在婆婆身邊保護婆婆,她被賊人揪打差點死去。

賊人離開後,別人問她為甚麼不害怕,她回答:「人之所以區別於鳥獸,是因為有仁義之心。即使是鄰居有急難的事情都要去幫忙,更何況是婆婆,能扔下不管嗎?萬一她有危險,我也沒法一個人活著。」婆婆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我現在才明白媳婦的心了。」
責任編輯:林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因為這是身為媳婦該做的。」11年來,大家總算認同李珠蓮的苦心,孝順的行為更是因此在聖保祿醫院傳開。
  • 河北有個農村婦女叫惠女(化名),九九年四月走上修鍊法輪大法之路,不久即身體健康。但七二零江氏中共集團開始殘酷迫害法輪功,出於害怕她放棄了修煉,結果舊病復發,二零零五年五月她又從新走入大法修鍊,再次得到了健康的身體和幸福的家庭。
  • 從小到大,小妹對我特別親,對妻則是敬畏有加。當著妻子面雖然嫂嫂長、嫂嫂短,如果妻子不在又會批評一番。這天小妹跟我說妻的背後話,我皺起眉頭問小妹:「你嫂子對你不錯啊!是哪裡得罪你啦?」
  •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豐潤鎮北關村婦女韓秀榮,於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十八日被端明路派出所的警察以在她家樓下的車被刮為藉口,騙其開門,闖入後搶走大量個人物品及現金,並將韓秀榮綁架、關押在唐山第一看守所至今。
  • 百行孝為先,照顧年邁的父母,對父母盡孝,是傳承數千年的中華傳統。很多移民西方國家的華人也保持著這個傳統。根據美國退休者協會(AARP)11月12日公佈的報告,大多數亞太裔受訪者認為,自己肩負著照顧父母的責任。華裔家庭多代人同堂的現象也高於整體美國人。而華裔家庭觀念非常強,家庭幸福的理念根深蒂固。
  • 玉門關外有一名老漢養了很多羊和驢子。一天一隻母驢病倒了,小驢發現了躺倒的媽媽,母驢肚子一起一伏,鼻子發出低鳴,眼角流淚。小驢發瘋般蹦過去,用嘴使勁兒地拱媽媽的頭和脊背,力圖讓媽媽站起來,可是全都失敗了。
  • 「中國有一句話叫:百行孝為先。古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對父母孝順是第一重要的善行。」紐約華僑中文學校校長黃炯常說,中文學校給學生們的第一道作文題就是「我的母親」,第二道題是「如何孝順父母」。
  • 忠孝節義」是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題。古人認為「百善孝為先」,一個家庭和睦的關鍵就在於長幼有序,母慈子孝。一個人在家恪守孝道,出門才能以待親之心善待他人。「重義」則是嚴格遵循正義原則和道德規範,在自己的利益得失面前講究「見利思義」、「重義輕利」,甚至將「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所以有「捨生取義」的說法。以下講述的正是關於盡孝重義的實際例子:
  • 「孝」是華夏傳統美德之一,是儒家提倡,推崇備至,教化民眾,治理國家,安定社會的重要法寶。有句話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說這才是「忠」、才是「孝」,但這是古人所倡導的「忠孝」的真正內涵嗎?
  • 以孝治天下是中國古代聖王治國的基本思想之一。中國自古以來推行的儒家思想是:「齊家、治國、平天下」,認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結構,家和則國和,家庭穩定則社稷穩定。所以自古教化百姓都首先從齊家開始,齊家便是遵循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人倫五常,使得家庭和睦。孝道這種家庭倫理推廣到社會,便是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治國法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