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寶寶送回大陸撫養 回美後心理壓力大

人氣 2716

【大紀元2016年08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畢儒宗編譯報導)許多華人新移民,由於無法負擔托兒費用而將新生子女送回中國讓嬰兒的祖父母撫養,直到孩子四五歲時才接回美國上學,這種突然的重大改變對年幼孩童造成嚴重心理及情緒上的衝擊,衍生出行為上的問題及與父母的隔閡。

這些自小被送回國的孩子被稱「衛星寶寶」,針對「衛星寶寶」的心理問題,以及他們和父母的關係問題,社工人員呼籲協助中低收入家庭解決托兒問題,以避免社會上有太多情緒不穩定的人。

自小和父母分離 難以發展親密關係

據美國CBS新聞報導,24歲的陳大衛不到一歲時被父母送回中國福建由他的祖父母撫養。他的父母當時才剛移民到美國,一週七天在多家餐館打工14小時,希望能賺足夠的錢給家人創造美好的未來。

5歲時,他的父母將他接回美國讀書。他說:「我記得經常哭,我被我幾乎不認識的人帶走,……這是相當困難的,我離不開我的祖母。」

來到美國後,陳大衛難以與父母發展出親密關係。與他的祖父母分離對他造成重大心理創傷,他小學三年級時開始有自殺的念頭。

「在成長過程中,我與(我的父母)沒有親密關係,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與他們分享我的感受,」他說:「我是如此與外界隔絕,我幾乎不與他們說話,而他們則覺得我是個憤怒的孩子。」

衛星寶寶

加拿大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的臨床心理學家伊馮娜.玻爾(Yvonne Bohr)博士和研究人員們自2006年起研究類似陳大衛經歷的「分離」(separation)。他們將經歷過這種分離的孩子稱為「衛星寶寶」。

玻爾博士說:「嬰兒往往在他們正要與親生父母發展強烈情感聯繫時被送走,這導致他們經歷了分離的痛苦。」「當他們被接回來時,他們的父母原以為孩子會很高興能回家,但不了解,其實對孩子而言,這兒已經不是家了。」

玻爾表示,嬰幼兒有非常豐富的感情生活,需要由他們能信任並有信心會保護他們的人照料。嬰兒對分離的調適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照顧他們的人對他們情緒反應的敏感度。

她解釋說,根據一些報導,「在回到父母身邊後,由於憤怒及困惑,部份衛星嬰兒難以調節自己的情緒而出現行為上的問題。」也有衛星寶寶「可能會變得特別順從乖巧以討好他們新生活中的大人,因為,他們有不安全感,這些孩子們有在未來發展成憂鬱症的風險。」

華人移民社區的普遍現象

華裔計劃委員會的主任洛伊絲.李(Lois Lee)提供托兒服務,幫助衛星寶寶適應在美國的生活。她表示,送小孩在中美兩國間來回是華人移民社區的普遍現象。

李說:「沒有父母願意放棄自己的孩子,但為了未來的美好生活,他們必須犧牲。」

李的服務中心中至少60%的學生是衛星寶寶。她表示,這種分離及團圓的衝擊,不只是對孩子,對父母也是很難以調適。

九歲的周珍妮說:「我很困惑,我沒見過我的父母,他們說那人是我媽媽。……當我下了飛機,他們說我哭了,因為我覺得一個陌生人把我帶走,」「我不記得他們是誰,」

很多衛星寶寶的父母將子女送回中國的理由是讓子女們能保持與中華文化的聯繫。但專家們說,真正的原因是難以負擔的托兒費用。

經濟政策研中心(EPI)的研究發現,包括哥倫比亞特區及33個州的資料顯示,托兒費超過了當地四年制公立大學的本州學生的學費。在紐約州,全職最低工資年薪是$18,720美元,但當地托兒平均費用每年需要$14,144美元。這對領基本薪資的父母而言,是負擔不起的費用。

16歲的潘薇琪(Vicky Pan,音譯)也是衛星寶寶,但她現在在托兒中心擔任義工。她回憶回到美國的情況:「我回來這裡的第一天晚上,我哭了。但我沉默地哭泣著……因為我不想造成任何麻煩。」「我從來沒有告訴他們我的感受….第二天,我將永遠是害羞的女孩,我什麼也不說。」

她花了一年的時間才開口與父親說話。

她表示,「或許是他也害怕……他四年沒見我,他不知道與我說些什麼,….所以他感到沉默也許是最好的。」#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紐時﹕移民幼兒中國撫養 心理傷害大
加國華裔「衛星嬰兒」現象 挑戰親子關係
美國亞裔聯盟舉辦2014亞裔兒童現狀峰會
布碌崙教師交流 華裔衛星寶寶受關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