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蝦村折射華人百年滄桑 最後一漁民去世

人氣 826

【大紀元2016年08月29日訊】北加州舊金山北面海灣的華人蝦村,從極盛時期的六百多人,到上星期最後一個漁民去世,記錄了一百多年來華人移民的滄桑。

中國移民從1860年代開始在北加州舊金山海灣一帶捕蝦,極盛時期,這一帶的華人蝦村有20到30個,居民五、六百人,其中在舊金山海灣北面聖帕布羅灣西岸的華人蝦村(China Camp)是迄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個,今年八月十五日,蝦村碩果僅存的華人居民法蘭克.關在靠近碼頭的一棟棕色木屋裡壽終正寢,距離他91歲生日只有幾天。法蘭克.關的一生,為當地華人蝦村多年來的生活歷史展示畫上了句號。

生於斯,長於斯

法蘭克.關的祖父一百多年前在華人蝦村落腳。 法蘭克在二戰期間參加美國海軍,戰後返鄉,當時家裏需要幫忙,他就留下來,到海上捕蝦,維持家業,一幫就是半個多世紀,見證了海灣和華人變遷的歷史。

蝦村的漁民大多來自中國廣東的珠江三角洲,捕蝦對他們來說駕輕就熟。漁民捕獲的草蝦大部份都在村落後面的山坡曬成干蝦和蝦米,然後運送到中國和美國的華人社區出售。

排華風潮

1880以後,許多法令對華人漁民的作業加以限制,衝擊最大的是禁止使用袋型網的法令,這是美國排華風潮的一波,儘管有些漁民另外發展新的捕蝦方法,但捕蝦的黃金時代已逐漸走下坡。

法蘭克回憶在40年代,一網就可以捕到五百磅蝦子 ,一艘船一天可以收穫兩噸。但上世紀六十年代,政府把河流的淡水通過渠道輸送給農田灌溉以及洛杉磯地區的需要,海灣的水鹽分過高,蝦子難以繁殖,現在,一天只能捕到四五十磅,多半做為魚餌出售。

法蘭克說起種族歧視,他小時候,生長在舊金山的中國城的華人孩子就沒有出頭的日子,而現在,他們已經進入了主流社會。

公園唯一居民

華人蝦村在1977年成為加州州立公園,當地的漁民除了法蘭克以外,都已經星散。法蘭克獲准繼續居住在公園裡,他每天捕蝦,維修古蹟建築和裡面的設備,公園裡的小吃店是他的家族事業,每逢週末,他會供應蛤蜊濃湯給遊客享用。

法蘭克和海洋國家公園的官員約翰.繆爾是忘年之交。2003年,繆爾根據老照片和船隻殘骸設計製造了歸里思號捕蝦船,並以法蘭克的白人母親Grace的名字把這艘帆船命名為關.歸里思號。每年夏天都停泊在華人蝦村的碼頭。

死於斯

法蘭克經常和繆爾一起接待遊客,他一直是這個州立公園出名的活化石。繆爾在法蘭克過世後表示,法蘭克是個罕見的人物,是華人蝦村真正的生活歷史。他在聲明中還說,當你來到蝦村,你彷彿走入時光隧道,那種感覺很大部份是因為法蘭克在那裏。

法蘭克十年前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曾說,他會繼續住在這裡,直到公園管理局把他趕出去,或者等老天要他去報到。

這一天終於來到,在華人蝦村的碼頭旁邊,關.歸里思號隨著微波擺盪,反映在瀲灩的水光裡,是一個老人與海的故事。(轉自美國之音,原標題:加州蝦村折射美國華人百年滄桑,最後一位漁民辭世)

相關新聞
加國華人移民新結構 九成來自大陸
華人在澳洲經商的苦樂哀愁
馬尼拉四百年牆中之城 幾度滄桑
數百人保衛古堡 加州野火今年已近5000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