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插柳 民間小調茉莉花西傳

作者:允嘉若
font print 人氣: 938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一曲中國人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民間小調《茉莉花》,從清代傳唱至今。茉莉花被中國民間男男女女爭相讚美,藉以托付愛慕、傳達情意,在各地詞曲都大同小異。十八世紀末《茉莉花》傳到了西方,則成了讚美耶穌基督的讚美詩,其中是何緣故?

茉莉花 向東來

茉莉來自佛教之地,而在中土成名。古代中國人對茉莉的濃烈薰香非常喜愛,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記載,那時南方人喜愛茉莉的芳香,競相種植,「耶悉茗花(素馨)、末利花(茉莉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於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

《南方草木狀》中引《南越行記》的見聞說:「南越之境,五穀無味,百花不香,惟茉莉、那悉茗(素馨)二花特芳香。」

茉莉花。(Zhuwq/Wikimedia Commons)

情定《茉莉花》

嬌小潔白的茉莉花兒,芳香引得人種植,芳香引得人歌頌,譜進了民歌小調,在中國南方各地傳唱。

《茉莉花》歌曲的原形起於清朝的民間小調《鮮花調》,又名《打花鼓》。《鮮花調》以茉莉花為歌詠對象,於乾隆年間刊印的戲曲劇本選輯《綴白裘》中的〈花鼓 〉有記載。

著名中國民間小調

中國南方各地傳唱的《茉莉花》民間小調,曲調和歌詞大同小異,《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江蘇卷下》記載,傳統的江蘇民間小調《茉莉花》的歌詞這樣的: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 香也香不過她,
我有心採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 雪也白不過她,
我有心採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 比也比不過她,
我有心採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茉莉花》曲調流傳到西方

在中國南方多地流傳的《茉莉花》後來廣為流傳到海外華人和西方音樂界中。說起這契機,和乾隆盛世有關。乾隆朝末期,英國喬治三世積極想要和天朝建立邦交關係,尋求通商口岸。乾隆八十大壽時,喬治三世致上親筆祝賀信,表示交好厚意,同時,派遣了賀壽使團東來。

英王喬治三世畫像。(頑石創意提供)

使團的領團大使是侯爵馬噶爾尼(Macartney),他是喬治三世的王室胞兄、樞密院的院長。英國的大使團在北京謁見乾隆皇帝,也參加了在承德山莊舉行的壽宴。使團中有使者喜愛上這中國小調民歌《鮮花調》(《茉莉花》),把它帶到了歐洲。當時是十八世紀末,公元1792年。

後來,有傳教士根據《鮮花調》的曲調寫了讚美詩《耶穌美名歌》。到了十九世紀前期,《茉莉花》曲調的一部分也被普契尼譜入歌劇《杜蘭朵公主》中,在西方流傳起來。

2017年4月6日,川習會在川普(特朗普)的海湖莊園舉行期間,川普的外孫女阿拉貝拉(Arabella)就演唱了《茉莉花》這首中國民間小調流行曲,外孫約瑟夫也加入了演唱。@*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樸實未被污染的音色,加上不誇張的手勢與動作,烏克蘭兒童合唱團二度來台,不但學說國語,還學會演唱字正腔圓的《茉莉花》,擺明要跟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的《高山青》一較高下。
  • 家住在一所大學的附近,所以,每天外出或歸來,我都要從那所大學校園橫穿而過。一天,大學校門口突然放了一張條形的桌子,後面坐著一個(有時兩個)戴紅袖箍、著制服的警察,目不轉睛地注視過往的行人。這種情形我已見慣不驚,每逢中共膽怯的時候,就會弄個警察在校門口給它壯膽。我好奇地想:花紅柳綠的三月,中共恐懼甚麼?
  • 4月6日,備受矚目的川習會在川普(特朗普)的海湖莊園舉行。期間,川普的外孫女、第一千金伊萬卡的女兒阿拉貝拉(Arabella)演唱了中文歌曲,這次阿拉貝拉的弟弟約瑟夫也加入演唱,再次爆紅網絡。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