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成語數來寶】

五福是哪「五福」?五福臨門有門道

作者:容乃加

五米高的綵燈「運財小福星」,喜氣神氣。(宋祥龍/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6483
【字號】    
   標籤: tags: , , ,

日常生活中常聽到一些招福的吉祥祝賀詞,雖然通俗,個中則含有悠久的文化底蘊,反映了中華民族非常深奧的睿智哪! 常聽說的「五福臨門」就是其中一個。

五福臨門!「五福」齊降,五種幸福一同降臨家門,真是鴻福齊天!那麼,有沒有想過「五福」是哪五福呢?或是把它當作幸福的代名詞呢?

中華文化久傳五福典故

「五福」古來就傳說,晉代洛陽宮閣中就有以「五福」命名的建築,稱「五福堂」[1]。

漢代的著作《史記》、《漢書》中就已經出現「饗用五福」之說。《史記.宋微子世家》有言「饗用五福,畏用六極」;《漢書.谷永杜鄴傳》也傳載:「經曰:『饗用五福,畏用六極。』」可見「五福」在漢代之前就記載在經典之中了。

那麼,「五福」的具體內容是哪五福呢?是出自哪一本經典呢?

「五福臨門」的內涵來自春秋時代的經典《尚書》,在其中的《周書.洪範》說到「五福」:一壽,二富,三康寧,四攸好德,五考終命(*考終就是善終)。

「壽」就是長命;「富」就是足財,財富充足;「康寧」就是健康沒有疾病;「攸好德」就是好德修善(攸是發語詞,沒有特殊意義);「考終」即善終,「考終命」就是人的一生能善終,對上能奉養父母,對下能養育子女至其婚嫁成家,對上對下都能盡到責任而無遺憾。

(宋代《胡氏尚書詳解》這麼解釋「五福」:「一曰夀永年;二曰富足財;三曰康寧無疾病;四曰攸所好德;五曰考成終命,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

好德招福

五福之中「好德」最是關鍵,「好德」是通向享福之道。《尚書.周書.洪範》說:「『予攸好德』,汝則錫(賜)之福。」心中存善念、潛修善德,就會得到上天的賜福,五福中的其它四福——長壽、富有、康寧、善終,都可以因為「好德」而招來,所以說「好德」是五福之中的關鍵,透過修德能讓福祉源源不絕。

如果不好德,得到福氣之後,也會轉而招來災禍[2],《尚書.周書.洪範》中稱為「六極」。「六極」之災和「五福」是相對的,它們分別是:一凶、短、折(*不能長壽),二疾,三憂,四貧,五惡,六弱(*不能自主、無法自拔)。

《西遊記》中也有「五福堂」一景:「五福堂前,豔豔千條紅霧遶。」從春秋傳到今,不論是在經典、文學作品中或在人間,大家喜愛「五福臨門」,可以見到中華文化的悠久深厚;但是,許多人已經不知道,「好德」是招來五福臨門的關鍵,而且主權就掌握在自己身上!好德修善就是招福的方法!

康熙皇帝親筆所書「福」字筆法渾圓遒勁,並以「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加頂,被稱為是體現了傳統文化的正宗福氣。民間稱之為「五福之本、萬福之源」。(大紀元圖片)

-註-

[1]《太平御覽》汲引《晉宮閣名》:洛陽宮有則百堂、螽斯堂、休征堂、延祿堂、仁壽堂、綏福堂、含芳堂、樂日堂、椒華堂、芳音堂、顯成堂、承先堂、五福堂、嘉寧堂。

[2]《尚書.周書.洪範》說:「無好德,汝雖錫(*通「賜」 )之福,其作汝用咎(*災禍)。」

@#

-點閱:【成語數來寶】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您聽說誰家剛剛誕生了一個「千金」,當即知道這家的新生嬰兒是個女孩。說起千金的話題,這裏邊還有不少趣聞,不僅指貨幣,也曾指男孩,那什麽時候專稱發生了改變?
  • 母親節讓人想起康乃馨。在中國歷史上,其實早就有代表母親的花了,比康乃馨更是悠久,那是什麼呢?中華文化的母親節很有特色!
  • 常言形容人「病入膏肓」,或說「病在膏肓」是指一個人已經無藥可救了。病勢已入膏肓,命將危矣!膏肓是在人體的什麼地方?為什麼「病入膏肓」就無藥可救?這成語是出自哪本古籍?
  • 滿族,格格,清朝,夏瓊芬
    華夏民族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著古老的記憶,這記憶來自秦漢三國、唐宋明清。五千年間,每一朝代都遺留下豐富的文化,鐫刻在華夏民族的基因裡。您或許曾想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看一看歷史的朝代中是否有您前世的身影,那麼在此之前,您應當獲得適量的知識儲備,以免在古代社會裡不小心冒犯了君子、唐突了佳人。
  • 古人說感恩報德至死不忘!陰間的鬼也知恩圖報,史書上有記載。從另方面來說,人做的好事、善事,也不會白做,可能在什麼關鍵時刻、或關鍵的事情上就得到令自己意外的好回報。
  •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二十四節氣的「雨水」,自古來留給我們什麼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典故呢?
  • 常吃韭菜可以增進體力、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緩解手腳冰冷、下腹疼痛。(胡乃文開講提供)
    古人感應四時的變化,用一幅春日裡的好景緻——「翦春韭」為名,留下詩情畫意的厚誼。杜甫在《贈衛八處士》詩中留下「夜雨翦春韭」的情味,然而傳下「雨翦春韭」典故的人不是杜甫,那麼杜甫承傳自誰呢?
  • 元宵節能不想起吃「元宵」?!為何湯圓叫「元宵」?北方才叫湯圓為「元宵」嗎?追溯元宵或圓子、湯圓的源頭,可以溯源到何時呢?一顆元宵湯圓承載的歷史超乎你的想像!
  •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燈謎就是這樣的一種文化娛樂,事實上燈謎的內涵包羅萬象。製燈謎、猜燈謎盛行於歷代,燈謎的起源和一些名人、文學家聯繫在一起,他們都是誰呢?為什麼愛上燈謎也能讓人考場順利呢?
  • 黃曆二月春雷響,驚醒地下的蟄蟲出洞,這是陰陽循環的常態;早發的「冬雷」則是反常的天候現象。自古以來,人們就觀察到這個現象。這種反常的天候只是氣象上的表現嗎?還是和世間人事的治亂有所對應呢?有無應驗的實證呢?古書上和民間累積的經驗以及氣象學觀測,很早就觀察到了「冬雷」這種異常的天候現象,並且有一些說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