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經濟回顧之三

王赫:中國製造業升級,難上加難

人氣 1939

【大紀元2020年11月19日訊】2020年,中共畫的最大的一張餅,是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重心是所謂「加快構建基於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也真難為習近平了。

經濟「爛攤子」,八年來更爛了

2012年末習上台時,接的就是一個爛攤子,就經濟而言,長期性結構問題、體制性問題再也藏不住了。接下來這8年,經濟增長率持續下墜(直到今日仍不見底),各種矛盾此起彼伏,國際環境根本性逆轉;習的「經濟新常態」判斷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策,遠沒有達到他的預期效果,中國經濟困境越發嚴重;宣傳「十三五」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是自欺欺人。

習曾經主持制定了「十三五」,現在又布局「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可惜思路上沒有根本變化,「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今年8月《求是》刊發的習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的迷夢未醒,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筆者以為,習當局在現有思維框架下,無法解決中國經濟的如下四大問題:製造業升級困境;經濟「脫實向虛」;「國內大循環」不暢背後的利益固化格局;「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內在矛盾。本文僅談製造業升級困境問題,其它三個問題另篇論述。

「製造業牌」的局限與《中國製造2025》野心

在中共眼裡,「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是「現代產業體系」,欲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基石、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產業族群。

中共這個構想,不僅是出於經濟考慮,背後更有政治與軍事野心。中國號稱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這是虛的,存在很多致命短板。在國際關係裡,中共經濟方面唯一能拿出來的一張牌,是製造業。

目前,中國不僅是全球唯一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覆蓋所有聯合國對製造業的分類(分為39大類,191中類和525小類),220種以上的產品產量是世界第一;而且,製造業增加值位列全球之首,占全球比重長期穩定在26%以上,約是美國的2倍、日本的4倍、德國的5倍(以2018年為例,據聯合國統計司公布的數據,中國占全球製造業產出的28%,美國占16.6%,日本為7.2%,德國為5.8%)。此外,中國已融入全球產業鏈,2009年起,中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2013年起,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2013年度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的關口)。

可是,這張牌也不多麼硬,因為中國的製造業總體上屬於中低端,主要在於成本優勢和規模優勢,跟美、德、日相比,差距很大。中共官方專家也說:「我國製造業總體上『大而不強』,具體體現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基礎薄弱、質量效益不高、信息化水平不高等五方面。」

對於全球製造業形勢,中共官方組織的「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項目認為:美國綜合實力遙遙領先,屬於第一方陣;德國、日本緊隨其後,屬於第二方陣;中國與韓國、法國、英國等,還處於第三方陣。

據此,中共2015年出台《中國製造2025》,目標是2025年跨入第二方陣。但即使2025年中國邁入第二方陣,還是第二方陣的較低水平,因為日、德製造業這段時間裡也會邁進一大步。《中國製造2025》構想是,爭取2035年和日本並駕齊驅;到2049年,爭取進入製造業的第一方陣,綜合實力接近甚至和美國並駕齊驅。

兩大因素,坍塌了中國製造業升級的科技基礎

2015年中共出台《中國製造2025》,有些躊躇滿志的意氣。哪料,從2015年至今,短短5年間,形勢劇變,現在連《中國製造2025》都不敢公開提了(當然,中共實質上還在推進,只是做而不說)。

中國發展先進制造業,需要相應的相應先進科技支撐。但是如下兩大因素,坍塌了中國製造業升級的科技基礎,從而使中共「邁進世界製造強國行列」的目標,可望不可及了。

第一,隨著中美關係逆轉和開打新冷戰,國際戰略格局向中美兩極對抗快速推進。在全球化的背景中,雖然中美(以及由此帶動的中共與西方國家)不可能在中短期內完全「脫鉤」,但「脫鉤」卻是不可遏制的,而且可以分層次「脫鉤」;相對而言,科技、教育「脫鉤」比較容易,事實上正在迅速展開。

也就是說,不論是明面上的購買、引進、合作,還是暗地裡的偷竊、巧取豪奪,中共大規模獲取美國和西方先進科技的來源基本被截斷了。沒有美國和西方的先進科技來源,中國製造業升級的科技基礎就坍塌了一大塊。

第二,眾所周知,中國原創性的科技嚴重不足。這已構成中國經濟真正長期根本性的困難。「山寨」的甜頭吃得太多、太久了,中國經濟的根基——諸如「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不說蕩然無存,也是寥寥無幾了,科技自主研發的經濟環境殘破不堪。

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華為號稱投入巨資研發,但「華為18年無一項原創發明」;第二個例子,上世紀90年代聯想走技工貿路線,主張自主知識產權的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出局,被人稱為「中國商業史上永遠的痛」(與此情形類似的索尼,當初做的選擇恰恰相反,這才成就索尼世界品牌)。

總之,中國沒多少人願意去做「從0到1」的工作,製造業升級的科技基礎就又坍塌了一大塊。

結語

中共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洋洋灑灑寫了十五大條,其中第三條、第四條分別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和「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不可謂不「重視」,但歷史負重太大、牽扯因素太多,中共除了知道燒錢外,拿不出什麼實質性的、有效的措施。

但是,燒錢就能使製造業升級嗎?根本不可能。製造業升級是要打許多硬仗的,要進行長期艱苦工作。國際環境如此,中國風氣如此,創新如何成為第一動力?製造業如何升級?光喊政治口號、只知道燒錢是沒有用的。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揭中國製造2025本質 學者:合法買與非法偷
何清漣:武肺疫禍為「中國製造」開出病危通知書
中共推「中國標準2035」兩大障礙難跨越
謝田:中共夢幻「十四五規劃」 面對六隻攔路虎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