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瞭望】本益比20倍還有續漲空間嗎?

金谷道

人氣 1264

【大紀元2020年04月28日訊】在經濟將重新啟動的預期心理下,道指週一(27日)大漲1.5%或358點至24,133點,不但站穩24,000點心理關口,也站上了50日均線,距離3月23日的低點18,213點已越來越遙遠,形成中多上漲的格局。

技術面顯示,道指下一道關口是200日均線26,585點,而從此往上的2,000點,比起迄今反彈的約6,000點,似乎更具有挑戰性,因為今年夏天也正是檢驗經濟是否呈現V型彈升的關鍵時刻。

眾所周知,股市反應的是投資人對未來的信心,而這信心除了建立在全球央行的同步寬鬆政策外,也建立在各國政府的大力紓困上,更建立在疫情正在緩解、歐美經濟正在重啟的復甦道路上。

然而,重啟經濟的初期並非必然伴隨經濟的快速復甦或企業財報的大幅反彈,許多保守的專家仍然緊盯著實際的經濟和財報數字,用來衡量股市目前的水位是否合理。

一個思考方式是此時股價的估值是否合理?由於「中共病毒」疫情衝擊了企業獲利,標普企業今年首季獲利或衰退14%,第二季可能繼續衰退33%,根據IBES統計,標普500指數的前瞻四季本益比已達20.1倍,較疫情未發生之前的14倍大幅提高。

此時股價若要持續上漲,除了本益比要持續擴張外,就是要企業獲利與預期上修。據此,許多專家對後續的漲勢持保留態度。

不過,筆者認為用前瞻四季的本益比來估算股市的合理值,似乎過於保守。由於此時市場參與者多數已預期景氣即將復甦,因此可以將今年上半年的獲利撇在一邊(這部分已在3月股市崩盤中反映了),只看今年第三季或明年第一季以後的前瞻四季獲利,這樣的本益比數字可能就降到合理的15~16倍。

換言之,此時股票到底貴不貴?端看投資人如何評估疫情結束後的企業獲利數字,而不是一味地沉湎於受到疫情衝擊的負面財報。

第二個思考方向是美股若要持續上漲,將由何種類股或指標股擔綱?是已經抗跌且領漲的宅經濟科技股?還是遭受疫情衝擊而跌深的傳統經濟代表股?

一般而言,在景氣復甦未明之前,聰明資金的流向傾向謹慎,只會順水推舟,由於科技股在這波疫情的衝擊下獲利減損有限,上半年可能衰退5%以內甚至出現增長,相對表現強勁,因此資金很可能在一段時間持續簇擁該類股。

至於傳統經濟類股,包括今年受到油價崩跌而重挫的油企,以及涵蓋整體經濟的銀行類股,在景氣未明之際只能落後跟漲,偶而跌深強彈,但漲幅很難超越業績穩健的科技股。

直到經濟出現V型反彈或整體股價指數突破前高附近時,補漲的買盤才會大舉湧進這類傳統股票,或許將成為科技股漲多之後的多頭新主力,而下半年的財報數字若出乎預期得好,也是助長因素。

第三個思考方向是疫情若又出現反反覆覆,例如,部分先進國家在重新開啟經濟後又出現二度感染,導致二度隔離,股市將解讀為利空。部分悲觀的分析師或許預期在這種情境下,股市還會重新測試3月23日的低谷。

但值此夏季即將來臨、病毒不易存活,且各國政府謹慎分階段重啟的當下,筆者預估疫情再度惡化的機率可能不到10%。

另一個可能是,經濟重啟之後沒有二度感染問題,但民眾仍然戒慎恐懼,多數商家一段時間仍然門可羅雀,導致企業獲利要到第四季才出現像樣的反彈。在這種情況下,第三季的獲利可能仍舊低迷,但由於股價已經自低谷上漲近30%,因此出現較大的獲利回吐賣壓。筆者認為這種情境的機率可能高達30%。

但不管經濟重啟後的狀況多麼糟糕,筆者深信很難重現3月23日之前那種投資人甚麼都拋售的恐慌潮,因為此後的疫情是在準備收尾,而不是像當初般如火如荼展開,這次若有回跌,許多聰明的投資人是傾向買進而非出脫持股的。

此外,即使股價反彈迄今,全球央行和各國政府仍不敢大意,預估一段很長的時間將持續其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如同2008年以後的長期刺激政策一樣,將保證經濟在正式復甦前,股價能領先地不斷反彈。

週一,日銀宣布了無限QE(量化寬鬆)政策,決定擴大貨幣刺激計劃,包括取消國債購買上限、提高公司債與商業票據的年度購買規模等,日經指數聞訊大漲2.7%。歐洲情況也是一樣,週一泛歐600指數大漲1.6%,主要反映市場預期本週四歐洲央行的政策會議將發布持續寬鬆的購債動作。

代表市場波動性風險的VIX恐慌指數,在3月創下歷年次高的80左右以後,已呈現一路下滑,週一跌到33.29,較高峰約回跌58%,屬於危機警報解除的狀態。該指數長期平均約在20左右,股市長期牛市還可能跌到10以下。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美股瞭望】法人看法樂觀但目標價偏低
【美股瞭望】長線投資者趁著經濟利空買股
【美股瞭望】道指已收復近半崩跌失土
【貨幣市場】美股創46年來最大週漲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