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8月23日訊】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同一天,日軍也在馬來西亞登陸,並展開空襲。在隨後太平洋首次海戰——馬來西亞海戰中,日軍發揮了空中優勢,襲擊了英軍艦隊。12月10日,日軍僅損失4架飛機,就擊沉了英軍的2艘主力戰艦,英國艦隊失去了主要戰鬥力。
之後的馬來西亞陷入地面戰,盟軍無法抵擋訓練有素的日軍,馬來西亞很快淪陷。英國艦隊的剩餘戰艦,只能被迫退守到印度洋的斯里蘭卡。日軍在其它南進戰場中,也屢屢得手。
1942年1月,日軍進攻印度尼西亞,並發生了一系列海戰,本篇介紹的,是期間的爪哇海戰役(Battle of the Java Sea),也是太平洋戰爭的第二次大規模海戰。
日軍全面南進
1941年12月8日,日軍進攻馬來西亞的同時,也在太平洋展開全面進攻。
1941年12月10日,日軍攻占了美國的關島;12月23日攻占美國的威克島。1941年12月26日,日軍也攻占了香港。
1941年12月8日,日軍還同時進攻菲律賓,但遭遇了最頑強的抵抗。美國上將麥克阿瑟1937年從美國陸軍參謀長職位退休後,受聘於菲律賓政府,無疑在此戰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也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儘管美軍艦隊已經撤走,空軍基地遭日軍意外空襲,但以菲律賓人為主的盟軍在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下,節節抵抗,有效阻滯了日軍的進攻。日軍原計劃45天攻占菲律賓,最終花了至少150天,才完全佔領。美軍提前讓麥克阿瑟將軍撤離,以準備日後的反攻,麥克阿瑟將軍臨走時承諾,一定會回來。
進入1942年1月,日軍又開始進攻緬甸,並進攻真正的最大目標——印度尼西亞。在這裡發生了太平洋戰爭的第二次海戰。
日軍進攻印度尼西亞
日本南進的真正目的,是取得資源,印度尼西亞的石油資源,是日軍的頭號目標。在兩側的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取得進展後,日軍佔據了東南亞海上和空中優勢,1942年1月,日軍迫不及待的開始進攻印度尼西亞。
日軍如果佔領印度尼西亞,不但可以取得寶貴的資源,還將把東南亞各島連成一片,形成防禦圈,以長期作戰,還將直接威脅澳大利亞。隨著日軍攻占東南亞各國,日本的擴張野心繼續膨脹,但戰線過長,也同時為最終的敗局埋下了伏筆。
印度尼西亞的各島嶼,東西長4000公里,眾多島嶼、陸地總面積190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萬,但三分之二的人口,集中於西南側的爪哇島。當時,印度尼西亞石油年產量超過800萬噸,日本年需求量只有500萬噸;印度尼西亞的錫、鋁土礦和橡膠等戰略資源也非常豐富。
當時的印度尼西亞還是荷蘭殖民地,但1940年5月,納粹德國入侵荷蘭,很快荷蘭投降、全境淪陷。印度尼西亞當地政府,只能依靠與美國、英國、荷蘭和澳大利亞的臨時聯軍,防禦日軍入侵。但聯軍指揮體系龐大、混亂,士兵人員素質不一,武器裝備極差,且過於分散,面對日軍的攻勢,很快接連失利,盟軍不得不退守人口最多的爪哇島。
1942年2月19日,日軍還派出艦載機,轟炸了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炸沉11艘艦艇,擊毀23架飛機。掃清所有外圍威脅後,日軍準備集中進攻爪哇島,爪哇海戰拉開了序幕。
爪哇海戰準備
為阻止日軍進攻最後的爪哇島,盟軍艦隊試圖在爪哇海域攔截日軍艦隊。荷蘭、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組成的聯合艦隊,擁有2艘重型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9艘驅逐艦。
參戰的日軍艦隊擁有2艘重型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14艘驅逐艦。
日本重型巡洋艦的威力更大,每艘裝備10門8英寸(203毫米)火砲,並配有遠距離魚雷。盟軍僅有6門8英寸火砲可用,但盟軍的重型巡洋艦配有雷達,當時其他戰艦都沒有。
第一天的戰鬥
1942年2月27日,日本飛機因惡劣天氣無法到達。盟軍本擁有爪哇島的空中優勢,但天氣同樣阻礙了通訊和偵察,空中掩護和艦隊之間合作出現問題,日本艦隊還乾擾了無線電頻率。
下午16:00時,雙方艦隊進入視線,隨即進入射程,於16:16時互相開火。然而,大砲模式的海戰再次顯得沒有太大效率,雙方的砲彈和魚雷沒能發揮太大的效能。第一輪交火中,盟軍的巡洋艦也沒能發揮雷達優勢,卻被8英寸砲彈擊中鍋爐室而嚴重損壞,被迫在1艘驅逐艦的掩護下撤離戰場。
日軍艦隊總共發射了92枚魚雷,僅有1枚擊中了盟軍的1艘驅逐艦,但威力巨大,驅逐艦被當場折成兩半,迅速下沉。
另一艘盟軍驅逐艦雖然也擊中了日軍戰艦,但自己也遭到了重擊,彈藥耗盡後,不得不棄船。日軍只有1艘驅逐艦受損。
傍晚18:00時,美國驅逐艦放置煙幕,盟軍艦隊撤離戰場,並同時發射了魚雷,但距離太遠,並未擊中任何日軍戰艦。
晚21:25時,盟軍1艘驅逐艦撞上水雷而沉沒。
半夜23:00時,盟軍艦隊再次遭遇日本艦隊,雙方在黑暗中遠距離交火,結果盟軍的2艘輕型巡洋艦再次被日軍齊射的魚雷擊沉。
盟軍剩餘的1艘重型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和其它戰艦,返回了爪哇島北側港口。
第一天海戰的結果,盟軍的2艘輕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沉沒,1艘重型巡洋艦損壞,2,300名水手喪生。日軍1艘輕巡洋和3艘驅逐艦損壞,36名水手喪生。盟軍艦隊戰敗,但迫使日軍晚1天登陸作戰。
第二天的戰鬥
2月28日,因北部港口燃料不足,盟軍的1艘重型巡洋艦和1艘輕巡洋艦被迫離港,轉往爪哇島南側港口。晚19:00時,盟軍艦隊再次遭遇日軍主力艦隊,日軍艦隊至少包括3艘巡洋艦和數艘驅逐艦,正在護送部隊運輸艦準備登陸。
午夜之後,經過一場激烈的夜間交火,盟軍2艘巡洋艦沉沒。日軍的1艘掃雷艦和1艘部隊運輸艦被擊沉,另外三艘運輸艦遭到損壞,不得不擱淺。
大約兩個小時後,盟軍另1艘驅逐艦也離港,結果遭遇兩艘日軍驅逐艦,盟軍驅逐艦也被擊沉。
第三天的戰鬥
第一天被嚴重損壞的盟軍1艘巡洋艦經過緊急維修後,與2艘驅逐艦也離開港口。3月1日上午,盟軍艦隊與日本艦隊再度相遇,日軍艦隊包括4艘巡洋艦和數艘驅逐艦。雙方交火後,盟軍1艘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被擊沉,剩餘1艘脫離戰場,但隨後也被日軍空襲擊沉。
盟軍艦隊中,有4艘美國驅逐艦成功撤離,抵達了澳大利亞。另1艘荷蘭驅逐艦和3艘美國艦艇也試圖撤往澳大利亞,結果被日軍艦隊擊沉。
盟軍損失了10艘戰艦,主力戰艦全部被擊沉,爪哇海戰結束。日本陸軍隨後佔據了爪哇島,控制了最重要的食品產區之一,也控制了整個印度尼西亞,這個1940年世界第四大產油區。
產生的影響
爪哇海戰是太平洋海戰中的第二場海戰,也是一場決定性海戰,盟軍艦隊徹底從東南亞消失,日軍艦隊取得了絕對制海權。
爪哇海戰總體仍屬於傳統海戰,主要是巡洋艦、驅逐艦等的對決,沒有航空母艦參與,未能顯示多少空中優勢。海上偵查能力的缺乏,繼續導致戲劇性的戰況和結果。
1942年初,日軍在東南亞幾乎完成了南進計劃,但也是敗筆的開始。美國從1930年代起,就察覺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威脅,一直在醞釀可能的反攻計劃。日軍雖然奇襲了珍珠港,攻占了太平洋大片領土、控制了大片海域,但兵力也被嚴重分散,實際無法抵擋盟軍的反攻。
歷史再次證明,盲目的軍事擴張,通常都是缺乏理智的行為。擴張者在沒有看清全局的情況下,因暫時或虛幻的優勢,產生了嚴重的誤判,最終導致了無法收拾的悲慘結局。
主張軍事擴張的人,在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旗號下,從來都是忘乎所以,也無法正常思維,根本想像不到最後的結局。擴張者以愛國主義煽動民眾,卻給自己的民族和國家,以致整個人類帶來了災難。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