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子救罪龍 龍神湧泉報恩

文/宋寶藍
隨著皇子的德望和事蹟越傳越廣,追隨他的人也越來越多。(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38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唐晚期,黃巢禍亂天下。唐僖宗效仿唐玄宗,亦前往四川避難。在這場國難中,僖宗鍾愛的三皇子出家為僧。此事,在正史中沒有留下隻字記載。直到明朝,明成祖為昭彰歷代僧人神跡,御著《神僧傳》,收錄了這位唐朝皇子的事蹟。皇子騎虎而行,解救罪龍,一泓清澈的龍湖水,訴說著皇子的高德美名。

唐僖宗李儇(862年─888年)的三皇子出生時,伴隨著祥瑞的景象。僧傳記載其「眉目風骨清真如畫」,是一位很英俊的小王子。僖宗非常疼愛他。三皇子天性不喜葷物,隨著漸漸長大,秉性愈加安靜。僖宗看他沒有治理國事的意向,於是設法愉悅皇子的情性,然而終是無法挽回他的心意。

僖宗避難 皇子出家

唐僖宗於咸通十四年(873年)即位,至乾符二年(875年),也就是僖宗即位沒幾年,王仙芝作亂,黃巢響應。王仙芝兵敗後,黃巢率領反唐大軍,攻戰各地,直進中原,攻克洛陽後,逼近長安。廣明元年(881年)十二月,唐僖宗帶領諸皇子、后妃等幾百人離開京城,前往四川避難。李唐王室宗親也紛紛離開了長安。

三皇子見時局紛擾,無意繼續留在皇室。他剪了頭髮,出家為僧,法號普聞。他一路遊山玩水,去拜見湖南潭州石霜寺的慶諸(又稱石霜諸)。此人是大唐一代高僧。唐僖宗聽聞他的德望,派遣使者齎賜紫色袈裟,然而慶諸堅辭不受。

逢乾即止 遇陳便住

普聞留在慶諸身邊,幾年之後,他請求出行,遍遊天下名山。慶諸叮囑他說:「逢乾即止,遇陳便住。」普聞記住了這句話,就啟程遠遊了。

經過昭武,抵達大乾。普聞遙望此地山峰層巒疊嶂,蔚為壯觀。山上草木茂盛,山色秀麗幽深。他問一位父老:「那裡面是否有人居住?」老人回答:「有一僧人陳嗣,已經在那裡隱居很久了。」普聞忽然想起他師父的話「遇陳便住」,於是撥開草叢,一直往山裡走去。陳嗣是一個苦行僧,一見到普聞,說了一句:「您一定會使這裡興盛。」

後來,普聞獨自進入深山,開墾土地,種植蔬菜。谷口的人們都說:「前日,那個僧人進入深山,到了今天都還沒有出來。想必是被老虎吃了。」人們結伴壯膽進到山裡,看見一所茅廬,還發現山崗上種的蔬菜長得青綠綠的。普聞安然無恙,山神為他投下菜種,老虎俯首稱臣,當他的坐騎。

自從三皇子到來之後,山裡的惡獸和毒蟲都銷聲匿跡了。陳嗣看到這番景象,深感他是一位高德之士,於是說:「您的道德之高隆,不是我所能企及。」隨著皇子的德望和事蹟越傳越廣,追隨他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一帶後來興建起一座巨大的寺院。

龍神歷劫 以湧泉報恩

有一天,忽然來了一位老人,向皇子跪拜,說:「我是龍神,居住在這座山裡,負責行雨。因為做得不稱職,將要受到上天懲罰當死。希望您救護我。」普聞說:「你得罪上天,我該怎麼做呢?要不這樣,你可以變一下身形。」老人遂即化為一條小蛇。普聞用錫杖將其引入淨瓶。

過了很久,上天陡降颶風雷震,山風呼嘯,雷聲轟鳴,大有搖山撼岳之勢。普聞凝神正坐,徹夜未眠,一直坐到天亮。當天空恢復了晴朗,小蛇自行從瓶裡出來。繼而恢復為老人的模樣,向普聞致謝。幸得普聞的法力庇護,這一龍躲過了一劫。

為了報答皇子的救命之恩,龍神就用自身的能力在山谷中刮出一道石穴,湧出一泓清澈的泉水,為眾人解決了飲水問題。從此泉水涓涓流淌,沒有乾涸。溢出的泉水逐漸地形成了一座湖。人們稱之為「龍湖」。龍湖所在的山,就稱為龍湖山。

庇護邦國 不忘朝謝救命恩人

龍湖很是奇異,酷寒凌冬時,湖水不會結冰;大旱之年,水也不會乾涸。龍湖泉水不斷地湧溢,能夠灌溉四周幾百頃的土地。邦國百姓有感於龍湖神奇,在湖上修建了一座祠堂,每年都會舉行祭祀。

明成祖朱棣編撰之《神僧傳》,收錄了這位唐朝皇子的故事,說到「今遇上元乃師誕辰。龍必朝謝有祥雲瑞氣之應」。龍神靈驗,還能庇護邦國。百姓敬畏神明,常常宰殺牲畜供奉龍神。

三皇子憐憫生靈,一天策杖來到祠堂下,為龍神說偈,並和他約定,能食素且持戒不殺,方可為鄰。就在這天夜裡,當地的父老夢到龍神說:「如今我受禪師之戒,不再吃血食了。以後祭祀我,就用僧人的齋飯供養我即可。」龍神託夢後,當地百姓就把供品中的血食換成了齋飯。一直到明朝時,人們都還遵循著這一約定。百姓敬神,神明也屢屢顯靈,保護這座山。

騎虎而行 杉樹開奇花

三皇子居住在龍湖山,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一天,他召集眾徒,交代身後之事,他要準備圓寂了。眾僧深感淒涼和悲傷,堅持請他再多住些時日。

普聞說:「你們難道不知道達摩只履西歸,普化全身脫化(不見屍首)而去嗎?」普聞以達摩和普化為例,告訴眾人勿要悲傷。他跨虎而行,於凌晨抵達信州,見過那裡的僧眾後,就離開了。

據僧傳介紹,三皇子在世時,曾經照著水中的倒影,為自己畫了一幅寫真像。此畫一直到明朝時仍然保存著。凡是有人向他祈禱,每每均有應驗。寺院前有一株杉樹,是當年禪師所坐之處。永樂大帝編修《神僧傳》時,那棵杉樹上開出了奇異的花。

參考資料:
《舊唐書》卷十九下
《宋高僧傳》卷十二
《五燈會元》卷第五/卷第六
明成祖朱棣:《神僧傳》卷第九@*#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靈官為五百靈官之首,他師從「四大天師」之一的薩守堅薩天師,而他拜師的經歷也有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
  • 中國歷朝歷代都出現過不少在山中隱居、修煉的得道高人,當他們走街串巷、閒步市井時,偶爾也會在因緣際會的安排下一展神通,或許是為了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一下仙術的精妙、道法的高深,亦或是想讓人明白,人性本就通達神性,修神通、煉神術本就是坊間市井中有緣人皆可為的。
  • 王重陽是北宋末年及金朝時期的著名修道人。按歷史記載,他在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南宋乾道六年)就已經仙逝了。可是在明朝古籍《獪園》中卻記載,王重陽在明朝時期曾再次出現。
  • 一畝泉原稱為西塘泊,是保定八景之一「雞距環清」的源頭,在其周圍平方數十里內的泉脈密布如網,是保定市水源地之一,因此也被稱為是保定的母親之泉。
  • 神農即炎帝,他不僅為政是帝王之聖賢,開創了農業、飲食文化,中醫和中藥也是他所奠基。圖為神農氏像,出自明仇英《帝王道統萬年圖》(公有領域)
    一些史料中記載:伏羲氏之後,女媧氏繼承了王位,共傳了十五代,但都是承襲伏羲稱號,因此有些史書上並沒有這位女媧氏的記載。
  • 燧人氏統治天下的末期,在遙遠的「華胥國」,另一位秉承天命下世的聖人——伏羲氏,應世而生。
  • 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南梁時期,二位神者動用神通,一夜之間將整座寺院搬到了嶺南。南宋時期,靈隱寺的瘋僧濟公突然跑到村莊裡搶走了新娘。當全村人追趕濟公時,一座飛來的山峰從天而降,震驚了所有人……
  • 周末秦初,陝西咸陽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太清。時下元州戲赤城,繼業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
  • 概括而言,漫長久遠的三皇時期中,有五位神人治世的事蹟廣泛流傳: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
  •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時期,有一位術士名叫董元素。此人來自江南。當時的百姓都傳說他身懷異術,善於使用符篆,役使鬼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