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證實美軍在台協訓 指中共威脅日益加劇

人氣 369

【大紀元2021年10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接受外媒專訪首度證實,美軍在台協助訓練國軍。她指出,中共威脅日益加劇,台灣人民必須更加團結,並準備好捍衛所擁有的一切。

蔡英文:美軍在台協訓 增強台灣防衛能力

中華民國總統府10月28日公布總統蔡英文日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全文。被問到華府有派遣美軍人員協助訓練台灣軍隊嗎?蔡英文表示,台灣和美國的合作很廣泛,目的在增強台灣防衛能力。對於現在有多少美軍在台灣?她沒有說確切數字,僅說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多,也強調不討論細節。

談及今天的台灣是否比2016年剛上任時更安全,蔡英文表示,這要看如何定義。中共的威脅日益加劇,但是台灣人民了解當前處境,必須更加團結,並準備好捍衛所擁有的一切,這很重要。

蔡英文說,政府需要讓大家知道台灣處境,為將來做好周全準備,國際社會也更加關注台灣和台海局勢。「我們獲得越來越多的國際支持,這對台灣人民來說十分重要,也鼓舞人心,讓大家更有信心,只要竭盡所能,外界就會幫助台灣。」

她在正式專訪問答前發表談話指出,台灣更大的挑戰是,境外勢力利用錯假訊息、滲透等手段分裂台灣社會,這是台灣每天所面臨的重大挑戰。被問到「您認為民主受到攻擊嗎?」她回應:「是的。因為每天都有如此多的錯假訊息,人們各有所圖在發動這些錯假訊息,基本上,是想擾亂政府。」

對於錯假訊息的源頭?她說,境內、境外都有。有些來自中國。目的是在製造對政府的質疑,也是製造對民主的質疑。她提到,人們太習慣在網路上接收訊息、閱讀新聞。網路上流傳的訊息,有時沒有經過權威人士或可靠人士的證實或確認。如果不快速澄清或糾正錯誤,就會擔心人們可能會被誤導。

中共威脅日益加劇 台灣人民不接受「一國兩制」

蔡英文在發表談話時指出,今年的國慶講話,她告訴台灣人民,台灣正面臨區域的複雜情勢,以及空前的挑戰。面對近來中共軍隊的軍事活動,外界不禁要問,為什麼台灣人民可以保持冷靜,一切如常。這並不是台灣人對日益加劇的軍事活動無感。

她指出,「事實上,我們冷靜但也警覺,因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七十多年以來,台灣人歷經的政治或其它方面的挑戰和危機從沒少過。」她舉例,1958年中共企圖軍事入侵金門的823砲戰、1970年代退出聯合國和外交斷交潮、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等。

「台灣每天面對中共在台海及區域的軍事擴張,中共從未放棄對台的軍事企圖。」她要強調,「台灣不會屈服於壓力,也不會冒進」,但是,「如果我們的民主和生活方式遭受威脅,台灣必將竭盡全力捍衛自己」。

她說,政府將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並提升不對稱戰力。台灣也準備好和區域行為者合作,確保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

被問到蔡總統如何看待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她說,習近平是一個大國的領導人,可惜不是一個民主國家的,至少現在不是。要治理這樣大的國家不容易,但治理大國的最好制度為何,取決於領導人。

蔡英文表示,重要的是領導人認為這樣的大國想和區域及世界的其它國家維持怎樣的關係,想和區域及世界的每個人維持和平關係嗎?還是想站在主導地位,讓每個人都聽他的,聽中共的,但不一定喜歡中共?這是選擇的問題。她相信許多人會說,想和區域及世界其它國家維持和平關係,這也包括台灣。

是否相信有無任何形式的「一中政策」是台灣人民可能接受的?蔡英文說,有各式各樣的「一中政策」,美國有自己的「一中政策」,而中共有「一中原則」,但在香港體現的「一國兩制」卻毫無意義。

被問到「所以您並不相信中(共)國的「一國兩制」真的會在台灣兌現?」她表示,這是誠信問題。台灣人民已經明確表示不接受「一國兩制」作為兩岸議題的解方。

蔡英文剩餘任期最想做三件事 首推加速國防改革

蔡英文任期將於2024年5月屆滿,回顧兩屆任期時,最希望人民記得什麼事?她說,希望人民記得她儘最大的努力,保護這塊土地,讓這塊土地更安全、更堅韌、人民更團結。正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希望速度可以更快些。

對於在剩下的任期中想努力但還沒完成的最大目標?她說,身為這個國家的總統,想要達成的是,在2016年上任時制訂了一個計劃,現在正在執行中,並依需要加以修正,但必須加快速度朝目標前進。

第一,「加速國防改革,這樣我們才能更有能力保護我們的國家」。

第二,「想要強化台灣與世界的連結,基於共享價值結交朋友。已經得到許多的國際支持,希望得到更多」。

第三,「想要讓人民凝聚更大的共識。因為,台灣是移民社會,人民在不同時間來到這裡,對過去擁有不同記憶。要以民主方式建立共識,避免外來勢力分裂社會,讓人民更加團結,更有韌性」。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美專家評蔡英文雙十演講:拒絕中共敘事
兩岸開戰?台國安局長:蔡英文任內應不會有事
蔡英文:台灣接軌國際 需全球僑胞及台商支持
蔡英文:堅定抵禦中共威脅 世界不能缺少台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