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人體藝術體態語視頻 助您提升高雅氣質

安娜老師《實用人體藝術體態語》。(《體態語》網站視頻截圖)
font print 人氣: 3154
【字號】    
   標籤: tags: ,

生活在世上的人是以身體的各種動作產生體態,人與人的交往是由體態進行的。體態決定著生存質量的高低貴賤。地球上七十億人,人人如此。

當一個人高尚的道德、高貴的氣質、優雅的動作完美結合後,也就是內心的聖潔與表面的醇美展露於人體時,體態會呈現或王者風采,或優雅知性,或玉樹臨風,或風擺柳荷……這種體態會使人在人際社會交往中,不僅能贏得尊重與敬仰,也會獲得如魚游水的人際關係。

因此,有識之士若想提升、改善、再造氣質與形象,從而獲得醇美的體態,成就美妙人生,需要了解體態語。

《體態語》作者安娜女士早年畢業於中國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歌劇專業。在中國與美國從事歌唱、聲樂教學、藝術體態教學四十餘年,曾在中國國家音樂專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除自己演唱外,也為中國培養近千名聲樂藝術表演人才,其中不乏國家一級演員、聲樂教授及赴海外留學生。移居美國後曾被聘播音與音樂藝術指導,為電台、電視台、表演團體、藝術學院培養主播、記者、劇團主持人、歌唱演員等專業人士。

安娜女士在半個世紀的演唱與聲樂教學的基礎上,用二十年時間,對生活、工作、社會交往中必須使用的目光、表情、手勢、坐、站、走相時的肢體語言,進行不斷研究、實踐,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實用人體藝術體態語》(簡稱「體態語」)文字與視頻教材,創立了一門新的人體藝術學科。

實踐證明,《體態語》的問世使嚮往體態健美、氣質高貴、動作優雅的有識之士終生受益。

為了使《體態語》無障礙地走近每個人,安娜女士決定將此視頻作為服務於大眾的公益事業,無償奉獻給社會。

視頻鏈接:https://www.iposture.org/lesson-zh

目錄:

第一講 介紹與演示體態語

主要內容:
什麼是「體態語」
體態語在人際交往中的功效
藝術體態語的表意功能
氣質
優質體態語實例

第二講 目光語

主要內容:
目光的表現形式
正確牽拉眼部肌肉觀看景物
五種眼肌的使用方法
眼神的作用和工作範圍
眼神與身體合為一體時在人際關係中的效果

第三講 正確運用人體骨骼使體態達到健康美

主要內容:
人體重量支架
人體氣庫支架
靈活運用頸椎與腰椎
手臂賦予人體美

第四講 坐相、站相、走相

主要內容:
文雅大方的坐相
自然優雅的站相
輕盈穩健的走相

第五講 手勢語與表情語

主要內容:
手勢的運用
表情肌肉與內心世界的關係
表情肌肉在面部的表現形式
表情肌肉的練習方法

第六講 光彩照人的表情;尊貴的頭位;愉悅的笑容及人體情感隧道

主要內容:
表情區域
頭部位置的階層性
頭位的練習方法
笑容的來源
笑容練習
人體情感隧道
打開情感隧道的練習

第七講 小腹的功能

主要內容:
小腹是優美體態的能量源
小腹是人與天地與宇宙共呼吸的樞紐
小腹是藝術體態的終結處
扼要講述語音與體態語的關聯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使用特殊方法拍攝的照片顯示出人身周圍有輝光,它被認為是人發出的能量。有人認為這是精神能量,有人認為這是身體釋放的物理能量。
  •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除了關心美國人的身高和體重外,還曾做過身體某些部位的調查。
  • 在剛剛過去的裡約奧運會上,西方運動員身上的「拔火罐」圈印引人注目。曾幾何時,長期未得到正視的中華醫學,竟悄然登上世界體壇,而且通過金牌得主的肩背印證著東方古老的智慧?無獨有偶,今年兩份通過實例調查後公佈的研究,以實證方式掀開了西醫對東方人體科學認識的嶄新一頁,在未來引起的巨大衝擊波將無法預估。
  • 人體滿身洞 吸排皆固定 人體很脆弱 難御災和病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