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應從內部拯救美國高等教育

人氣 608

【大紀元2021年09月25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Mark Stamp撰文/吳約翰編譯)今日的美國高等教育,以類似三位一體的「多元」、「公平」和「包容」組成,如此偽宗教式的影響,實在不應小題大作。例如,新進教職員工通常需要簽署忠誠誓言,承諾效忠「多元」;同時頭銜中有「公平」和「多元」的行政職位的情況也急遽增加。實際上,這會導致對種族和性別的刻意執著,不但會影響錄取決定,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著每個學位課程。然而,與任何宗教一樣,「灌輸」是這一過程的關鍵部分,而所謂的通識教育必修,也就是進行這種灌輸的一種手段。「灌輸」這個議題,本身就特別病態,因為灌輸在某種意義上,是處在教育的對立面上。

有什麼辦法可以糾正這種情況嗎?身為天生的樂觀主義者,我相信有一些相對簡單又具常識性的改變方法,能夠對美國高等教育產生深遠的正面影響。引用美國60年代著名民謠歌手霍伊特‧阿克斯頓(Hoyt Axton)的話:「如果我是世界之王,我會告訴你我要做什麼」。

首先,假設之前就讀某大學的學生,有拖欠教育相關債務的情形時,我會要求該大學承擔起財務責任。我相信這樣的要求,會在一夜之間以多種正向的方式,改變高等教育的面貌。例如,「不平研究」(grievance-studies)專業可能就會從課程中消失,並且軟科學和偽科學等的簡單專業,可能也會不再受歡迎;而人文學科不會消失,但與現在相比,它們會起到更多的輔助作用。各大學在推廣熱門領域時,也將獲得既得利益,其中包括大部分的理工學科(STEM),也就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學科。當然,學生仍然可以選擇主修任何專業科目,但如果他們的首選專業,不太可能獲得正向投資回報,那麼貸款將很難取得,學生將不得不承擔更高比例的成本。

註: 「Grievance Study」「不平研究」,這類型的研究,主要在關注文化之中的某些細節,以揭示某種源於身分政治的權利傾軋和不公義。

我相信這樣的改變,將使得今日經常被誘導要選擇簡單、卻毫無價值的主修專業的學生們受益。況且,難道有人會因為整個社會再次重新強調理工科目的永續性並受益後,又提出質疑嗎?

第二步是拯救學術界本身。我會要求大學設定明確、客觀、基於教育原則的入學要求。

例如,一所篩選率高的大學,可能會按經驗法則,評估申請人是否在其畢業班級裡排名前5%,或者綜合SAT分數達到 95%(或更高),而這些申請人幾乎肯定具備必要的學術基礎,確保能成功過關。

另一方面,篩選率較低的大學,則可能有類似但卻更低的門檻。然而,不管這樣的客觀標準是如何作設定的,但肯定應有更多申請人能滿足各種合理基本要求才是,而不是考量仍有多少可錄取的空間。

我會允許各個大學根據不同標準,錄取任何具備獲得全額獎學金的學生。但是對於其他所有申請人,將使用抽籤系統,從合格的申請人中隨機選擇學生。如此一來,將確保所有符合明確定義的學術標準的申請人,都有平等的錄取機會。至於主修專業的選擇,可以等到入學後再做決定。

我說的這種錄取方式,將確保合格的申請者之間存在真正的公平。它也為資助高等教育的納稅人的子女提供了平等的機會,而不是像今天這樣人為地偏袒某一群體。並且,透過將重心完全放在學業準備上,對高中生所傳遞的信息也非常明確,那就是如果你想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那麼就是真的得在學業上做好準備。但現時中的大學幾乎不可能這樣操弄它的系統,因為它們肯定不會這樣做。

在我建議的入學方案下,可讓大學的種族或性別組成改變,而使得支持多元者,更能專注致力於教育階梯的較低端,而這正是應該努力的方向。在這樣做的過程當中,雖然不是不可能,但卻也很難忽視美國公立教育體系的嚴重缺陷,尤其是和弱勢學生有關。也許我們會看到多元倡導者開始提倡經過驗證的改革方案,例如:實驗學校(我先說在前了,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但最重要的是,推行我建議的這種入學方式,將使各大學擺脫充滿種族和性別歧視的腐蝕性業務,而原先這種偏頗行徑,正在破壞現今的高等教育入學流程。

原文How to Save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From Itself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馬克‧斯坦普(Mark Stamp)是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的計算機科學教授。他的教學和研究領域主要在信息安全和機器學習等方面。他在信息安全和機器學習等研究領域上,以不同主題發表了超過125篇研究性論文,並撰寫許多備受好評的教科書籍,例如《信息安全:原則與實踐》(Information Securit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由Wiley出版)和《機器學習與信息安全應用入門》(Introduction to Machine Learning with Applications in Information Security,由Chapman and Hall/CRC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名家專欄】大多數美國學校正在毀掉孩子
【名家專欄】極權教育將在美國學校現身
【名家專欄】毛陰魂不散 批判性種族論武裝學校
【名家專欄】學校性教育背後的極權主義議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