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故事】

巨富陶朱公知人又知命 笑對兒子喪命的結局

作者:容乃加
范蠡(陶朱公)能知人又知天命,他幫助勾踐復國之後,就悄悄乘舟引退。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2889
【字號】    
   標籤: tags: ,

史記故事】范蠡(陶朱公)能知人又知天命,可有一件事他也扭轉不了過來,那就是他二兒子的命。《史記ㆍ越王勾踐世家》有一段精彩的記載,啟發人深思。

范蠡事奉越王勾踐,盡力與勾踐深耕二十餘年,為他謀畫復國之計,勞心勞身,終於滅了吳國,勾踐號令中國,稱霸天下,封范蠡為上將軍。

范蠡有知人之能,他深知在勾踐之下難以久居,就呈上辭呈,然後悄悄乘舟離開了越國。他告訴相國文種,勾踐「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勸他快離去,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文種卻不以為意,後來真被賜死。范蠡到了齊國,變姓改名為鴟夷子皮,在海畔耕作,苦身戮力,父子治產,沒幾年累金數十萬。

他到哪裡都成名。齊王聽說他的賢能,召他為相。范蠡嘆息道:「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說他自己,在家治產就賺大錢,做官則做到最高位的卿相,這是平民出身的極致了。他認為長久享有尊貴之名是不吉祥的,所以就歸還相印,盡散家財,分給知己朋友和鄉里人家,自己帶著重寶,一家人走小路悄悄離開。

他們走到陶山(在濟州平陰縣東),在山南定居下來。他看中那個地方是天下的輻輳之地,四通八達,是貿易致富的好據點。在陶山,他自稱陶朱公,一面耕牧,一面等待時機貿易物品,取十分之一的利潤。沒過多久,就累積了億萬錢。

范蠡離開了越國,在陶地改名為陶朱公,做起貿易生意累積了億萬錢。(公有領域)

在陶地,朱公生下了小兒子。小兒子成年時,朱公的二兒子卻殺了人,被囚禁在楚國。他說:「殺人本該服死罪,但是,我聽說 『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富家子不在人來人往的市集受刑)。」

於是朱公叫小兒子去探視二哥。他在一個破破舊舊的器皿裡裝了千溢黃金(相當於二萬兩黃金),放到牛車上。正要叫小兒子出發去辦事時,長男來到牛車邊,堅決地請父親讓他去救二弟。

朱公不依。長男就說:「長男在家中叫 『家督 』,就是管家,現在弟弟有罪,父親大人不遣派我前往,而是叫小弟前去,是我不肖。」說著就要自殺。

這時做母親的在一旁很著急,急急說道:「現在派小兒子前去,未必能讓二兒子生還,然而卻先讓大兒子白白喪生,為何要這樣做呢?」

朱公不得已,只好派遣長男到楚國去營救次男。陶朱公寫了一封書信讓長男帶著去找舊日熟識的莊生,並且叮嚀他說:「到了那裡就把千金放到莊生的家裡,全聽他的去做,千萬謹慎,不要與他有任何爭執。」長男出發了,牛車上載著父親準備好的千金,此外,他又私下多帶了數百金前往。

到了楚國,在城牆外找到莊生的家,是一貧戶,庭院中荊棘雜草遍地。長男依照父親的交待,把書信和千金都交給了莊生。莊生說:「你快快離去,千萬不要在此逗留!等到令弟獲釋,切勿問因由。」長男離去後,瞞著莊生私自留了下來,用他私自帶來的幾百金獻給楚國當權執政的貴人來幫他。

莊生雖然居在窮巷,然而楚國上下從楚王到民間都敬仰他的廉潔,都尊他如師。那一天朱公的老大送來千金,他並無意接受,只是想留下金子作為守約的憑證,讓對方放心,等到事成後返還給朱公。他指著金子對太太說:「這是朱公的金子。不要動用它,如要治病可以先用用,但以後還要歸還。」然而,朱公長男並不知道莊生的心意,以為他和一般人一樣,並無什麼特出之處。

莊生等了一段時日後,進宮晉見楚王,說:「臣稟告大王,天上某星宿出現了一些徵象,對楚國有害」。

楚王一向非常信任莊生,就問他說:「那現在要怎麼做為好?」

莊生說:「只有修德能解除。」
楚王曰:「好,寡人知道怎麼做了,這就去實行。」

接下來,楚王派遣使者封了所有的金庫。

次日,楚國貴人告訴朱公長男,說:「大王將要大赦。」
朱公長男問他:「怎麼知道?」

貴人說:「每次大王將大赦時,總會封金庫防盜竊(以免知情者利用大赦前行竊)。昨晚大王派遣使者封了金庫。」

朱公長男一聽,心想逢大赦二弟當然也要得赦,那些貴重千金不就白給了莊生!於是他又去了莊生家。

莊生一見到他很吃驚,說:「你怎麼沒離開呢?」朱公長男說:「是呀!最初因為救舍弟而來,現在逢大赦舍弟當得赦,因此來向你辭行。」莊生知道他的真意,就說:「你自己進去屋裡拿金子。」朱公長男拿了金子離去,心中樂顛顛,歡欣慶幸著。

朱公長男不信任自己,讓莊生感到被出賣了。他帶著被羞辱的難堪,入見楚王,他要扭轉情勢。

莊生對楚王說:「臣之前說了某星宿出現禍象一事,大王說要以修德來償報。現在臣出門時,四處都在說,陶地大富翁朱公的兒子殺人被囚在大王監獄中,他家人帶錢來賄賂大王的左右,所以大王要大赦天下不是為了體恤國人,而是因為朱公子的緣故。」

楚王大怒道:「寡人雖然不德,怎會因為朱公之子的緣故而施惠呢!」於是楚王立即下令依法斬了朱公之子,然後在隔日下赦令。

朱公長男終究還是帶著弟弟的屍體歸家。到了家,母親和當地人都很哀傷人死了,唯獨朱公一人笑。他說:「我就知道老大會讓老二被殺死!他不是不愛弟弟,不過他有不能忍的執著。那是因他小時候和我在越國,看到我的苦,親身經歷了艱困的生活,所以捨不得花錢。至於最小的弟弟,出生在陶地,一生下來看到的就是富爸爸,半生乘好車逐野兔,優哉游哉,不用知道財從哪裡來,故而花錢不經心,不會吝惜。前些日,我要叫小兒子去營救,就是因為他能棄財的緣故。而大兒子不能棄財,所以最終殺了弟弟,這是事理自然發展的結果,不用悲傷!我日夜早就等著這喪事的來臨了。」

命運之神自然又錯綜複雜的曲折安排,顯現了事理自然有序的發展,實現了自作自受的後果!誠然,就像故事中的莊生所言,只有修德能改命也。@*#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談中華文化不可能不談孔子。要想找到中華文化的本源,當然更少不了孔學的核心——那個被孔子稱作為「道」的東西……
  • 世上有些人他們廣施陰功(陰德)卻遭受污名還能不加以辯解,這樣的人就真是難能可貴了!上天看到了這樣的人能不愛護而給予回報嗎?!
  • 「義理人情」與禮法在日本社會具有約定俗成、世代傳承、相對不變等特點,其背後的定海神針,是道德、信仰。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造成1.8萬人罹難,40萬人受災。在災難面前日本人的沉著冷靜,井然有序,並相互鼓勵、幫助,正是被深植於日本人精神中的禮法之自然表現。
  • 七月中元的祭祀表現了人間與神佛溝通、與靈界鬼魂溝通的精神儀式與多元文化的內涵。然而其中顯現的核心精神和一般想像的「鬼節」,又有什麼不同呢?來看看佛教的盂蘭盆節和道教的中元節起源,即可分明。
  • 各城各邑各地方都有守護地方、翦凶除惡的守護神——「城隍」。民間百姓和官吏都很尊敬這位地方守護神,尊稱「城隍爺」。城隍爺是怎麼選出來的?哪些人可以當上城隍爺呢?聽過城隍的考試嗎?蒲松齡《聊齋誌異》有「考城隍」的故事;清代名人袁枚的後身也成了城隍。
  • 大陸知名歌手刀郎的《羅剎海市》一曲激起千層浪,歌中有許多諧音、隱喻的文學表現,「那馬戶不知道它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它是一隻雞,豈有畫堂登豬狗?哪來鞋拔作如意?」到底影射了什麼人類的問題?
  • 有人認為「劫數」天定,是命運中注定的災難,人為無法改變。不過我們想深究的是,若「劫數」是天定,那麼上天又是依據什麼來定呢?後天能否改變呢?
  • 傳說中的地獄真的有十八層嗎?人到底犯了什麼罪會受到這些懲罰?我怎麼樣才能避免這個下場呢?
  • 大禹說喝了美酒之後說:「後世必然會有因酒而亡國之君」而拒絕酒師,齊桓公夜半大快朵頤之後,一睡到天亮還不醒,之後說道:「後世必有因美味而亡國的啊!」何以齊桓公還是沒能逃出這個預示的宿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