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9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綜合報導)人工智能(AI)是驅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是各國爭相布局的戰略領域。在發展AI技術方面,中共存在致命弱點;美國進一步收緊對中共AI高端芯片技術和產品出口後,將拉開美中在全球人工智能競爭中的技術差距。
路透社9月12日報導,拜登政府計劃繼續擴大人工智能芯片和芯片製造工具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包括科磊(KLA)、泛林集團(Lam Research)和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禁止這些公司未經許可向生產14納米以下(sub-14nm)先進半導體的中國工廠出口芯片製造設備。
在此之前,美國政府已經禁止英偉達(Nvidia)和AMD向中國出口三款高端AI芯片。
美國新一輪對中共實施的更嚴格芯片禁令,精準打擊中共弱點,使得中共在AI技術進一步發展上受阻。
計算能力方面 美國是無可爭議王者
《南華早報》9月12日報導,目前,字節跳動的雲服務Volcengine已將圖像識別、人工智能(AI)模型的訓練期從5天縮短到3天。阿里巴巴雲的Sinian計算平台在離線情況下每秒識別107.8萬張圖像,打破了谷歌保持的紀錄。
但如果沒有英偉達(Nvidia)提供的強大的圖形處理器(GPU),中國公司不可能有這些突破。在訓練自動駕駛、語義分析、圖像識別、天氣變量和大數據分析的AI模型方面,中國大陸沒有英偉達GPU的直接替代品。
拜登政府更嚴格的限制,同時打擊了中共軍事野心。以烏克蘭戰場為例,烏克蘭人用一個應用程序,將俄羅斯軍事設備照片發送給烏軍,人工智能技術對大量照片數據進行分類,識別是否為值得攻擊的目標,成為對抗俄軍關鍵。
「誰能最快地做出決定,誰就有優勢。讓人去做事情就會變慢,真正的問題就是如何減少時間。」「特別競爭力研究項目」(SCSP)主席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對《國防雜誌》(National defense magazine)說,「這些AI系統比人類決策做出更快的決定,這就是不同之處。」
9月12日,「特別競爭力研究項目」(SCSP)發布名為「國家競爭力十年中期挑戰」(Mid-Decade Challenges to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的報告說,美中競爭主要在三個「戰場」:芯片、人工智能和5G。
彭博社分析說,人工智能(AI)包含很多領域,其中機器學習通過處理大量數據,得出一種模式和預測結果。另一個領域是對視覺信息進行分類、排序和定位,可跟蹤人員和車輛移動的圖像識別。
人工智能建立在三種不同的能力上,即數據、算法和計算能力。中共政府和企業收集了包括中國公民的大量數據,包括面部和指紋圖像、金融信息、車輛移動和網絡監控等,用複雜的數學方程,來處理這些數據並找到模式。
但在計算能力方面,美國是無可爭議的王者。美國英偉達(Nvidia)和超微(AMD)技術全球領先,英偉達A100芯片用台積電的7納米製造技術,即將推出的H100為4納米。製程越小,芯片的性能和能效就越高。
相比之下,中共被美國的制裁限制在14納米,使得其芯片技術至少落後兩代以上,雖然北京說要自主開發芯片製造能力,但隨著華盛頓進一步收緊限制,這將更加困難。
彭博社說,如果沒有能力在計算方面取得進展,中國(中共)不能保持全球人工智能的領先地位,創造算法的神經網絡是通過不斷疊代開發的,這需要大量的計算,僅僅在兩個方面成功是不夠的。
哈德遜研究所的約翰‧李對美國之音表示,如果美國現在不採取措施,那麼中國(中共)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主導全球市場。美國的前車之鑑就是中國(中共)控制太陽能電池板的模式,在從美國、歐洲公司獲得並竊取了相關技術之後,就通過國家資本向公司投錢,排擠美國和歐洲公司,導致了中國(中共)現在主導著世界太陽能電池板的供應。
差距擴大 中共難以追趕
一位英偉達公司的中國經理告訴《南華早報》,中國的AI公司最終可能會花費更多時間,來訓練他們的人工智能模型,這可能會減緩中共在AI方面的進展。
中國企業要取代英偉達不太可能,Strategy Analytics的高級分析師斯拉萬‧昆杜佳拉(Sravan Kundojjala)說:「中國的GPU初創企業與英偉達和AMD不在一個檔次上,即使是像AMD這樣經驗豐富的GPU廠家,也很難與英偉達競爭。」
昆杜佳拉說,英偉達的主要優勢之一是它的統一設備架構,這是一個並行編程模型,2006年就開始開發,已經被開發人員廣泛採用,作為加快計算密集型應用程序的一種簡單方法。因此,那些想與英偉達競爭的參與者,必須創建一個完整的軟件生態系統,這非常困難。
瑞士信貸(CreditSuisse)亞洲半導體研究主管蘭迪‧艾布拉姆斯(RandyAbrams)在給《金融時報》的一份說明中寫道,在過去,韓國的三星、美國的英特爾和台積電在中國經營的芯片工廠或「晶圓廠」,「一直是幫助中國(中共)建立知識產權、人才和資源以發展其國內芯片產業的一個好來源」。禁止在中國投資先進的晶圓廠生產,將「進一步限制中共獲得海外人才和投資,以建立國內的芯片工業」。
由於美國制裁,中國芯片企業與國際一流水平的技術差距將會越來越大。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華為,美國切斷了華為獲得先進芯片的渠道,華為利潤豐厚的智能手機業務被扼殺;儘管華為多年來一直在吹噓5G網絡設備,但最新華為Mate 50智能手機型號甚至不支持5G功能。
美國將芯片設計軟件(EDA)限制在3nm以上,光刻機出口限制在14nm以上,可以預見在未來,14nm一旦走到上限,如果屆時中共光刻機技術、EDA仍然無法突破,與英偉達、AMD的差距將會更大。
目前,中國大陸的6大CPU設計商華為鯤鵬、海光CPU、兆芯、龍芯、飛騰、申威,也全部使用的是國外的指令集(華為鯤鵬、飛騰使用ARM的指令集,海光CPU、兆芯使用的是X86架構,海光的授權來源於AMD,兆芯的授權來源於威盛),並且基本上都不是在大陸生產(華為鯤鵬、飛騰、兆芯都由台積電生產,龍芯由意法半導體生產,海光是格芯、三星生產,只有申威一家是中芯國際生產的)。
中共想自主建立芯片產業鏈也不太現實,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和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在2021年春天發布的一項研究估計,建立自給自足的芯片供應鏈需要至少1萬億美元,這個目標對任何國家都是完全不切實際的。
英國《旁觀者》(Spectator)雜誌10日一篇文章說,目前沒有跡象表明,任何公司擁有複製荷蘭ASML極紫外光機的技術,這不僅需要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還包括一個由全球高科技分包商組成的複雜網絡,要複製這一點將是非常困難的。競爭者的主要障礙可能是數十億行的軟件代碼,這些代碼似乎每四年就會翻一番。
文章說,只要荷蘭人願意配合美國,美國就有可能在芯片戰爭中擊敗中國(中共),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的結論是,就目前而言,「更先進的芯片技術(中國)仍然無法企及」。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