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唐詩】

王維《息夫人》一首詩幫一家人破鏡重圓

作者:踏雪飛鴻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表達了兩個女子受迫於現實,然而堅貞不移的心意。(容乃加/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837
【字號】    
   標籤: tags: , , ,

人們稱王維是「詩佛」,說他的詩妙悟造化之妙和人生的禪機。王維有一顆悲憫又勇敢的心,他寫了《息夫人》一詩,救了一家人,帶給一個貧賤家庭想都不敢想的好結局。

王維《息夫人》

在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王維詩名如日中天。他宦游長安、洛陽,兩都中的王公、駙馬和豪門貴族,都想要宴請王維,都把王維的登門造訪當作一大榮幸。當時唐玄宗的長兄寧王李憲、五弟薛王李業對待王維有如師友一般。

王維《息夫人》一詩就是在寧王府中寫成的。本詩為性格堅貞但是命運多舛的女子傳遞了心聲。詩中時空轉換,從唐代上跨春秋時代,用了息國息夫人的夫君被楚王所殺的故事代言女主角的心意,雖然詩境婉轉含蓄,詩意則表現得一清二楚。

《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今時一作今朝。難忘一作能忘。滿眼一作滿目。)

寧王宴請貴客,這一天座上客十餘人都是當時文士。王維是貴客中的貴客,當時才二十歲。陪侍的寧王的寵妓,個個姿色出眾,人人懷有絕藝。其中有一個長得纖柔瑩淨的和其他人的氣質顯然不同,她沉默內斂,卻是嫵媚明豔,自然動人。

原來她是寧王的愛妾,一年前召入寧王府的,本是寧王府的鄰家女子。有一天寧王無意間見到這女子,一見難忘,可是左右卻告訴他這女子是有夫之婦,她的丈夫是做餅賣餅的餅師。寧王就贈送餅師很豐厚的禮,從而把他的妻子帶回王府。

寧王對此女珍惜寵愛有加,到這一天,剛好滿一年。宴席上,寧王問愛妾:「你還想起餅師嗎?」愛妾默然不作聲。這時,寧王跟身邊近侍說了句話,近侍就帶進來一個男子。寧王讓此男子和愛妾面對面一見。

當那愛妾和男子四目相接,立時簌簌淚下,垂落雙頰。在座的十幾位文士都感染了他倆悽惻的情意。

寧王讓座上的賓客賦詩。那愛妾無語的表情和眼淚觸動了王維記憶的某個夾層,他最先完成詩作——《息夫人》,詩題下有個小「怨」字,因此這首詩也稱《息媯怨》。媯(音同歸)是息夫人娘家的姓氏,這是一首帶著故事的敘情詩。

王維用了春秋時代楚文王滅了息國奪取息夫人,而息夫人始終不與楚王說話的故事。王維以此詩婉轉地為眼前寧王的愛妾——餅師的妻子代言:「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訴說著:此時身邊的寵愛,始終不能讓我忘記舊日夫婦的恩義。在富麗的王宮裡看盡奼紫嫣紅,好像都在為我垂淚,王夫為我而死,生死難忘,怎麼也不和楚王說話。

餅師的妻子心中的選擇是寧取舊日恩也不要今時寵,物質與精神在她心中天平上的較量,誰輕誰重一目了然;「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淚」象徵她珍惜舊日恩義從未改變,「不言」代言了她的決心。這首詩雖只短短二十個字,卻能句句敘事,句句表情,王維黏合眼前和千年前的兩個女子,以史事借喻的手法作了委婉的表達,又強烈表現了女主角的情感。

在座的其他詩人文士看到王維的《息夫人》一出,都束手了。寧王也能立即內省,就順遂了愛妾的心意,放歸她回到餅師的身邊。

息夫人的故事

息夫人是春秋時代陳宣公之女,息國國君的夫人,可卻是個命運多舛的女子。當她歸寧過境蔡國時,她的姊夫蔡哀侯看到小姨子息媯美色絕倫,起了色心,態度輕佻。息侯因為蔡侯的無禮非常憤怒,借用了楚文王的軍力,在莘這個地方大敗蔡國的軍隊。在這一場戰役中,蔡哀侯被俘到楚國。

蔡哀侯為了報復,故意在楚王面前極力稱讚息媯之美天下無雙。結果,楚王的色心被挑動了,他訪了息國,一睹息媯的美色,為之傾倒,竟設宴擒住息侯,滅了息國,並將息媯帶回楚國,立為妃子。

楚文王對息夫人寵倖無比,兩人生下二子熊艱和熊惲(後來的楚堵敖和楚成王),但是息夫人卻不與他說話。楚王問她為何總是不和寡人說話?息夫人總算回答了他:「一個婦人身事二夫,縱然不得一死,又有什麼話好說的呢?」

楚王將這一切歸到蔡哀侯身上,為了得到息夫人的歡心,又興兵攻打蔡國。起淫念惡念的蔡哀侯,招來大禍死在楚國。

息夫人的故事在史上流傳久遠,王維借用了古老故事寫下《息夫人》一詩,讓貧賤夫妻得以破鏡重圓。王維佛心自然流露,滋潤生命細無聲。

資料來源:《本事詩》《春秋左傳》《全唐詩》@*#

─點閱【愛讀唐詩】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傳統文化講天人感應,佛家講萬物有靈,無神論者不相信,不過上天偶爾露一手,讓人看到奇跡。
  • 孔子百世可知,其依據就在於中華文化,在於道統。漢代董仲舒說了個非常著名的話「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注意,孔子這裡說的「繼周」,有特定的含義,是指繼承周禮、周的文化。只要行在中華文化的軌道上,有「因」有「損益」,「雖百世可知也」。
  • 「現在傳統涼茶舖好像越來越少了,涼茶會式微嗎?」筆者帶著疑問請教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他沒有急於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舉了幾個趣味的例子,從涼茶品牌的興衰史到當下的快餐文化,原來涼茶百年來都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飲品,在不同的時代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本期「涼茶趣談」,就與大家分享涼茶的轉型歷程。
  • 拉菲爾《雅典學院》。(公有領域)
    100這個數字到底有什麼祕密能引起多數人的共鳴呢?愛因斯坦是位偉大的科學家,不是隨便就能說他是迷信或思考不嚴謹的人。然而,他選擇了100。為什麼不是98或47?而且,不是只有科學家喜歡100。
  • 錢穆對本章的解說,則非常高妙。他說:人類社會,有法律契約,有道德禮俗,所以為指導與約束者縱甚備,然使相互間無信心,一切人事仍將無法推進。信者,貫通於心與心之間,既將雙方之心緊密聯繫,而又使有活動之餘地,正如車之有輗軏。
  • 今年適逢香港電車120周年紀念,本欄目「紀載香港」製作特輯,在上兩期介紹了電車百年間香港的城市變遷以及電車的特別型號,今期將走入張順光的收藏世界和柴宇瀚的歷史天地,分享他們與電車的不解之緣。(大紀元製圖)
    「為甚麼取名《叮叮與我》呢?就是講我自己最喜歡、和我有切身關係的藏品,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收藏家張順光從八十年代起開始收集與電車相關的紙品和物件,轉眼已經過去30多年了。今次合作寫書的歷史學者柴宇瀚博士補充道:「取這個名字還有另一層意思,電車作為一種日常的交通工具,就是我們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與電車相關的故事,可以是700萬的香港人中的你和我,也可能是外國人來到香港,認為這就是香港的特色!」
  • 儒家對孝的重視,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歷朝歷代都說「本朝以孝治天下」。甚至西漢皇帝的諡號裡都有個「孝」字,其它王朝皇帝的諡號也多有「孝」字。所以,中國正統之政,重點是講「教化」、「王化」,而非暴力統治,皇帝是「作之君、作之師」,官員是「父母官」,家國同構。從家庭到朝廷,孝是主導性的倫理。
  • 黃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無獨有偶,佛教和道教都有盛大的祭典儀式。佛教中有盂蘭盆會;道教也有中元普渡;這些祭典儀式都是對冥間鬼魂的盛大祭祀普渡。那麼,生靈在另外時空中是否也會輪迴轉生呢?
  • 今期繼續講述百年電車發展歷程,尤其是當下仍然活躍在電車軌道上的古董派對電車以及仍載客中的古董120號電車,有幸搭乘,宛如穿越時空,回到舊時光。(大紀元製圖)
    「叮叮——叮叮——」香港電車以特有響鈴聲得名「叮叮車」。自1904年來,在港島區特定的電車軌道行駛至今,見證著香港的歷史變遷與城市發展,今年適逢香港電車120年,「紀載香港」欄目專訪香港電車歷史專家暨收藏家張順光先生聯同歷史學者柴宇瀚博士,分享新作《叮叮與我——香港電車120週年圖片集》背後故事。
  • 對於本章,明代大政治家張居正如是說:「季康子之問,專求諸民。孔子之答,專求諸己。蓋人同此理,吾能自盡其理,而人豈有不感化者哉!」其實呢,孔子是要季康子以身作則、以上帥下、率先垂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