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超市40%肉類現超級細菌 醫師支招防耐藥菌

西班牙一項最新研究顯示,40%的超市肉類發現含有超級細菌。(Andreas Lischka/Pixabay)
人氣: 14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3年05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佳宜、家維香港報導)近期,西班牙的一項研究顯示,超市販賣的肉類產品中40%含有多重耐藥細菌。日本醫師建議,多了解食用肉類的潛在污染,盡量購買不添加抗生素的有機肉類食品,盡量不要二次解凍,以確保其安全。

耐藥性是指細菌出現變異,令原本有效的抗生素變為無效。當細菌對大部分的抗生素都產生耐藥性時,便稱為「多重耐藥細菌」。多重耐藥細菌,又稱超級細菌,可以通過食物鏈從動物傳播給人類,被列入世界上主要傳染病殺手的行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數據,目前,每年至少有70萬人死於耐藥性感染,若問題持續沒有改善,預計到2050年每年將導致大約1000萬人死亡,而且會對經濟造成災難性的打擊,如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研究:超市40%的肉類發現多重耐藥細菌

2023年4月,在歐洲臨床微生物學和傳染病學會年會上,來自西班牙研究人員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研究指出,抗生素耐藥性在世界各地正達到危險的高水平,但由於商業敏感性,有關食品中抗生素耐藥性細菌水平的數據尚未廣泛提供。

為了解更多信息,聖地亞哥聯合大學(University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Lugo)的研究人員2020年從西班牙西北部的超市隨機挑選100種肉類產品(雞肉、火雞、牛肉和豬肉各25種)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大多數(73%)肉類產品中的大腸桿菌含量在食品安全限制範圍內。然而,近一半(49%)含有多重耐藥性和/或潛在致病性大腸桿菌。

此外,測試的100種產品中有40種含有多重耐藥性大腸桿菌,包括能產生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的大腸桿菌,這種酶對青霉素、頭孢菌素等抗生素均有抗性。每種肉類攜帶產ESBL大腸桿菌的陽性樣本佔比為:火雞68%,雞肉56%,牛肉16%,豬肉12%。

27%的肉製品含有腸外致病性大腸桿菌(ExPEC)。這是導致大多數尿路感染的原因,也是成人敗血症的主要病因及新生兒腦膜炎的第二大常見病因。6%的肉製品含有可以導致尿路疾病的大腸桿菌(UPEC)。1%的肉製品含有攜帶mcr-1基因的大腸桿菌,這種基因對粘菌素產生耐藥性。粘菌素(Colistin)被視為抗生素中的「最後一道防線」,用於治療對其它抗生素都有耐藥性的細菌引起的感染。

研究者呼籲定期評估肉類產品中抗生素耐藥菌的水平。研究者之一Azucena Mora博士建議消費者,「不要打破從超市到家裏的冷鏈,將肉類徹底煮熟,將其妥善存放在冰箱中,並對用於生肉的刀具、砧板和炊具進行適當消毒,以避免交叉污染,這樣就能無風險地享受吃肉的樂趣。」

為何肉類會滋生細菌

肉類適合大部分微生物生長。在屠宰過程中,生肉可能受到動物腸道內的細菌污染。日本東京都福祉保監局介紹,2016年,包括東京都在內的多個城市發生了食物中毒事件,根據調查結果,原因是在家烹飪的冷凍肉類,並未煮熟就食用而導致的。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通常在冷凍後仍能存活,但會在加熱後死亡。因此,肉應該徹底煮熟,直到裏面的顏色完全改變。

日本東京大學外科學醫學博士鄭傑告訴大紀元,購買者需了解食用肉類的潛在污染,對食品安全保持警惕,尤其對兒童、孕婦、老年人或免疫受損的人群而言尤為重要。「最好了解肉類等級制度、注意肉類保質期和儲存條件、選擇適合的肉類種類、檢查肉類的宰殺日期。」

鄭傑進一步説明,食品進行低溫冷凍時會抑制細菌生長,在解凍的過程中,隨著外部溫度的升高,食物中細菌會迅速繁殖;當再次將食物放進冰箱冷凍時,低溫的環境雖然可以抑制細菌生長,但卻不能將之前增生的細菌殺死,再次解凍時,細菌就會加倍。如果一次吃不完,分成小塊冷凍,吃多少解凍多少。冷凍後盡量不要二次解凍,以確保食用安全。

鄭傑建議,購買不添加抗生素的有機肉類食品,降低對肉類食品中抗生素的攝入,從而降低耐藥性的產生。 @◇

責任編輯:陳玟綺、李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