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行為能力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新生兒剛出生,爲了生存的需要,具有本能的防禦反射和吸吮反射。有人認爲新生兒只是一條“消化道”,每天吃奶、尿、便、睡、哭,其他一概不知,其實新生兒是一個極其豐富多采的世界,她具有驚人的行爲能力。

‘?瞼﹛妞搳芋A研究發現胎兒7個月時視覺開始發育,生後感覺到光後會追尋光源,再過幾天他會帶著自己的喜惡看周圍世界。就顔色講,新生兒喜歡醒目鮮艶的紅色;看人呢,喜歡溫和、漂亮的面孔,媽媽那和藹的、充滿無限愛意的面孔是小寶寶最喜歡的。

‘?礎A說“聽”,研究表明胎兒5個月時反復聽到母親的聲音會産生安全感,母孕期對胎兒反復放同一段優美的樂曲,生後新生兒會對這個曲子産生明顯的歡愉表現,這說明聽覺始于胎兒,新生兒生後聽到聲音而轉頭追逐聲響的行爲就不足爲奇了。實驗發現,新生兒喜歡聽舒緩、優美、清脆的音樂,聽到强烈,快速的樂曲則皺眉。

‘?穡情A胎兒8個月時味覺已發達,通過早産兒試驗,新生兒喜甜味,對酸、辣、苦味表示拒絕幷呈現痛苦表情。

‘?繞暰情A胎兒6個月時就能嗅到母親的氣味保持在記憶中,生後聞到母親的氣味,會感到歡愉,幷且她喜歡乳汁特殊的香味,對刺激性强的氣味表示痛苦。

‘?繙謅W可見,新生兒不是一無所知,她具有豐富的感覺,通過這種感覺,與周圍的世界進行交流,這也正是目前世界上提倡的早期教育的基礎。爲培養聰明、漂亮、機敏的孩子,家長應從孩子一出生就進行教育;多播放優美的音樂;多和小寶寶娓娓交談;多給小寶寶看美麗的畫片;讓她品嘗各味,促進味覺發育,將來不偏食。總之,小嬰兒給那些有志早教的家長提供了廣闊的實施空間。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根據多倫多大學附設病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對四十二名嬰兒的調查,新生兒在接受幾次扎針後,便學會了預知疼痛。這項刊載於二十一日出刊的「美國醫學協會」雜誌上的研究報告發現,罹患糖尿病母親產下的新生兒,因醫生必須在他(她)們的足部扎針採集血樣,以便檢查血糖含量,所以在出生二十四小時後,已能感受刺痛的滋味。
  • 人們常以為高血壓病是成人尤其是老人的專有病,卻不知嬰幼兒甚至新生兒也會罹患此病。兒童高血壓的症狀不明顯,一般情況下,醫生也容易忽視這方面的檢查。
  • 《美國流行病學雜志》近日宣布了一個惊人的消息:科研人員通過對新生兒進行的跟蹤研究發現,婦女在怀孕期間長期吸入被污染的空气,日后所生出的孩子有可能患上心臟疾病,這是科研人員首次确認空气污染与新生兒心臟疾病有某种關聯。
  • 又有三名兒童在印度東部城市加爾各答一家公立醫院死亡,四天來已經有十八名兒童陸續死亡,包括一名新生兒,引發民眾抗議聲浪。羅依兒童醫院院長孟達爾告訴媒體:「兩名兒童在三日晚間死亡,另外一名兒童在四日清晨死亡,死亡兒童的年齡一至兩歲。」
  • 台灣學術界已證實,接種B型肝?怚i以預防肝炎,估計B型肝炎所提供的保護效力為十五年,一九八四年第一批接種疫苗的新生兒現在都十八、九歲了,當初接種的疫苗是否還有效呢?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今天表示,研究證實,疫苗對人體仍有保護作用,可降低罹患慢性肝炎的危險。
  • 為了鼓勵母親親自餵哺母奶,國際母乳推廣協會近日起到七日止,連續第六年在世界各國進行母奶推廣週活動。不過,一向都是以母奶親自餵哺嬰兒的義大利婦女,卻逐漸脫離這項優良的傳統。義大利婦女一向以母奶餵哺嬰兒,即使在公共場所也是司空見慣,很平常的一件事。不過近年來,許多年輕的女性因為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餵母奶的時間已經從原本長達一、兩年,縮短到只有三、四個月左右的時間,或是中間參雜以牛奶代替。根據統計,全義大利每個月約有一千五百名新生嬰兒誕生,能夠持續吃母奶到一歲左右的大概只有九十名左右,女性平均餵母奶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逐漸揚棄過去優良的傳統。義大利母乳推廣協會表示,餵母奶不但可以增進母親與嬰兒間的心靈互動、情感交流,也可以讓婦女日後減少罹患乳癌、卵巢癌的機率;同時還可以讓新生兒避免腹瀉、呼吸道感染、耳朵發炎或泌尿科疾病。可以算是一舉數得,好處多多。(http://www.dajiyuan.com)

  • 新生兒出現黃疸一般屬正常現象﹐但是如果新生兒總膽紅素超過14mg/dl,早產兒超過10mg/dl,就屬於重症黃疸。

  • 福特沃斯的流行病專家Elizabeth Rossman Beel 說,“1990年(達福地區)每1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0名死亡。今年的死亡率大約是六個。”
  • 大紀元11月29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特稿)美國女權本來已夠嚇壞回教徒,產婦在分娩時刻的要求更是無奇不有--從拓印胎盤當紀念品,到拿家鄉泥土墊底,讓新生兒「誕生在故土」上;而醫院為了賺錢,大多是朝「順應客戶」要求發展。比起過去產婦只要求分娩時放她喜愛的音樂、全家在產房合照,現在的美國產婦「產權」之大真令人昨舌,丈夫和家人無不答應這「人生難得幾回有」的要求。於是乎小提琴雙重奏現場表演、丈夫拿錄影機拍攝生產過程、小女兒擔任「接生婆」歡迎小弟弟來到世間等,一一成為見怪不怪的產房新現象。
  • 台北縣土城市北城婦幼醫院打錯針意外,六名受害新生兒都已經陸續脫離危險期,家長們的心情也逐漸平復下來,不過最是傷心的,就是失去愛女的羅月嬋,他們一家人的傷痛卻還難以撫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