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四雕之石雕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訊】「徽州四雕」是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種民間雕刻工藝的簡稱。徽派「四雕」以歙縣、黟縣、婺源縣最為典型,保存也相對較好。主要用於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築的裝飾,以及古式傢俱、屏聯、筆筒、果盤等工藝雕刻。「四雕」的歷史源於宋代,至明清而達極盛。明代雕刻粗礦、古樸,一般只有平雕和淺浮雕,藉助於線條造型,而缺乏透視變化,但強調對稱,富於裝飾趣味。清代雕刻細膩蘩復,構圖、佈局吸收了新安畫派的表現手法,講究藝術美,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有的鏤空層次多達十餘層,亭台樓謝,樹本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蟲魚集於同一畫面,玲現剔透,錯落有緻,層次分明,栩栩如生,顯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藝術才能。
  
徽州石雕
  
傳統「徽州四雕」之一。在徽州城鄉布很廣,類別亦多,主要用於寺宅的廊柱、門牆、牌坊、墓葬等處的裝飾,屬浮雕與圓雕藝術,享譽甚高。
  
徽州石雕題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與磚雕複雜,主要是動植物形象、博古紋樣和書法,至於人物故事與山水則較為少見。但西遞村原水口亭的主體建築凝瑞堂內的石礅礎上,卻有以佛經故事為內容的雕飾;堂前石階中央,有斜照嵌雙龍戲珠石雕,背景襯以山石波濤、瓊樓玉宇,宛若仙界天國,顯出少中見奇。徽州石雕在雕刻風格上,浮雕以淺層透雕與平面雕為主,圓雕整合趨勢明顯,刀法融精緻於佔樸大方,沒有清代木雕與磚雕那樣細膩繁瑣。西遞凝瑞堂大道旁有一對保存完好的黟縣青大理石石雕寶瓶,其瓶身所飾山水雲霧花紋圖案,採用了浮雕與鏤空雕刻相結合的手法,令人嘆為鬼斧神工。
  
徽州石雕取材來源主要有二:一是青黑色的黟縣青石,二是褐色的茶園石,色澤有別,觀感亦有差異。具有代表性的有黟縣西遞村宅居和胡文光刺史牌坊、黟縣許國石坊、休寧縣汪由敦墓地諸處的石雕。石雕精品比較常見的是宅居的門罩、院牆的漏窗和各種石牌坊。西遞村「西園」中有一對漏窗,左為松石圖案,奇松從嶙剛怪石上斜向伸出,造型剛勁凝重;右為竹梅圖案,彎竹頂勁風,古梅枝婆娑,造型婀娜多姿,到工精美至極,堪稱石雕藝術精品。歙縣北岸吳氏宗祠天井水池後壁上方,鑲嵌著一副石雕百鹿圖,由9塊石料雕就拼成,採用圓雕、透雕、浮雕技巧、立體感很強。有栩栩如生,大小不等的一百隻山鹿;有石壁生輝,矮而粗壯的黃山松;有重重疊疊,高高低低的奇巖怪石;有淙淙株流淌,彎彎曲曲的小溪;有路旁溪畔,疏疏密密的小草;有飛鳴啼叫,前後覓食的小鳥,宛如一幅清新雋永的深山野趣圖,可謂徽州石雕一絕。
  
歷代石雕藝人佚名者很多,僅黃鼎、朱雲亮、餘香等數人留下了名字。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種民間雕刻工藝的簡稱。徽派「四雕」以歙縣、黟縣、婺源縣最為典型,保存也相對較好。主要用於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築的裝飾,以及古式傢俱、屏聯、筆筒、果盤等工藝雕刻。「四雕」的歷史源於宋代,至明清而達極盛。明代雕刻粗礦、古樸,一般只有平雕和淺浮雕,藉助於線條造型,而缺乏透視變化,但強調對稱,富於裝飾趣味。清代雕刻細膩蘩復,構圖、佈局吸收了新安畫派的表現手法,講究藝術美,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有的鏤空層次多達十餘層,亭台樓謝,樹本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蟲魚集於同一畫面,玲現剔透,錯落有緻,層次分明,栩栩如生,顯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藝術才能。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博物館研究古董盒子並不是看裡面是不是還裝有原來的東西或已空無一物。學術上打開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質、形狀、功能和美感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觀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們觀賞,想一探究竟。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紀時,馬賽克創作是主流,而濕壁畫則被視為窮人的馬賽克。在羅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聖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馬賽克作品,描繪的全部都是聖母瑪利亞以及對卡瓦利尼影響深遠的古典設計,這些是他職涯早期極力復興的藝術形式。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