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宋遼金元書法一覽(下)

font print 人氣: 24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31日訊】五代和宋代的文人促進了書法的發展。印刷術的發達使書法家從單純的功能性書寫活動中解放出來,書法藝術特性被進一步強調。宋元時代的書法可以說是行草時代。宋代書法家在楷書和狂草方面不及唐代書法家,但在行草書方面卻表現出鮮明的文人個性和品質,開一代新風。法帖的普及使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藝術具有絕對的典範意義。但宋代重要書法家不同程度地受到具有變革意義的中晚唐書法的影響,特別是顏真卿的影響。此外,宋人對金石學的重視和研究也使書法和篆刻藝術置於更大的歷史尺度之下,汲取了豐富的源泉。

元代書法   

自從成吉思汗統一了各蒙古部落以來,驍勇善戰的蒙古騎兵橫掃亞歐大陸,先後滅西夏、金,和南宋,最後統一了整個中國。統一之後,元朝的皇帝深知:在馬上得天下,未必能在馬上治天下,所以十分注意文藝教化。重開科舉制度,廣泛選拔人才;復興儒學;同時也大興宗教,各種宗教信仰在這個時代同時並存。這些, 對當時的文學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天下太平了,蒙古人也開始熱愛舞文弄墨。元仁宗圖帖睦爾建立了奎章閣--專門的書畫鑒藏機構,請侍臣為他鑑定書畫,像我們後面所要提到的書畫家,如柯九思、虞集等人就曾任奎章閣學士;另一方面,漢族知識份子在少數民族的統治下,多少感到壓抑不適,更加傾心民族文化。這樣,書法藝術非但沒有凋落,而是繼續滾滾向前發展。

  一. 溫雅平正、復古求新的元初書法

  書法發展到南宋,因為延續北宋以來「尚意」書風的余響——熱衷於表現書法家自己的胸中意氣而忽視技法——而南宋書法家一方面沒有北宋書法家那樣的才情,又沒有深厚的技法功底,因此南宋書法漸漸地走上末路 。這時候,元代書壇巨匠趙孟頫高舉起「復古」的旗幟,主張學書法應該避開唐宋,要向更遠的晉朝書法大師學習,並身體力行地施行。最終,趙孟頫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 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世孫。這是個複雜的人物。他是宋朝皇室的後代,卻做著異族朝廷的官,雖然地位很高,實際並不受重視,心裏很苦悶,只是一味地吟詩作畫。他是中國文藝史上少有的全才,大概只有宋朝的蘇東坡、清朝的董其昌可以和他相提並論。除書法外,他還擅長繪畫,精通文學,通曉音律,熟諳道釋。是他,最先將「詩、書、畫」三絕合為一體。不僅如此,他的家族中也出了不少藝術名人:他的妻子管道昇、他的兒子趙雍都精通書畫,他的外甥王蒙是著名的「元四家」之一。

  趙孟頫的書法,成就最高的是楷書和行書。傳世的楷書名作有《膽巴碑》、《湖州妙嚴寺記》、《仇鍔碑》等;小楷有《汲黯傳》等;行書作品不少,如《洛神賦卷》、《赤壁二賦帖》、《定武蘭亭十三跋》等。他作品最主要的特點,無論楷書還是行書,都很工整,四平八穩。溫和、典雅是他書法的主要特色。雖然他對晉人書法下過很深的工夫,但晉人書法中精妙的用筆,在他的作品中幾乎沒有體現;或者說,他將晉人筆法的精微之處大大加以簡化了。儘管如此,他的作品總是洋溢著一種高貴、典雅的氣息。這完全是他深厚的學問、修養所致。

  他的書法成就和觀念,深深地影響了後來人。不僅同時代的一些名家如鄧文原、鮮於樞紛紛以他為榜樣,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清代的劉墉、乾隆帝也從中汲取了不少營養。整個元朝書法,幾乎都籠罩在趙孟頫的庇蔭之中。可以說,他是個上承晉唐,下啟明清的一個重要的橋樑式人物。他是繼王羲之、顏真卿之後再中國書法史上第三個影響深遠的大師。

  ◆ 元初另一位書法名家是鮮於樞(1257——1302),一種說法是(1256——1301)。字伯機,號困學民、直案老人、直奇老人、虎林隱吏等。河北漁陽人(今天津薊縣),居住在杭州。與趙孟頫有「南趙北鮮」之稱。他的書法成就,主要在於行草。草書學懷素並能自出新意。他的執筆方法很有特點,使用獨特的回腕法;喜歡用狼毫,寫字強調骨力。的確,他的行草書骨力勁健,真力飽滿。行筆瀟灑自然。趙孟頫對他很推崇,說:「我當年同伯機兄一塊學草書,伯機超過我太多了,極力追趕也趕不上。現在伯機死了,大家都說我書法寫的好,不過是在沒有佛的地方稱尊罷了。」如果說趙孟頫的字骨少肉多的話,那麼,他的字骨多肉少。雖然他學的是唐朝人懷素,但他的字裡,更多的是元朝人的東西:無論是筆法的豐富性,還是節奏的複雜性,都比懷素有所簡化。這一點大概是元朝書法共有的特徵吧。

  他的代表作,有《王安石雜詩卷》、《進學解卷》、《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卷》、《蘇軾海棠詩卷》等。與趙孟頫、鮮於樞並稱為「元初三大家」的是鄧文原。

  鄧文原(1258——1328),字善之、匪石,綿州(今四川綿陽)人。《元史》上說他是一個廉潔的官吏。書法風格,尤其是行書,很像趙孟頫。章草很有個人特色,與古人皇像、索靖的質樸相比,他更流利矯健。代表作有《臨急就章卷》等。

  柯九思、虞集、揭傒斯都曾在奎章閣任職,從事鑑定書畫的工作,不僅對書畫有極高的鑑賞力,書法也都稱雄一時。柯九思書法學歐陽詢,結構緊密、姿態峭拔,有時還有寫經體、漢簡體的筆觸,顯得很有古意。代表作有《獨孤僧本蘭亭帖跋》等。

──轉自《世界旅遊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灣藝人曲艾玲、胡佩璉、陳德烈等人為了鼓勵六年級到八年級生隨時上網學習書法,與淡江大學合作推廣網路書法遠距教學,期望以藝人青春活潑的氣息與群眾魅力帶動以往在書法推展上所缺少的年輕族群,透過電腦e化教學為年輕人創造學習傳統書法的新體驗。
  • 陳廷敬書法
  • 訊】下周,故宮博物院以2200万元人民幣購得的我國古代書法作品《出師頌》將展出。昨天,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出師頌》的展出被初步定在了下周,但具體日期仍未最后敲定。預計《出師頌》故宮展期為4天。
      
  • 為慶祝中華民國雙十國慶、鼓勵僑胞子弟學習書法,使中華書藝在海外僑社植根從而洪揚於美國社會,青少年兒童書法比賽定於十月十八日(星期六)下午二點在僑教中心舉行。此次比賽由休斯頓中華老人協會主辦,並延聘僑社書法名家們為評審委員,當場評定並頒發獎狀、獎品和紀念品。
  • 【大紀元8月2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日電)被譽為中國現存早期書法五大扛鼎之作的西晉陸機「平復帖」、東晉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隋人書「出師頌」及王羲之「蘭亭序帖」的最佳摹本唐代馮承素本,明天起將在北京展出六天,讓民眾一次遍覽書法名家的五大絕品。
  • 兩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名品「出師頌」目前正在北京故宮展出。近兩個月來,中國大陸對於「出師頌」真偽與價值的爭論不斷,隨著作品的公開展出,爭議也暫告段落。北京京華時報報導,「出師頌」的正式名稱應為「隋人書出師頌」,北京故宮最近花費人民幣兩千兩百萬元從民間拍賣公司購得,但隨後引發作品真偽的爭論。
  • 為慶祝中華民國雙十國慶、鼓勵僑胞子弟學習書法,使中華書藝在海外僑社植根從而洪揚於美國社會,青少年兒童書法比賽定於十月十八日(星期六)下午二點在僑教中心舉行。
  • 中國秦漢時期,漢字的變遷更為劇烈也最為复雜,大篆經過省改而創造了小篆,李斯
    所書《泰山》、《琅琊》、《嶧山》等石刻,就是小篆的典型。另外隸書發展成熟,
    草書發展成章草,行書和楷書也在萌芽。書法家隨之大量出現,此一時期的書法成
    就給后世的書法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漢書法遺存今天的有帛書、簡牘書、還
    有壁畫、陶瓶及碑上的刻字。漢代的石碑藝術在這一期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西漢
    較少而東漢卻“碑碣云起”。出現了象《張遷碑》為代表的方勁古朴類;以《曹全
    碑》為代表的飄逸勁秀類;還有如《禮器碑》和前、后《史晨碑》的端庄凝練類等
    著名的碑銘。隸書書體在此時的碑刻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石刻外,近年出
    土的秦漢竹木簡、帛書也十分丰富。如《睡虎地秦簡》、《長沙馬王堆老子帛書》、
    《武威漢醫簡》、《居延漢簡》等。篆、隸、章草均有,足与碑刻筆法體勢相印證。
    其中有一些已顯露行書、正楷的端倪。由于書法藝術在秦漢時代的昌盛,篆刻在這
    一時期也十分精美。各种印章出現并發展。
  •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是各種書體交相發展的時期,這時,隸書已走東漢末年程序化的道路,楷書趨向成熟,草書經章草階段發展到今草,行書在隸楷遞變過程中從產生經過發展到成熟,儘管後來各朝各代的書法家擅長篆、隸、章草,但畢竟是個別的,只是作為書法藝術來欣賞。而真、行、今草,已為上下所接受,被廣泛應用於社會交往,同時在士大夫階層中形成了普遍的風尚,作為雅俗共賞的標準。這一時期湧現出了大量著名的書法家,產生了許多重要的書法理論著作。
  • 中國古代的扇藝,源遠流長,明代的書畫藝術更是促進了扇藝的發展。折疊扇的書畫便應運而生了,真正的折疊扇的書畫實物,要數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宣德帝朱瞻其宣德二年畫的大折扇,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明代永樂、宣德年間謝縉《汀樹釣船圖》為最早。當時的蘇州,經濟繁榮,而「院畫」(宮廷繪畫)勢力日薄,「浙派」也步入末流,「吳門派」代之而起。以沈周為首(圖一),文徵明繼起,還有唐寅(圖二)、仇英,稱之「吳門四家」。他們技藝全面,題材廣泛,是明代成化到嘉靖間,吳門派繪畫裡最活躍時期,也是明代書法藝術的興盛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