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 諸葛亮的醜老婆(下)

如真
font print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黃碩嫁到諸葛亮家後,親操杵臼,兼顧農桑,裏裏外外的粗活兒與瑣事,都處理得宜,不止是諸葛亮本人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顧與侍侯,就連他的朋友也時常在隆中諸葛亮的農場盤桓,受到這位醜嫂嫂親切的招待,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久而久之,遠遠近近對諸葛亮的醜媳婦,態度逐漸改變,從卑視到漠視,由漠視而敬重。
   
據說諸葛亮的醜媳婦,不但是一個粗細活都能俐落處理的小婦人,良辰美景當前,也能出言不俗的與丈夫娓娓清談。是一位具有智慧及內涵的女子。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發明瞭一種新的運輸工具,叫“木牛流馬”,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問題,又發明“連弩”這種新式武器,出敵致勝,魏國大將張部就死在這種武器之下,實際上這些都是他媳婦教的。據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記載:“汝南入相傳,諸葛亮居隆中時,友人畢至,有喜食米者,有喜食面者。頃之,飯、面俱備,客怪其速,潛往廚間窺之,見數木人椿米,一木驢運磨如飛,孔明遂拜其妻,求傳是術,後變其制為木牛流馬。”

此外,諸葛亮五月渡滬,深入南中,七擒孟獲,為避瘴氣而發明的“諸葛行軍散”,“臥龍丹”也是醜媳婦教給他的。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跟著劉備出生入死,他的醜媳婦常帶著幼兒諸葛瞻,守在隆中的家中靜侯佳音。等到蜀漢在益州天府之國展開生聚教訓之時,位居丞相夫人的黃碩還在隆中帶領家人,在宅前宅後植桑八百株,以倡導蠶絲的生產。

諸葛亮身為丞相, 貴為武侯,憂國憂民,日理萬機。教育子女的責任自然落在黃碩身上。諸葛瞻後來奉命鎮守綿竹,鄧艾兵臨城下,不受威脅利誘而壯烈成仁,他的兒子諸葛尚也同時殉國。晉代一統天下後,曾詔諸葛亮的第三個兒子諸葛懷到洛陽封贈顯爵,諸葛懷上表說:“臣家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衣食自有餘饒; 才同欞櫟,無補於國,請得歸牖下,實隆賜也。”晉武帝司馬炎只得順其志向,可見諸葛亮的遺訓和諸葛夫人的遺澤,仍然在他們後代的身上,展現出聖潔的光輝。
  
諸葛亮一生行事謹慎,穩紮穩打,從無失算,而他娶黃碩,不但使他一生無後顧之憂,更使他在事業發展上獲得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柱。諸葛亮的智慧不僅展現在運籌帷幄之中,在面對兒女私情他也能作出明智的抉擇;而黃碩不以面貌為意,打破古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迷思,相夫教子,實為弘揚我中華婦女的堅韌及偉大精神。諸葛夫婦的故事,是值得現代崇尚「速食愛情」的人們好好深思一番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來自台灣的「九歌兒童劇團」,今天在「2004漢城兒童青少年公演藝術祝祭」中,以布偶與演員搭配演出的台灣民間故事「城隍爺傳奇」,博得南韓觀眾的熱烈掌聲與喝采,充分扮演了促進台、韓文化交流的文化大使角色。
  • 俄羅斯奧委會為吸引更多民眾到希臘雅典參觀奧運會,為俄羅斯運動員加油,特別設計了一個奧運吉祥物|契普拉斯卡。它是俄國自蘇聯時代以來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的主角,在俄羅斯的地位等於美國的米老鼠。
  • 從前,有一座小村莊,叫作西村,而在西村的另一頭則是東村。西村和東村僅隔一座山,但西村的人卻從未到過東村,為什麼呢?
  • 有名的「八仙過海」民間故事裡,何仙姑是被視為法術最高的一位。她的高超法術是藉著手中一支蓮花施展出來。聽說有一次,兩個名叫張虎和趙豹的惡少,到廟裡遊玩,看見壁上的八仙圖有多處破損,唯獨何仙姑像沒有絲毫殘缺,色彩如新像是剛畫上的一般,對仙姑的法術益加敬佩。參觀之後,他們即跑去賭錢,賭到半夜贏了不少,在回家的路上,張虎說:「今天真是感謝何仙姑的護祐,我們應該去供一炷香才好!」趙豹不信,反而逗弄說:「不錯不錯!不過該買炷大斗香供何仙姑面前,明天才會大贏特贏,我的眼睛快睜不開了!抱歉我要先走一步!」 花的故事
  • 僑聲粵劇團為慶祝成立65週年紀念﹐於7月25日晚7時假帝苑大酒樓舉行折子戲欣賞﹐演出兩齣民間故事改編的戲劇﹐分別為「燈街拾釵緣」及「狄青問三關」﹐ 社區多位名角參加演出﹐華麗的戲服、動聽的戲曲給華埠僑胞帶來家鄉的回憶。(記者朱江攝影)

  • 您知道廟裡的木魚和棒槌是怎麼來的嗎?聽說這背後有這樣一個故事、、、
  • 從前有個人,30多歲才成婚,到40歲生了個兒子,夫妻倆十分高興,為了兒子衣食無愁,整天拚命幹活,以為這樣可以為兒子積下些錢財。平時對兒子百依百順,把兒子看得比自己命還重要。儘管這樣寵愛兒子,卻不能博得兒子歡心。
  • 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叫阿牛的農民。他很窮,七歲就沒了父親,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生活艱辛,經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爛了。


  • 奉化棠雲鄉有個小小的汪家村,村裏居住著“劉貝胡成董、駱朱毛竺鍾”等十多個家族。和睦相處,親如一家。這個優良傳統是從汪家汪老太公時形成的。
      
  • 這是我祖父經歷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