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石吉:宏觀「角度」看事情 就容易相處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6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7日訊】有位賢者在大街上有人罵他,他連頭都不回,他根本不想知道罵他的人是誰?因人生如此短暫和寶貴,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為這種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費時間呢?

修養是一門大學問,甚至用畢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個中因果的大學問,杜忠誥老師說:「看得破,忍不過。」這裡「看得破」探討精神層面的體悟通透,並未真正看得開,因為人間有很多俗事瑣事是很難理解的,多少人不甘寂寞想窮其原由,試圖領悟到人生真諦,塑造出自己輝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複雜性,使人們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洞明人生的全部内涵,因此,「忍不過」是碰到無法理解的人,無可奈何的忍耐之下,所體會出的一句話語。

「看得破,忍不過」這兩句話,前面一句三個字,屬於精神靈魂層面,是一種理想境界;至於後面一句話,則是屬於真實生活的務實層面,修養是一回事,但人們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有落差,此時,何妨少說為妙,俗云:「話不投機三句多」,懂得說還要懂得不說,免得禍從口出,遭致不必要的口水之爭,那可是人間最不可理喻的事情。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遊戲人生,但也不能太計較,死腦筋。古云:「水清則無魚,地穢多生物」,「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太精明認真,就會對什麼事都看不慣,很難容得下朋友的缺點,把自己同社會隔絕開來。鏡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巒景觀;肉眼看起來很乾淨的東西,拿到顯微鏡下,滿目都是細菌黴菌。試想,如果我們「戴」著放大鏡、顯微鏡生活,恐伯連飯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鏡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很多人都無可救藥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與人相處就要互相諒解,偶而以鄭板橋說的:「難得糊塗」來作為人生處世的試金石吧!求大同存小異,有肚量,能容人,你就會有許多朋友,而且左右逢源,事事順心如意;相反地,「明察秋毫」地看待朋友,太過精明挑剔,什麼瑣事都要論個是非曲直,容不得別人的缺失,人家也會不願意靠近你,最後,你只能關起門來「孤芳自賞」,成為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異類而已。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種優雅的修養氣質,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於異中求同,團結大多數人。他們胸懷廣闊,豁達而不拘小節,大處著眼而不會短視近利,從不斤斤計較,不太在乎繁瑣的生活瑣事,所以他們能以遠大的眼光看待事情的未來趨勢,才能成大事、立大業,使自己成為平凡中的不朽傳奇人生。

不過,要真正做到不計較、能容人,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養,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維方法,需要換個角度從對方設身處地思考和處理問題,多一些體諒和理解,就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和諧,多一些友誼。比如,有些人一旦當了主管,便容不下部屬出半點毛病,經常挑三檢四、動輒數落下屬,時間久了,必然積怨成仇,何苦來哉!

換個角度看事情,通常較能看出真正的端倪,以「同理心」看待一切事物,不要斤斤計較在雞毛蒜皮的瑣事上,這樣的豁達人生才有意思,不必太精明去看清一個人的缺點,反而較能與他們合好相處,我想這大概是讀書人很常有的一種心理吧!就像一句老話:「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想想真是一針見血,想通了,豁達了,何妨「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比較容易,一下子就能釋懷,「退一步」就不是那麼簡單的想法,那是有勇有謀後的「謀定而後動」,是真豪傑,真智者勇者之所為,是一種「以退為進」迎接積極未來的智勇行為喔!(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常常太執著於馬上看得到的成果,卻不知真正的精隨在潛移默化之中,古人寫詩常云:「功夫在詩外。」當然啦!要達到這種的層次需要努力的磨練功夫,有的人窮其一生無法「水到渠成」,想必缺少的是那份「熱誠」的事外功夫,能心領神會除了要有良好的修養外,「悟」的功夫更是其中的核心。
  • 「澹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荀子說:「真積力久則入」,可見,寧靜沉默是一種思維的累積與轉變,不容小覷,因為它足以撼動人心,而且也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就像宇宙剛剛形成時,比分子還小,可是經由靜靜地膨脹了幾十億年,形成今天的宇宙浩瀚規模,足以應證一件事,「千里始足下,宇宙起微塵」,難道不是嗎?
  • 有人認為和顏悅色、忍讓無爭、寬恕容忍與從不惡言厲色,就是十足的懦夫行徑;殊不知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物。有人更誤以為凡事忍耐,含垢受辱,承認過錯及接受責罰的人,不消說,應該就是懦夫了吧!事實上,在衡量自身條件尚無絕對必勝把握時,暫時的忍辱負重是必要的,而死不認錯,往往是怕負責任,才是真正的懦夫。
  • 友誼有如一個陶杯,在每天滿著茶水的調養下,它日益潤澤,但許多時候我們常不自覺的把它放在一旁,以致它黯然失色。
  • 時間管理的真諦,並不是要妳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而是要妳選擇對的事情來做,甚至,要妳少做一點不必或不該做的事情,把人生的每一分鐘過得輕輕鬆鬆。
  • 我在拙作【和你分享五句真心話】這篇文章中,第一句話談到:「優秀是一種習慣。」
  • 我們工作一方面為了生活,因為常做事情,頭腦才會反應很快,思維才會通透靈光,遇到問題會想辦法克服,然後就習慣了,以後不管碰到任何困難、任何問題,都可以馬上處理,很快解決。
  • 在這裡,成功的積極語言思維就大有可為的。一個人進行積極語言思維訓練後,自知能力可以明顯提高。例如,朱建軍先生的「意象對話」技術就能提高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的敏感性。自己在一篇拙作篇名【優秀是一種習慣】,如果以一般的邏輯推理而言,「優秀」比「不優秀」的人生更為精彩豐富,你想當哪一種呢?
  • 週日看完電影後,走在台中的街道,柔和的微風中吹著涼爽的氣候,我在風中聞到了秋的氣味和滿心的喜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