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石吉﹕與你分享五種成功的積極語言思維方法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3日訊】在這裡,成功的積極語言思維就大有可為的。

一個人進行積極語言思維訓練後,自知能力可以明顯提高。例如,朱建軍先生的「意象對話」技術就能提高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的敏感性。自己在一篇拙作篇名【優秀是一種習慣】,如果以一般的邏輯推理而言,「優秀」比「不優秀」的人生更為精彩豐富,你想當哪一種呢?

在許多時候,我們自以為了解自己,其實並不然,蘇東坡有首詩的兩句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馬斯洛說:「自我實現的人的第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對現實的更有效的洞察力。』其含義很值得咀嚼。這個『現實』,也包括自己的現實,當然啦!如果把『現實』改成『真實』或『務實』,可能更貼近我們正統思維的文化內涵。

其實,在翻譯書充斥在國內書籍市場的同時,對於閱讀翻譯書籍的用句遣詞需要多做觀念上的調整,例如英語字「feeling」,可以解釋成中文的「感覺」、「心情」、「感情」、「知覺」、「感觸」,如果翻譯的人文學素養底子不夠,翻出來的意思與作者所要表達的內涵就有很大的落差,「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可以想見光是「閱讀」兩個字,還是需要讀者去判斷思考,才不會在原來作者透過翻譯者傳達到我們讀者閱讀時,失去原作的精神內涵。

很多成功學的理論書籍,均來自於國外作家,從這一點來說,不一定完全合乎我們的文化思想,此時,應該以中國歷史上已經成就非凡的聖賢豪杰為典範,「盡信書不如無書」,全盤西化只會逐漸忘記自己文化精隨所在,所以在我即將出書的【成就願景的八句箴言】裡,內容加入許多中國經典的聖賢智慧箴言,其用意在此,當老子的【道德經】已經翻譯成幾十餘種各國文字的同時,當【孫子兵法】成為先進國家軍事院校必讀的一本兵學經典時,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思索,身為中國人的你我是否常從古籍經典中吸取多少智慧,並且融入在生活中!

每次我在寫有關成就勵志方面的文章時,一定把曾文正公說的話搬出來,試著讓讀者有時間去看曾文正公寫的家書與著作,在中國現代史上影響毛澤東、國父與蔣中正三位偉人的思想精神的,不是國外聖賢豪傑,而是曾文正公的家書與如何訓練湘軍的治國之道,曾文正公說:「吾生平長進,全在受屈受辱之時」,這句話我思索好多時間,真正的成功,成就一番功業的聖賢豪傑,沒有經過「榮辱與共」的點滴磨難,真正的智慧與潛藏的內在能量是出不來的,「非經一番寒澈骨,那來梅花撲鼻香」,不是嗎?

可見,要想有過人的成就,必有過人的忍耐功夫,耐住孤獨,忍住煎熬,忍下挫折,耐得住失敗的內心傷痛;如果這些你都能「挺」得住,往後你很難再有大挫折大失敗,因為已經「沒有衝不破的難關,打不倒的敵人」,其實,真正的敵人是你自己,自己的「本心」,就像很多人小時候立定志向,到頭來慢慢發現並不容易啊!就跟自己的內心說:「不可能」,果真!就成為「Impossible」。

如果我們沉住氣,以曾文正公說:「讀書成就功業需『有志有識有恆』」來砥礪自己,那就算達不到輝煌的功業,也比你不立志有恒來得成就輝煌,不是嗎?

我常想「立志不難,難在守志」,與創業難,守成更難似乎相通;另外談到這個「志」,以書法的結構拆解開來,可以分成「士」與「心」二字,可解釋為讀書人的心,「心」的作用可大可小,可重要可不重要,可悟可不悟,端賴讀者細細思考體悟其中的絃外之音,可說可不說,可深可不深,誠如弘一大師偈語所說:「問余何適,廓爾忘言」。

你想成功嗎?透過細膩的洞察力,敏銳的聯想力及積極語言心理學的不斷激勵自己。說出來,喊出自信的語言來!成功自然像磁鐵般地向你靠攏。

1 熟背成功定律:曾文正公說:「讀書成就功業需『有志有識有恆』」,此外,先要擁有「優秀的習慣」思維,讓此種思維成為你「腦內的基因」,就像曾文正公說:「志不強者智不達」,邏輯推理出「志強者智必達」。

2 作夢也想著它:日也想夜也想,你就會心想事成。日也做夜也行動,你就會日積月累,積沙成塔,進而水到渠成。

3 利用散步時於空曠地方大喊:「我志在成功。」如果你持續一段時間,你將發現,你的信心動能至少是以前的數倍以上。做起事情熱力四射,開始又回到十幾二十歲的衝勁年代,年輕真是一種feeling,與年齡無關,與思維有很大關係。

一下子,你彷彿回到以前,時間好像可以倒帶,像看影片時倒帶到想看的劇情畫面,誰說時間一去不回頭?

愛因斯坦曾說:「時間跟空間是相對的,並非絕對。」我覺得這個「相對」包含了人的信心、旺盛企圖心、高度的成就動機以及驚人的腦細胞活化等等。這些都有助於聰明的你「將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可能。」

這就是腦細胞活化促使「時間與空間」活化有彈性,此時,你的思考邏輯、思考技術會大幅進步;相對地,你的「時間」不受一般思維的影響,它變得富有生命力,一種有別於當下一般人的能量。可以超越時空而與整個宇宙的能量同步進化。

4 相信自己、相信生命、相信永恆:每天喚醒願景,喚醒你潛意識裡巨大的能量,也就是「成就願景的力量」。

願景同科學理念一樣,珍惜過去,更重視未來。因為科學家們不斷的發現、發明更新、更棒的新科技,引領我們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願景一樣有這種趨勢與力量。它同經濟學的原理一樣,「1+1>2。」而且會產生無限的可能能量。就像愛因斯坦劃時代的偉大公式:E=MC2 一樣,用很少的質量會產生巨大的能量一般,讓我們驚訝於願景的力量及影響力。

5 量變到質變:當自己靜下心讀書寫作練書法時,發現人的成長過程就是「從量變到質變」,我請益的名書法家杜忠誥老師,他教我們書法是大量的臨帖,那段時間曾經熬夜寫到凌晨三四點,弄到心力交瘁後才發現到「字外求字」四字箴言,也就是說「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裡,其中的困頓煎熬,絕非外人所能想像。

然而這段時間給我很多思索的機會,誠如曾文正公說:「精神專一奮苦數十年,神將相之,鬼將告之,人將啟之,物將發之」,我真是從中體悟非常非常的深,而且會「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孫子兵法的精隨在「求全」,「委屈」以「求全」,求一個「真、善、美、忍」,後來發現到一件事,要成為格局高雅高尚的「真、善、美」精神藝術層次,「忍」字訣的克己砥礪工夫非常重要,「本心」提升到「淡泊明志」的過程裡,就是一種「忍」,耐得住孤寂磨難挫折,說穿了,在量變到質變的蛻變功夫,也就是「委屈」以「求全」的完美境界。

最後想提醒讀者朋友們,老子云:「禍福相偎相依」,

古云:「得意事來處之以淡,失意事來處之以忍」,莎士比亞說:「世上無福也無禍,全在自己怎麼想」,與各位讀者朋友共勉之。(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日本壽險業被尊為「推銷之神」的原一平,從小個性頑劣,曾殺傷老師,窮得露宿街頭,親戚、朋友都認為他是「廢人」,後來,卻因遇到一位老和尚,就此改變一生。
  •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裡,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裡。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

  • 我們常常太執著於馬上看得到的成果,卻不知真正的精隨在潛移默化之中,古人寫詩常云:「功夫在詩外。」當然啦!要達到這種的層次需要努力的磨練功夫,有的人窮其一生無法「水到渠成」,想必缺少的是那份「熱誠」的事外功夫,能心領神會除了要有良好的修養外,「悟」的功夫更是其中的核心。
  • 「澹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荀子說:「真積力久則入」,可見,寧靜沉默是一種思維的累積與轉變,不容小覷,因為它足以撼動人心,而且也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就像宇宙剛剛形成時,比分子還小,可是經由靜靜地膨脹了幾十億年,形成今天的宇宙浩瀚規模,足以應證一件事,「千里始足下,宇宙起微塵」,難道不是嗎?
  • 有人認為和顏悅色、忍讓無爭、寬恕容忍與從不惡言厲色,就是十足的懦夫行徑;殊不知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物。有人更誤以為凡事忍耐,含垢受辱,承認過錯及接受責罰的人,不消說,應該就是懦夫了吧!事實上,在衡量自身條件尚無絕對必勝把握時,暫時的忍辱負重是必要的,而死不認錯,往往是怕負責任,才是真正的懦夫。
  • 友誼有如一個陶杯,在每天滿著茶水的調養下,它日益潤澤,但許多時候我們常不自覺的把它放在一旁,以致它黯然失色。
  • 時間管理的真諦,並不是要妳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而是要妳選擇對的事情來做,甚至,要妳少做一點不必或不該做的事情,把人生的每一分鐘過得輕輕鬆鬆。
  • 我在拙作【和你分享五句真心話】這篇文章中,第一句話談到:「優秀是一種習慣。」
  • 我們工作一方面為了生活,因為常做事情,頭腦才會反應很快,思維才會通透靈光,遇到問題會想辦法克服,然後就習慣了,以後不管碰到任何困難、任何問題,都可以馬上處理,很快解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