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欣賞】臨江仙.送錢穆父

作者:任一仁
font print 人氣: 2687
【字號】    
   標籤: tags:

蘇軾 《臨江仙.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
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
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
送行淡月微雲。
尊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作者簡介】

蘇軾(公元 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博學多才,詩、詞、文章、書法以及繪畫,無一不精,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詞開創了宋詞中豪放、清曠的詞派,對後世的文學有巨大影響。

【字句淺釋】

解題:這是作者為好友送別時所寫的一首感情真摯、充滿人生哲理的詞。詞中重在抒情,頗有動人心弦的力量。

都門:國都的城門,轉義為京城的代名詞。改火:古時鑽木取火,四季所用木材不同,故稱「改火」,後來就用「改火」指一年的時間。紅塵:修煉人對人世、人間的比喻性稱呼。筠(勻):竹子的青皮,引申為竹子的別稱。孤帆:即孤舟。尊:同「樽」,即酒杯。翠眉:古代女子用翠黛畫眉,故稱翠眉,這裡也代指送行宴席上的歌妓。顰:皺眉,表現出憂愁、悲哀。逆旅:客舍,旅館。

【全詞串講】

自從我們在京城分別一晃又三年,
遠涉天涯你奔走輾轉在人間。
相逢一笑時依然像春天般的溫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瀾,
高風亮節像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悵因你要連夜分別揚孤帆,
送行之時雲色微茫月兒淡淡。
離宴中相伴的歌妓用不著為離愁別恨而哀傷。
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館,
我也包括在旅行者裡邊。

【言外之意】

此詞作於公元1091年春,當時蘇軾任杭州知州。錢穆父是作者的好友,他們一起在京城裡做京官時,性情投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錢穆父出知越州,蘇軾曾賦詩為其送行。三年後,錢穆父又要遠赴瀛州,路經杭州時與蘇軾短暫相聚。再次離別之時,蘇軾寫了此詞為錢穆父送行。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是蘇軾讚揚錢穆父的話,因為錢穆父信奉道家黃老修煉之術和無為而治的思想。說他已經修到了心如古井、不起波瀾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竿一樣有氣節操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以形象語言表達了人生如寄、人人都只不過是天地間的過客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此為朋友解憂,希望他以曠達的胸懷來對待自己仕途上的坎坷遭遇:既然人人都是匆匆來往於人間的過客,哪又何必去計較仕途升沉、東西南北呢?

其實,這首詞之所以真情動人,除了作者對朋友的感情真摯外,還因為作者自己的遭遇和朋友非常相近。詞中勸勉朋友、為其解憂的話,實際上也是自勸自解,因而兩心相通,就更具感人的力量。

──轉自正見網 #

推薦:宋詞賞析:《定風波》蘇軾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華府詩友社十一月七日例會請由前社長現編委,劉平和博士主講。題目是「元曲淺談」。劉博士的專業係電機工程,但對中國韻文學唐詩宋詞及元曲造詣極深,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他說中國韻文學發展到元朝時,元曲把文學和音樂作了最密切的結合,影響所及,引發中國後來在戲劇上由崑劇而各種地方戲劇以至京劇等等的全面輝煌發展。故談元曲應分音樂和文學兩部份來敘述:
  • 春巷夭桃吐絳英,春衣初試薄羅輕。風和煙暖燕巢成。
    小院湘簾閒不卷,曲房朱戶悶長扃。惱人光景又清明。
  • 插花的歷史久遠,中國的花藝始於何時呢?就讓筆者為你做個簡單的介紹,追溯至三國六朝時期,因為當時天災人禍,民生疾苦,百姓把佛教作為心靈的慰藉,獻花供佛的習慣延伸下來,慢慢從宗教插花轉變成觀賞插花,而隋唐是它的黃金時代,所以唐詩,宋詞裡邊不乏歌誦花的詩句。
  • 曾在一個暮春雨後的歸途中,購得幾枝半開的芍藥花。雖只是別人挑剩下的白色,屬於那種「別有玉杯盛露冷,無人肯向月中看」的,但還是香美得令人難捨,不由得不信《本草》所說,這「芍藥」之名,實在就是「綽約」二字的諧音。而那與草本的芍藥一樣風姿綽約的「木芍藥」——牡丹,便也和芍藥花一起,成為自己心中記掛且年年探訪的好友。只是覺得雍容華貴的牡丹,似帶有唐詩的氣象;而略顯纖秀的芍藥,卻更多些宋詞的意味。
  • 小時候,家住西山一帶,秋天總愛在晨光裡去採那開滿山野的各色牽牛花,層疊穿在柔軟的草莖上,像是彩色的小長燈籠。第一次記住南宋詞人蔣捷,便是因為他的《賀新郎·秋曉》「月有微黃籬無影,掛牽牛數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紅棗」,覺得寫活了秋的拂曉。
  • 華語世界的人們不會忘了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唐詩宋詞﹐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一曲《長恨歌》﹐堪為天寶年間令唐明皇的“後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的千古流唱。今人亦未敢忘也﹐除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貴妃醉酒”經典流韻﹐幾十年間另有幾位娥眉﹐悉心創造過名頭實在太響亮的楊貴妃。
  • 華語世界的人們不會忘了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唐詩宋詞﹐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一曲《長恨歌》﹐堪為天寶年間令唐明皇的“後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的千古流唱。今人亦未敢忘也﹐除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貴妃醉酒”經典流韻﹐幾十年間另有幾位娥眉﹐悉心創造過名頭實在太響亮的楊貴妃。
  • 去年的今天,我在天下論壇寫了一首歌謠:「老毛也是義和拳,唐詩宋詞掛嘴邊。好話說盡猶如歌,壞事做絕始入棺。老毛固然義和拳,四庫全書讀通篇,暴政愚民後半生,惡貫滿盈屍必鞭。」----[摘自章笑拳天壇歌謠選]
  • 釵頭鳳·江魔頭
  • 中國古代是信神敬神的社會,社會的修煉風氣總體比較濃郁,一些文學大家都是修煉之人,他們的作品往往看似是表達常人的情感,而實際是表達自己修煉的體會,感悟或者是境界,這其實是神傳文化的一種必然。比如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