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典故漫談:推敲一詞的由來

宇明
font print 人氣: 5147
【字號】    
   標籤: tags:

推敲一詞是我們在文中經常可以讀到的,它用來比喻寫文章,做事等經過反覆的思考,反覆的琢磨,這個詞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唐朝的是著名的詩人賈島,一次去探訪一位叫李凝的朋友,看到友人幽靜的居所使詩人觸景生情,即興賦詩一首,這便是後來流芳於世的《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但詩中「僧敲月下門」一句中的敲和推那個字用在這裡更適合呢。詩人始終無法決定。再回來的路上,賈島反覆誦吟,由於精神過於集中,面對鳴鑼開道,迎面而來的官轎竟不知避讓,直衝過去。家丁們把這個膽敢衝撞官轎的年輕人帶至轎前,聽候發落。原來這當官的不是別人,正是當時聞名京城的大文人韓愈韓退之。問明緣由,韓愈不禁被這個年輕人嚴謹的求態度所感動。
  
韓愈略作沉思,道出自己的見解:「鳥宿池邊樹」點名了詩人是在夜間拜訪,從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這兩句可以看出這是主人幽靜的隱居之地。若用「推」字的話,則明顯帶有唐突擅闖之意了,這樣就顯得詩人不太禮貌,於所營造的主人居所的環境氛圍也不太切合。所以還是應該先敲門較為妥帖,因而用「敲」字更好。
  
一席話令賈島茅塞頓開,此後賈島便尊稱韓愈為自己的「一字師」。這則推敲的小故事也作為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被後人世代流傳下來。@(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唇亡齒寒這個成語故事來自西元前六百多年的春秋時代,講了兩個關係密切,互相依存的國家,如何雙雙走向滅亡的故事,它們滅亡的關鍵就在於一個人性的弱點被敵人攻入了。
  • 常言形容人「病入膏肓」,或說「病在膏肓」是指一個人已經無藥可救了。病勢已入膏肓,命將危矣!膏肓是在人體的什麼地方?為什麼「病入膏肓」就無藥可救?這成語是出自哪本古籍?
  • 《聽故事的天使》,每天都有好故事。每位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的天使,在價值觀不斷變化的時代裡,《聽故事的天使》節目製作群願意為您的孩子撐起一片純淨的天空。
  • 老虎,百獸之君。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先民以老虎表達不同的心聲,演繹為固定成語,其中既有先人對生命的慈愛與認知,先賢的威武和勇猛,也有處理兵事的機警。虎君演繹的正反兩派,在歷史上深入民心。
  •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這話兒是從哪裡來的?後人減縮成「千慮一得」的成語,其中顯現了晏子的機智,比機智更可貴的是他的好德的修為,智仁勇兼備又謙沖自持,淡淡定定看破財的誘惑,尚儉守德、不造業。
  • 季文子是個怎樣的人物呢?孔子在聽到「季文子三思而後行」之後,反應說:「思考兩次就可以了」,孔子說這話是否另有所指呢?
  • 據《後漢書‧羊續傳》載:羊續,後漢泰山平陽(今山東泰安)人,為官清廉奉法。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羊續被任命為南陽郡太守。在此之前,江夏兵趙慈反叛,殺死了原任南陽太守,並攻陷元縣,一時間人心惶惶。羊續毫不畏懼,身邊只帶一個小書僮微服前往,他「觀歷縣邑,采問風謠,然後乃進。」到任後,快刀斬亂麻,迅速平定叛亂,人民歡欣鼓舞,得以安居樂業。
  • 「信」是人際關係的基石,歷代也流傳了許多典故,本系列文章將列舉成語中有關「信」的故事,讓我們看看古人對信的看法。
  • 東漢張楷的志向就是修道,屢次辭了徵召不任官。他能作「五里霧」,而他自己是最能看清人生迷霧的有道之士!
  • 「信」是人際關係的基石,歷代也流傳了許多典故,本系列文章將列舉成語中有關「信」的故事,讓我們看看古人對信的看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