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孩子‧父母心

你的孩子也學琴嗎?

張小桂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8日訊】

編輯前言

打從人類一開始在地球上生活,音樂便隨之相伴,古代稱有涵養之人為「君」,上自公侯,下至士大夫,均學習音樂,在許多古籍典章中留下許多音樂故事;如孔子習琴不以能彈奏為止境,還要求自己徹底瞭解曲子特性,並容於其中;伯牙向老師成連學習音樂三年,卻依然無法將感情融入樂曲,其師遂帶他訪師請益,伯牙於蓬萊島上靜候時,聽到風聲、海浪拍打聲後,突然領悟音樂奧妙,一曲《水仙操》從此出師。

時光荏苒,廿一世紀的今天,音樂反倒成了少數人的專長,而非百姓之樂。常聞音樂的美好,許多家長仍然省吃儉用讓孩子學琴,其心感沛。但家長究竟應該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學琴呢?請您聽聽台北歐洲音樂學院總監張佳慧的意見。

===

音樂是美麗且能令人感到安慰的,我認為兒童應該都要有機會接觸音樂,對他的學習力有莫大的提升。

一般而言,我們建議家長讓孩子從學習鋼琴開始,因為鋼琴鍵面上有完整的音高;在學習過程中,兒童眼、手需要配合,嘴巴唱、耳朵聽,踩腳踏板,是身體完整的運用。兒童感官上的接觸、學習,加上老師對於樂曲、音樂家的講解,可讓孩子打下較為全面的音樂基礎。

學習上,活潑好動的孩童也許只有十分鐘的專注力,但在學習過程中,老師會慢慢引導他專注,從十分鐘的專注延伸為廿分鐘的專注;在一個不生硬的藝術環境中,他的毅力較為容易被培養出來。在個人教學經驗中,我也發現當孩童在鋼琴學習上可以做好,在課業與其他學習方面,也會有不錯的表現。

許多家長在孩子功課逐漸加重後,會讓孩子停掉鋼琴課程。我們可以先反問自己,如果壓力大會如何紓壓呢?答案可能是上街購物、打球、看書、照顧植物等等。那麼,苦讀中的孩子呢?

我們的看法是,孩子雖然練琴的時間少了,但其理解能卻增強,上鋼琴課時,老師可以彈給孩子聽,讓他體會曲子的內涵在哪裡,告訴他音樂家的故事、音樂創作背景,這些其實對孩子的想像力、知識、人格養成等等都具有加分效果。此外,具有音樂涵養的孩子通常在課業壓力大時,容易選擇以彈琴為抒發情緒的出口,對他是有助益的。

家長大哉問之一:練琴時間該多久?

家長最常問的問題是:練琴多久才是適合的呢?練琴多久才是適合的呢?我個人的建議是:因人而異,但若手酸一些無妨,只是不要手酸了。還繼續長時間練習。

學生練琴的功課是老師針對每個孩子特質設計的,例如:孩子的小指不靈活,練琴的功課就會有一項是特別要練小指的部分,從不靈活到靈活,手肯定會酸。當孩子的手有一點點酸了,就可以休息,直到手完全不酸了,再繼續練琴。

孩子每週練琴時間該多長?這得視孩子的狀況、目標(例如純粹上鋼琴課或是想走音樂專業)而定,如果是小學三年級、非音樂班的學生,每天半小時差不多。

我建議家長在檢視孩子情況時,別以他人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學習音樂是一個發展潛力的過程,因此要以孩子自己為標準;以討論練琴時間為例,一週兩次廿分鐘的練習或許可增加為每週四次廿分鐘的練習。

老師教導孩子的是音樂的內涵,並啟發孩子的智慧,因此使用方法靈活,不宜以死規定來限制孩子。

家長大哉問之二:要送孩子到哪學琴?

學音樂所費不貲,家長通常希望孩子學有所成,街坊音樂教室林立,對非音樂專業出身的家長來說,的確很難選擇。我們認為,坊間的音樂教室對初學者基本上都是可以的,每個教室都會有很好的老師。

家長可以觀察兩件事情:孩子是否愈來愈有興趣與彈琴進度。

倘若孩子對練琴愈來愈有興趣、但教學進度稍慢,這是可以接受的。

若孩子學琴已有一段時間,而一年來,鋼琴練習進度沒有太大的變化,家長可以跟老師溝通一下學習情況。

家長大哉問之三:老師講的不一樣,聽誰的?

最近,一位家長告訴我,對於新、舊老師的教法不同,他感到苦惱。原因是新老師要求孩子彈琴要改用波浪式、有點誇張的彈法,家長知道孩子的彈琴手勢是親朋好友都稱許的,不知道為什麼新老師要要求孩子練習戲劇性的彈法?

我們可以這樣推理:新老師一定認為孩子手腕過於僵硬,因此要他像波浪般的擺動來練習放鬆手腕。

而孩子的手腕為什麼僵硬呢?一定是舊老師要求他的手腕不要動所造成的。

而舊老師為什麼會這樣要求呢?也許孩子練琴時,手撐不起來,因此老師要他練習手腕不動,也有可能是老師要訓練他手指的獨立性。

因此孩子目前手腕是僵硬的,在換了老師後,新老師便要求孩子放鬆手腕,我告訴他:孩子手腕可以放鬆後,老師就會讓他恢復正常的彈琴姿勢了。當整個事情串在一起,家長釋懷了,因為他以為以後都要這樣練習了。

老師教課時,會視學生狀況而有不同的教導,我們建議家長盡量善意的去理解老師,有疑問可跟老師溝通,不要私自猜想或批評,這樣對孩子的學習會有正面的幫助。

家長大哉問之四:要不要帶孩子去觀賞昂貴的音樂演奏會?

這是一個學習音樂的環境,但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全面性音樂的環境。

古人學習音樂,通常住在老師家附近,因此可以常常去聽老師教課、上課,幾乎每天都在音樂的環境中成長;此外,他可以看到老師怎麼教,看到別人怎麼克服練琴障礙等等。

現在的人沒有這個環境了,但家長還是可以視能力製造一個這樣的環境。音樂演奏會是一個環境,但通常聽眾與演奏者距離遙遠,且聽出門道也需要一定的功力,但偶爾的聆賞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學習音樂的環境。

但對孩子更有幫助的是,孩子周圍有人比他更懂音樂的人、團體,可以陪他一起聽,交換意見。因為同樣一段音樂在每個人的耳中都會有不一樣的呈現,每人聽到的重點都不一樣,是一個很好的耳力培養環境,也是教導孩子如何去鑑賞的環境。@(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上薩摩時偶而會演出座樂、唐歌和琉球踊。有時候甚至依藩主的請求、樂師們特地前往薩摩教薩摩的御小姓們中華曲。
  • 演奏御座樂的樂童子都是國王的親戚家的小孩,或者是住在首里也就是屬於貴族的少年們來擔任的。樂童子一般都是12、13歲左右就被選上,除了學習御座樂以外也學習書法。他們都是因為較聰明伶俐而被選上的。但是到了他們實際上江戶去演奏御座樂的時候都已經是14到16歲左右了。根據在江戶演奏的資料文獻看來,樂童子一般只有5人到8人而已,然而卻要演奏十多首曲目,所以一個人就必需擔任3到4種的樂器。
  • 英國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在各種分散注意力來止痛的方式當中,聽音樂或許是最有效的一種。
  • Michael Lipnicki Fine Pianos
  • 歷史上,樂器和軍隊關聯密切,其中,軍鼓是比較有代表的特色樂器,而中國古代戰爭更要有戰鼓相伴,因此士兵作戰前的「一鼓作氣」尤為重要。今天,當我們聽到軍樂演奏時,也會感到精神振奮,激發出奮發向上的強烈情感。
  • 藍藍的天,清清的水,綠綠的草原,潔白的羊群,這裡不只是蒙古人的家,也是每個人的家。神韻作品發布的原創交響樂《草原豪情》,描繪了蒙古草原的美景,以及質樸善良、勇敢樂觀的蒙古人的胸懷,樂曲中那直抒胸臆的長歌歌調,傳遞出天地悠遠、回腸蕩氣的的優美意境,尤其令人怦然心動。
  • 對我而言,聆聽神韻交響樂感觸最深的就是中國傳統樂器二胡的演奏,二胡這種在中國民間再普通不過的樂器,竟然在世界著名舞台上,可以和不同的西方樂器和諧搭配,產生獨特的韻味,而且還可以在鋼琴的伴奏下進行獨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讓我自豪又震驚。
  • 《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迄今一直被認為是大提琴協奏曲之王,幾乎被所有知名大提琴家演奏並錄音。現在,由神韻藝術家袁于茜領奏、迪密萃‧魯蘇指揮,再現這首經典樂曲的輝煌,作品已經由線上影音平台神韻作品發布。
  • 中國古代,無論是父母之命,還是媒妁之言,都講究門當戶對,認為有相近的背景及環境,才有利於婚姻和家族的幸福穩定。不過,人生的某種緣分一旦註定,可能怎樣都擋不住。神韻作品線上影音平臺發布了《情繫道緣》交響樂曲。這首改編自2019年神韻藝術團舞劇《情繫道緣》的原創音樂,呈現了一個驚心動魄的、關於緣分的愛情故事。
  • 無論社會如何變遷,我們總希望和道德高尚的謙謙君子做朋友,或希望家中的男孩能成長為一名有擔當的智勇雙全之才;女孩能找到一位德藝雙馨、對她呵護一生的夫婿。世界頂級藝術團神韻交響樂團演奏的一曲《蘭亭舒序》,再現中國書法大家王羲之千古佳作的故事,告訴我們如何養成真正的君子風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