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奶瓶性齲齒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欣)奶瓶性齲齒是一種嚴重的牙疾,源於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每次餵食的時間過長、抱著奶瓶睡覺等,好發於一歲至兩歲的幼兒的上顎門牙區,嚴重者全口的牙齒會變黑、變黃,甚至斷裂。

台灣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研究中心矯正兒童牙科主任高嘉澤表示,奶瓶性齲齒並非「奶瓶」本身對牙齒有什麼害處,而是幼兒長時間吸吮裝在奶瓶裏的奶類、果汁、蜂蜜、糖水等,使牙齒長期處於酸性的環境中,進而產生蛀牙。

不少家長認為,乳牙還會更換,蛀牙可以置之不理;對此,高嘉澤表示,乳牙有咀嚼、外觀、發音及維持未來恆牙萌出空間的功能,如果乳牙過早脫落,旁邊的牙齒會往空隙移動,造成恆牙沒有足夠的空間萌出,或是萌出的位置不好,而需接受牙齒矯正,且嚴重的蛀牙還可能造成細菌感染擴散到顎骨,引起顏面腫脹,而必須做根管治療或拔除。

如何預防奶瓶性齲齒?醫師建議:一、哺餵嬰兒喝奶時,最好能在20分鐘餵完。二、嬰兒未長牙前,每次餵食完後應以濕紗布或毛巾抹去口腔內的奶渣,當牙齒萌出後,再用軟毛牙刷為嬰兒刷牙。三、嬰兒長到6到9個月大時,應逐漸改用杯子來喝奶。四、應.戒除睡前吸奶的習慣。

高嘉澤特別提醒家長,勿忽略幼兒的口腔健康,一旦發現蛀牙時應及早就醫,以免蛀牙惡化造成牙根發炎而波及恆牙的牙胚,導致恆牙表面的發育缺陷。◇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