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歌劇 】—《魔笛》

愛情戰勝邪惡力量
許麗雯暨音樂企劃小組 / 高談文化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14
【字號】    
   標籤: tags: , ,

作者/莫札特 首演/1791年

此齣歌劇是莫札特晚年的最後作品,是受維也納的威登劇院的團長西卡內德(J. E. Schikaneder)委託而寫的,是一齣德文插話式輕歌劇(Singspiel)。是為該團大眾化走向而寫的歌劇,劇本是由演員兼編劇家的西卡內德親自撰寫,莫札特也從他那裡分配到自己的作曲室,從1791年春天開始創作。

圖中為維也納聖彼得教堂,而左邊第二間房子,是莫扎特晚年住所。莫扎特在此創作了《魔笛》等多部經典歌劇

這年夏天莫札特因寫作《皇帝狄多的仁慈》而暫時中斷作曲,最後於九月完成本劇,九月三十日由莫札特親自指揮舉行首演,大獲成功。本作品乍見下,故事雖然荒唐無稽,但內容上卻擁有無比豐富的多樣性與深奧性,而且還兼具有大眾化戲劇中童話故事的趣味、崇高而有嚴肅的神祕感。本劇就是在此種相對世界的複雜交錯中,隱藏著各種象徵性的涵意。即使在吵鬧的場面裡,此齣歌劇的音樂仍然保有莫札特晚年清澈高潔的藝術性。莫札特本人也特別喜愛此一作品,據說在垂死的病榻上還低聲哼唱著此齣歌劇的曲調呢。

埃及王子泰明諾遭巨蟒襲擊,被夜之女王的三位侍女解救。夜之女王請求泰明諾幫她救出落入魔王薩拉斯妥手中的女兒潘明娜。於是讓捕鳥人巴巴凱諾伴隨他前往營救,夜之女王給了泰明諾一支魔笛,給了巴巴凱諾一個魔鈴以防危險。

進入薩拉斯妥領地的巴巴凱諾,發現有個叫摩諾斯塔托的人正在欺負潘明娜,於是他立刻帶著潘明娜逃走。而被三位男孩帶領下,來到薩拉斯妥神殿的泰明諾,從其他人的口中得知薩拉斯妥是位德高望重的高僧,而夜之女王才是真正的邪惡的人。

摩諾斯塔托一路追趕巴巴凱諾與潘明娜,巴巴凱諾搖動魔鈴脫險。同時,薩拉斯妥率眾人出現,見泰明諾與潘明娜互相愛慕,就告訴他們說,想得到幸福的愛情,必須接受層層試煉。

嚴格試煉終於開始了。泰明諾接受沈默不語的考驗,潘明娜誤以為泰明諾對她的愛已經冷淡而暗自悲傷。

《魔笛》中捕鳥人的造型

而考驗結束的巴巴凱諾,喝下一杯葡萄酒後,可愛的愛人巴巴凱娜出現在他面前,但因時機未到,兩人被強迫分開。以為被泰明諾拋棄的潘明娜則企圖自殺,被三個男孩所救,並告訴她這是一場誤會,然後將她帶到泰明諾的身邊。於是兩人一起接受水與火的試煉,靠著魔笛的法力兩人終於克服萬難。

而失去巴巴凱娜的巴巴凱諾也想自殺了事,這時三個男孩又出現了,提醒他搖動魔鈴,果然巴巴凱娜就在這時候出現,與他熱情相擁。夜之女王與她的侍女,還有摩諾斯塔托等人則一起墮入地獄,最後薩拉斯妥祝福泰明諾與潘明娜,全劇在眾人讚揚神明的歌聲中落幕。@

本文摘自高談文化出版社《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部經典歌劇》

(網站專文)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適逢莫札特誕辰250週年,台中縣港區藝術中心與台中縣古典音樂協會,9月3日將在港區藝術中心演出「沉寞的莫扎特~九月二日的新聞」,由清水劇團擔綱演出,戲劇呈現出社會中大家視而不見的荒繆,歡迎各界蒞臨欣賞。
  • 法國里昂歌劇院現正上演台灣藝術節,串聯小西園布袋戲團、王心心和游麗玉古樂對唱以及復興閣皮影戲團,集合台灣偶戲和古典雅樂等形式相異的表演。
  • 華美人文學會與美華文學藝術之友聯誼會將於十月二十日星期六下午兩點至四點共同主辦文化活動,特邀擔綱紐約歌劇院《蝴蝶夫人》(Madam Butterfly) 和《波西米亞人》(La Boheme)的主角李秀英講述其精彩藝術生涯和歌劇藝術,並將演唱歌劇片斷。屆時備有月餅飲料與藝術愛好者共慶金秋。
  • 華美人文學會與美華文學藝術之友聯誼會十月二十日、星期六下午兩點至四點共同主辦文化活動,特邀但綱紐約歌劇院《 蝴蝶夫人》(Madam Butterfly) 和《波西米亞人》(La Boheme)主角李秀英講述其精彩藝術生涯和歌劇藝術,並將演唱歌劇部分片斷。屆時 備有月餅飲料與藝術愛好者共慶金秋。
  • 這是蒙台威爾第最早創作的歌劇,也是歌劇史上最早的傑作。改編自希臘悲劇,描述奧菲歐為拯救死去的妻子,不顧一切前往地獄向閻王求情的故事,途中先以自己美妙的歌喉,催眠了看守者、通過地獄之河,並感動了閻王的妻子,最後經過重重考驗,終於與妻子團圓。卻敵不過自己的心魔,再次失去了妻子。
  • 費加洛是阿馬維瓦伯爵的僕人,他與伯爵夫人侍女蘇珊娜即將舉辦婚禮,但伯爵卻以領主特權(當時領主有「初夜權」),想要染指蘇珊娜。費加洛為了保住未婚妻的貞操,想盡辦法要制止伯爵的惡行。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