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下的故事─鋼琴家陳瑞斌先生訪談(三)

談音樂生態與環境(上)
Josephine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6日訊】音樂家,對於大部份人來說是遙遠且深不可測的,即使是對樂迷而言也是如此。然而,一般的音樂評論並無法補足這一層缺憾。老師是否願意為我們概略介紹一個職業演奏家的生活?

陳:我想一位音樂家最基本的就是要能忍受孤獨,全心專注在這件事情上,因為音樂是一種藝術,藝術就求要能達到最高境界。一個音樂家在台上獲得的掌聲,背後 的壓力是很大的,當然,你也會犧牲許許多多,像是成長過程中的娛樂等等,我父親就不准我碰球類運動,體育課都不能上,為了保護手指;這樣一來和同儕互動的 機會也就更少了。音樂家的生活,完全就是以音樂為中心,不像其它領域的專業人士,同時能保有和社會的頻繁接觸,而是需要全心全意的專注,需要一個安靜的環 境,不被打擾。這種生活看起來單調,然而卻是不得不有的犧牲,否則一個音樂家在舞臺上不可能有這樣的呈現。所以當一位音樂家,就要看你的耐力夠不夠。

離開鋼琴鍵盤的您,最喜歡從事什麼樣的活動?如果今天您不是一位鋼琴家,最想從事哪一種類型的工作?

陳:最喜歡的活動我想是看書吧,每到一個國家,我都可以在當地的書店待上一整天。除了看書之外,對每個人最重要的就是運動來保持適當的體能、活力,再來就 是和三五好友一同出遊,不僅歡樂,也可從志趣相投的朋友身上得到一些啟發。假使我今日不是一位鋼琴家,我想我可能成為一個教育者,因為我對教育還滿有心得 的,這也是我的興趣所在。我在上課時要求是很嚴格的,但下了課時又可和學生打成一片,這種感覺滿不錯的。

旅行是您工作所需的一部份。對於旅行,您抱持著怎樣的態度?又如何調適?

陳:我覺得我的行程大都和表演有關,這和一般的旅行有很大的差別,很少有機會真正去認識一個地方。不過藉著到各地表演,若是有機會結交到地當的朋友,就有 機會了解當地的資訊、風俗民情、音樂學習環境,也可明白聽眾的喜好,不論是在音樂上的推廣還是演出都能能知道如何做出最好的效果。

您有沒有特別喜歡的觀眾類型?

陳:在我演奏那麼多的場地也遇到許多的觀眾,在我印像中最深刻也最感動的是東歐國家的觀眾;東歐的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但東歐樂團的水準相當好,觀眾的水 準也很高。最讓我感動的一場音樂會是在羅馬尼亞,那場演奏會開演前我一看是滿座,嚇了一跳,就問了主辦單位是不是售票的音樂會,一問才知道,原來這一場音 樂會的票價,等於他們樂團樂手半個月的薪水,我一聽,哇!他們願意為一場音樂會付出這樣的代價,讓我非常感動,也讓我感到非常榮幸。

台灣在對待藝文活動 上,只要有他們四分之一的精神,整個生態環境就會有很大的改變。也許這樣想是有點悲觀,但似乎在物質條件和經濟自由度沒有那麼高的國家,一個音樂家才能專 注藝術上,保持自己的水準;在台灣不同,一個音樂家除了在樂團演出之外,還有很多時間去兼課,樂團變成只是一份『工作』,既然只是來『上班』,就不像練習 一樣,是不求時間,只求作到最好,這是目前台灣很讓人憂心的現像。想到這點,就很擔心這個世紀的音樂家,是否能超越上一個世紀?尤其今日社會只重視包裝, 只要懂得包裝,不是最好的也沒關係。現在連音樂界都朝向日本那種偶像包裝的型式,然而偶像包裝是有時限的,這點不能不深思。

談到音樂生態與環境,這往往比舞台上所發生的事更為嚴肅、且更為現實。您曾表示;音樂家要懂得像經營企業一樣經營自己,點出了在今日的音樂生態中,光憑才能不見得有機會出人頭地。以您的經驗,一位音樂家除了演奏本身,還需要哪些不同面向的學習?

陳:假使沒有親人在背後的支持以及經濟上的援助,在現今要走音樂這一條路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像我自己雖是『白手起家』,但很幸運的一路遇到許多貴人協 助,才能走到今日。現在的家長,幾乎都認為小孩子只要有才氣就能成功,然而這些年來,我看過許多優秀、天份高的孩子,今日都不知道身在何處。因此我一直談 到以企業經營的方式經營自己的音樂生涯,這幾年越來越加深這樣的體悟,因為自己是第一代,身後沒有支援了,再不懂得用企業經營的方式,怎麼把自己的的演奏 生涯延續下去?

小號大師Wynton Marsalis曾說:我證明了黑人也能演奏古典音樂,但是從深處及其它人的眼神中,我仍感覺自己是個客人。老師身為東方人,又沒有「猶太幫」這樣有力的 後援,因此在音樂界是否也有類似的困擾?換言之,在歐洲文化本位主義主導下的古典音樂界,是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種族歧視」?

陳:這是很明顯的。在美國,就是需要靠猶太人的支持,在歐洲雖然沒有這樣一股明顯的勢力,然而傳統歐洲人在種族上的優越感是很深的。歐洲是非常重視傳統的 地方,但似乎他們所有的也只是傳統而已。音樂可以靠傳統,然而其它方面不行,不過他們是很自傲的,不願低頭。我知道在華人在這個世紀一定會有所作為,然而 華人最叫人憂心的是媚外,因此黑頭髮、黃皮膚的音樂家要在華人地區能生存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因此我常常警惕自己,即使是站在臺灣的舞臺上表演,仍不忘自 己是在跟世界競爭,以自己在藝術上的努力說服聽眾。但我是期待華人音樂興起的一天,建立了自己的音樂市場之後,能夠讓歐洲人另眼相看。

在資本主義的經濟型態中,和商業結合,是藝術界無可避免的走向。這樣的結合,對藝術本身的推廣和延續不無幫助,然而對其藝術價值,卻帶來了 不小的衝擊。在事事商品化的現代社會,您認為音樂界是否該有所警惕?古典音樂產業的商業取向,是否已經直接衝擊到站在第一線的演奏家們?

陳:這是值得討論的。我倒覺得,目前因為經濟狀況,衝擊最大的反而是流行音樂,銷售數字等等都直線下降。當然,這個影響最終還是會回到古典音樂身上,因為 一向唱片公司都是靠著流行音樂的收入,才有能力製作古典音樂唱片。另外,拿上海大劇院為例,開放民營之後,音樂廳一個晚上的光租金就高達台幣三十五萬,還 不包含其它種種花費。試問,這樣的成本反應到票價上,有多少人能消費的起?幾乎就是靠外商的贊助,台灣慢慢也朝這個方向在走,許多經紀公司已經很習慣用這 種方式辦活動,但對於藝術來說,這並不是長久之計,一般民眾一年根本消費不起幾場音樂會,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因此未來,我希望能夠藉著音樂與網路科技的結 合,讓藝術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尤其將來聽眾的消費觀念漸漸改變之後,其實發展潛力是很大的。

在凡事以商業考量為先之下,經紀公司為了票房的考量,是否會要求或干涉曲目的安排?

陳:當然是會。換一個角度想,如果能藉此達到推廣的效果,我是樂觀其成,但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反而是觀眾的欣賞角度受到了侷限,音樂會十場有九場都是樂 團開出的曲目。台灣的市場如此,我只能在自己的獨奏會裡,排上一些新的曲目,希望能夠有些效果,但我一個人的力量還是不夠的,一些新作品、冷門作品的推 廣,不只音樂家有責任,政府文藝機關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轉自《來去音樂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被歐洲樂評譽為「廿年出現的一個天才」、華人鋼琴大師陳瑞斌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的鋼琴演奏時常讓那些對自己國家的音樂傳統充滿自傲的德國、奧地利及俄羅斯等地的聽眾,在聽完他的演奏後噙著淚水激動地跑到後台與他握手。
  • 陳瑞斌的自然与簡單,卻給人以脫俗的、內斂的气質,卻又不刻意雕琢。這位現代最年輕的鋼琴大師更像是一位藝術王國里的圣徒,以其簡單、純稚的美所造出輝煌。
  • 陳瑞斌,這位當代最年輕的鋼琴大師,掌聲和鮮花給他帶來的是耕耘后的收獲,以及對他的演奏的肯定和支持,也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而在這掌聲的背后,人們也一定想了解,這個自稱為台南的鄉下小孩,是如何成為當今最年輕的世界級鋼琴大師呢?
  • 2月18日在悉尼舉辦的全球新唐人新年晚會在一片讚譽聲中落下帷幕,當天音樂奇才陳瑞斌的鋼琴演奏技驚四座,令晚會熠熠增輝。為解未能親臨悉尼現場的墨爾本觀眾的遺憾,經過兩個星期的緊張籌備,由新唐人電視台、大紀元時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聯合舉辦的「陳瑞斌墨爾本鋼琴獨奏會」於2006年3月11日和12日一連兩晚,在墨爾本大學MELBA HALL舉行,吸引了近五百位觀眾欣賞。筆者有幸聆聽了週六的音樂會。
  • 奧地利鋼琴家陳瑞斌以他优秀的彈奏技巧和對音樂的敏銳性,在舞台上煥發出自然与熱情的魅力,深受人們的歡迎。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將再次帶您走入陳瑞斌的鋼琴世界。
  • (大紀元記者李旭生聖地牙哥報道)位於Miramar Rd.的Greene Music鋼琴行每天都有動聽的彈鋼琴的聲音;然而本周一上午11點,這裏的琴聲卻超乎尋常的動人。彈琴的不是一般買琴的顧客,而是來自臺灣的奧地利籍鋼琴家陳瑞斌大師。陳大師此次赴美在洛杉磯和聖地牙哥開設四次大師班,並在周一爲當地的鋼琴教師們舉行一次免費的研習班。
  • 音樂奇才陳瑞斌10日拜會經文處,處長魏武煉特別予以接見,兩人回憶在歐洲瑞士、奧地利等國家當地人文藝術之種種情形。魏武煉對台灣之子陳瑞斌在世界傑出成就備感欣慰,並表示將全力支持其在7月7日在華德迪斯迺音樂大廳﹙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之演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