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田間小草 狗尾蟲 當藥有妙用 嫩莖可入菜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3日訊】自由時報 文/洪心容

狗尾蟲為台灣鄉野間普遍可見的植物,外形很特別,開花時,花序軸通常會延伸很長,且末端捲成彎曲樣,就像狗尾巴,且花序軸上佈滿了小花,像是許多的小蟲蟲,故名。

若仔細觀察,還可發現它的所有小花都長在花序軸的同一側,且花由花序軸下方往上,呈單向逐漸綻放,也有人覺得其花序像女子的耳環,俗稱它為耳鉤草、金耳墜等。

藥用方面,其全草味苦、性平,能清熱利尿、消腫解毒,治肺積水、肺炎、肝炎、咽喉腫痛、口腔糜爛、膿胸、咳嗽、膀胱結石、小兒急驚、癰腫等。

對於肺炎,可取耳鉤草75公克,搭配馬尾絲、小金英各40公克,水煎代茶飲。

對於痔瘡,可單用耳鉤草150公克,水煎服。

臨床上,對於某些肝病的患者,除了開立中藥處方外,若能搭配耳鉤草、蘆薈等民間草藥的適時應用,往往能使肝病的治療達到不錯的效果。

另外,狗尾蟲的嫩莖葉可當野菜吃。台灣民間習慣採摘其新鮮莖葉搗碎,以敷治狗咬傷。而單取其根水煎服,則能改善疲勞症狀。

狗尾蟲還有另一常見的別稱,即「蟾蜍草」(或稱蝦蟆草 ),因為葉子表面會皺縮,像是蟾蜍的皮膚,故得名。

而狗尾蟲的花期多集中於每年3至9月,若您能利用這個期間多到鄉村田間走走,或許無意間會和狗尾蟲相遇。

(本文作者為台中市上安中醫診所院長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