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庭訓格言(十七) 一切事務 不可懈慢

三新
font print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訓曰:頃因刑部匯題內有一字錯誤,朕以閫筆改正發出(1) 。各部院本章朕皆一一全覽,外人謂朕未必通覽,每多疏忽。故朕於一應本章,見有錯字,必行改正;翻譯不 堪者,亦改削之。當用兵時,一日三四百本章,朕悉親覽無遺。今一日中僅覽四五十本而已,覽之何難?一切事務,總不可稍有懈慢之心也。

【註解】
(1) 閫(k□n)筆:紅色筆跡。清制,內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閫筆批示書寫,表示出於親筆。

【語譯】
庭訓道:近來,因為刑部呈送上來的公文中有一個字錯了,我就用紅筆改正過來頒發了下去。各部、各院的奏折、奏本等我都一一通讀過,外邊的人以為我未必能夠通覽,所以,寫奏本是每每多有疏忽。故此,我在所看的全部奏章中,一旦發現有錯別字出現,就加以改正:那些翻譯極差的文字,也加以刪改。

當年,國家有戰事時,每天送上來的奏章、奏本有三四百件之多,我都一一通覽,無一遺漏。現在,一天之中,送上來的奏章等僅有四五十件而已,通覽它們又有什麼困難呢?做任何事情,無論大小,總不能有一點懈怠輕慢的念頭。

【心得】
康熙「各部院本章朕皆一一全覽」,事無鉅細,不敢懈慢,這在大權在握,君臨天下的時代是很難得的,康熙皇帝自幼就勤於學習,樂於修德,養成了一種嚴謹的處事作風,所以,「見有錯字,必行改正;翻譯不堪者,亦改削之」,實際上是寧靜致遠、無慾則剛的一種表現。
<--ads-->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訓曰:凡人存善念,天必綏之福祿以善報之1。今人日持珠敬佛,欲行善之故也。苟惡念不除,即持念珠2,何益?
  • 訓曰:人惟一心,起為念慮。念慮之正與不正,只在頃刻之間。若一念不正頃刻而知之,即從而正之,自不至離道之遠。《書》曰:「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 聖,」一念之微,靜以存之,動則察之,必使俯仰無愧,方是實在工夫。是故古人治心,防於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 訓曰:近世之人以不食肉為持齋,豈知古人之齋必與戒並行。《易•系辭》曰:「齋戒以神明其德。」所謂齋者,齊也,齊其心之所不齊也。所謂戒者,戒其非心妄念也。古人無一日不齋,無一日不戒。而今之人,以每月的某天某日持齋,己與古人有間。然持齋固為善事,可以感發人之善念,第不知其戒心何如耳?

  • 孔子說:「立志於修道。」所謂「志」, 就是心的功用。人性沒有不善的,所以人心也沒有不正的。但人心的功用則有正和不正之分,這一點我們不能不清楚。 孔聖人有著天賦絕頂的聖明,尚且在十五歲時就立志於學。 這大概因為「志」是提升道德修養的起點之故吧,昔日的聖賢修道無不是從「志」開始的。無論多遠,沒有「志」達不到的:無論多堅,沒有「志」攻不破的。
  • 庭訓道:孟子說:「良知良能。」是想舉出良知、良能這些心中固有的善端,以此來說明人性有善良的一面。他又說:「品行高尚的人,也就是沒有失掉嬰兒純淨良善之心的 人。」
  • 大凡一個人面對各種事務,無論大小,一定要十分審慎,這樣,才不會留下後患。因而孔子說:「遇事不知多問幾個『怎麼辦、怎麼辦』的人,我最後也只能對他說『該怎麼辦呢?』」這的確是至理名言啊!

  • 庭訓道:天下任何事情,都不能小看和大意 ,即便是最小最簡單的事情,也應當慎重對待。所謂慎重,就是要有「敬意」。在沒有事的時候,用「敬意」來自我約束。在有事的時候,就用「敬意」來應對事 務。深厚的敬意,貫穿事情的始終,謹慎修持敬意讓敬意永存,不斷修習漸成習慣,自然就沒有做不成的事。這大概是在心中常存敬意,身心就會清明通達之故。
  • 訓曰:凡理大小事務,皆當一體留心,古人所謂防微杜漸者。以事雖小而不防之,則必漸大,漸而不止,必至於不可杜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