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禱:現代藝術的悖論-米勒迴響

夏禱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9月12日訊】或許是為了讓我們重新理解現代藝術,因緣際會,歷史博物館的米勒畫展和同時在故宮展出的「印象畢沙羅」一目了然的展現了從巴比松畫派的胡梭、米勒等風景畫家到印象派、現代派之間,近代美術所走的一條岔路。19世紀後半葉,新一輪工業革命如火如荼,迅速被捲入現代生活的聰明畫家們不再如米勒那樣努力去看見事物。一方面,他們模擬新發明的攝影機的鏡頭之眼,使得構圖生出了二度距離;一方面,他們把自然拋開,以主觀的肉眼所見去表現感官所呈現的事物:光、色點、平面化的景物,紛擾的都市生活。樸質的物體及其深刻的內涵在米勒之後乏人問津,而在立體派那裡,塞尚的錐狀體進一步成為了完全缺乏內涵的壓縮變形。

在這裡我們看見現代美術的一個悖論:受巴比松畫派影響的印象派,從米勒延伸而來的農村畫,甚至崇拜米勒為「永恆大師」的梵谷,是其自身根源的背反。嘲諷的是,從塞尚發展而來的立體派也同樣是塞尚藝術的背反。這些現代畫家接收雷同的題材,把內涵切除之後,將它拖離原本的意涵。於是,農婦不再是農婦,卻是悲劇英雄;田野不再是人生存的深奧背景,卻是一座舞台;夜空不再是邀請我們深思的,邈遠的星辰之海,卻被來自於我們自身的激情、尋索攪動的晃盪不安。而在幽暗的燈光下吃馬鈴薯的農人不再是在欠收的馬鈴薯田上默禱的農人。他們多了些我們現在十分熟悉的笨拙、赤裸、困獸猶鬥 — 一種與現代精神一脈相承的沉默控訴,或者潛伏的叛逆。這叛逆來自畫家自身,而不是他繪畫的對象。

自我過度強烈的現代人和事物的本質逐漸生出來難以彌合的距離。而萬物的背景,那奧祕的大自然在現代美術中被切割成逼迫性的近景、破碎的色點。事物被打開來,露出裡面的空無。或者,在梵谷那裡,露出來叫人心碎的絕望。和現代人異化的生活同步,人被扭曲、變異,消失在平面化的色點,不和諧的斷片之中。

如何敘述現代美術那驚心動魄的故事?舉槍自盡的文生‧梵谷以他激烈的色彩和生命使人們陷入藝術感性的迷思中。在他生命的最後,梵谷在聖雷米瘋人院臨摹米勒的21幅畫,包括《晚禱》、《播種者》、《第一步》,和那些在田野勞動的,他摯愛的農人。這些色彩、筆觸激越而大膽的臨摹代換掉米勒古典的莊重,並在現代人的眼中更顯得搶眼,超過了米勒渾重的色調。到20世紀,米勒再度成為「被低估的畫家」。以一種不可解的方式,現代取代了古典,而人們遺忘曾經,古典是現代賴以活命的寶血。

印象派之後的現代人渴求具有爆發力的聲光色彩,嘲笑米勒古板的傳統。然而在聖雷米,梵谷一幅接一幅摹寫米勒真摯的農人、田野以撫慰自己受創,失去平衡的心靈。米勒的畫是他的避難所。直到最後,通過米勒的繪畫了解他心靈的梵谷知道,這是遠遠比他貼近上帝的,永遠的藝術之父。在一封給狄奧的信中,梵谷這麼說:「對於我,不是馬內,而是米勒,才是為無數後來者開啟了地平線的,本質意義上的現代畫家。」◇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正統藝術的創作者是抱著人的善念、正念來創作的,他們表現的是美好、純正、善良和光明,作品給人帶來的是純真、純善、純美的感受,從而激發人的善念。然而到了現代,隨著人類道德的沉淪,反映在藝術上就是反傳統、反人性的現代派藝術。創作者不是受人的主念控制,而是聽任表面的觀念、意識和感受來主導自己
  • 在臺北市南海學園歷史博物館的米勒展覽,轟轟烈烈的經過一個暑假,目前展期已經接近尾聲了,卻還吸引著大批熱潮前往觀賞。米勒到底魅力何在?他所處的時代又是什麼樣的?他的影響如何?在接下來幾篇文章,將有不同的專家來向讀者們介紹
  • 【大紀元8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二十八日電)低音歌后蔡琴九月將舉辦「新不了情--金榜金曲二十年演唱會」,她今天透露,演唱會結合藝術和音樂,名畫人物和景色將會動起來,米勒「拾穗」畫面將獻唱「油麻菜籽」,梵谷「星空」則搭配歌手楊乃文的「祝我幸福」。
  • 米勒畫展即將進入尾聲,台北市的歷史博物館最近簡直是擠爆了,排隊三四個小時不說,許多民眾等到直接席地而坐甚至等到睡著,民眾痛批參觀世界級大師作品卻恍如置身難民營,歷史博物館也緊急做了改進,並宣佈展覽多延長兩天,讓民眾多一個週末可以去看米勒展。
  • 紐約百老匯在去年上演一部諷刺劇《生死之謎》(Is He Dead?),劇本是馬克吐溫在100多年前的1898年所寫的,劇中虛擬的主人翁就是米勒
  • 李前總統晚間看米勒畫展!米勒的拾穗,讓他感嘆早年再怎麼苦,也要向上的台灣精神,最近怎麼消失了?問他對馬總統上任百日的看法,他說別問我政治事,問到陳前總統時,他反應更妙,把耳朵摀起來,不想聽,也不想答!。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