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 - 敬天禮地的法國農夫

潘德烈
font print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紐約百老匯在去年上演一部諷刺劇《生死之謎》(Is He Dead?),劇本是馬克吐溫在100多年前的1898年所寫的,劇中虛擬的主人翁就是米勒。

故事大約是:1892年在義大利一處度假勝地,有位老人對人說起:「從前、從前有4個年輕窮畫家……」的故事。因為實在窮到不行,他們想出詐死的計謀,米勒抽中了「死簽」,於是其餘3名畫家先幫他炒作畫價和散布米勒不久於人世的消息。他們果真因此發了財,米勒男扮女裝演他自己喪禮上的親戚,此後人間蒸發享用財富。

老人說完,告訴聽故事的人:「你昨天看到那位體面的老富商,就是米勒」「天啊!」「總算這次沒把一個天才餓死,然後把他應得的報酬裝進別人的口袋。」……

劇末的對話、對照現實格外諷刺(果然是諷刺劇)且令人不勝唏噓,因為現實生活中的米勒不但從未想過這招,個性耿直的他,還一直跟貧窮奮鬥到晚年。

好學不倦的農夫米勒

1814 年出生於法國諾曼地瑟堡鄉下的米勒,在20歲到瑟堡學畫前,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子弟,這段成長經歷對日後米勒的畫作有根本的影響,像是畫《晚禱》時的米勒,腦袋中所想的就是小時候跟家人在田裡耕作時,祖母每次聽到晚禱的鐘聲,都一定會叫家人停下工作,脫下帽子,虔誠地誦念晚禱經文的畫面(影響米勒最深的祖母是虔誠的天主教清教徒,曾囑咐米勒要「為永恆的生命繪畫」)。


米勒名作《晚禱》

好學不倦的米勒從小就跟神父學習拉丁文、希臘文,甚至對荷馬、但丁、莎士比亞等文學經典耳熟能詳,尤其熱愛雨果的作品,這別說是19世紀法國鄉下的一介小農,即使21世紀的國內外大學的高材生都未必能有如此的文學素養,所以米勒可說是當代(19世紀中、後期)最有「文化氣息?」的畫家之一。

米勒23歲時(1837年)獲得一筆獎學金到巴黎,進入學院派大師德拉羅什(註2)的畫室習藝2年。在巴黎期間,米勒也常常去羅浮宮,從米開朗基羅、普桑、林布蘭特的畫中臨摹學習到不少表現技巧。並在1849舉家遷居巴比松。

畫中清楚的敬天禮地意涵

米勒一生留下作品不多,他從1840年26歲時到1875年61歲逝世的35年間,所作的油畫只有80幅,而且多數是小尺寸作品。這並非他對創作缺少熱情和精力,而是他重於思考。每作一畫經常重複思考,這可從他留下的許多素描草稿看出。

米勒的作品大都把焦點放在揮汗如雨、辛勤工作的農民身上,包括畫中的農婦,總是縫衣服、打毛線、編織、紡紗,這些工作場景的描述在在都點出西方聖經上的古訓:「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而經過構圖的詮釋,呈現出史詩般莊嚴的意境,將這些卑微的人物依循著古典情懷塑造成英雄人物。


工作是米勒表現農民美德的方式之一


米勒名作《拾穗》

《拾穗》、《晚禱》(由《馬鈴薯歉收》改名為《晚禱》)中的西方宗教傳統與所表達「人必須由土地供養,而土地供養的豐瘠則與天意相依」的意涵清楚呈現,雖然作品中很多是在夕陽下的昏暗場景或是逆光黝黑的畫面,但可以在畫作中藉著光暈等象徵,清楚看到許多這些敬天禮地的神聖、肅穆的意涵。
為了養育9名子女,米勒肩負沉重的家計,終生與窮困搏鬥。甚至在摯愛母親病危時想見米勒最後一面,都因籌措不到車資回鄉而抱憾。對這一切他都默默承受,從不怨天尤人,。甚至堅持靠自己雙手謀生(種田與畫作),不願接受親友的資助與奧援。就像胡梭(米勒的摯友,另有專文介紹)曾說:「米勒終其一生,為依賴他生活的人勞苦,像一棵接植太多果苗的母株,自己先行枯萎。」


窗台

米勒的作品於1850年中期漸受重視,1860年才漸脫貧困的米勒,終於在1870年代得到應有的聲望,然而尚不及接受政府萬神殿壁畫的榮譽請託,已因心力交瘁而於1875年1月結束了苦短的一生。生前的最後一句話是:「太可惜了!我希望能繼續工作!」

註1 :「我是一個農夫,就只是一個農夫」米勒始終深信聖經上的古訓:「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所以為了理想與生活寧可選擇務農,而不是畫些媚世阿俗、可以馬上變現的裸體畫。德拉克洛瓦在與米勒首度見面後形容說:「他本人就是個農夫,而且還引以為傲」(在當時而言,這並不是恭維的語氣)。我們敬重米勒對他自己人生的詮釋,所以稱之「法國農夫」(這是恭維的語氣)。

註2 :德拉羅什 (Hippolyte-Paul Delaroche 1797年 – 1859年)。德拉羅什的繪畫風格介於古典主義畫派和浪漫主義畫派之間,受大衛、安格爾和德拉克羅瓦的共同影響。創作了大量的歷史題材作品,作品富於戲劇性,表現歷史上重要的瞬間。@*

<--ads-->(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7月30日報導】(中央社倫敦三十日法新電)英國外相米勒班今天呼籲,政府的改革綱領應進入一個「激烈新階段」,米勒班此舉被廣泛解釋為隱含對布朗首相的挑戰。
  • 【大紀元8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三十一日專電)英國外相米勒班日前在媒體發表一篇工黨應亟思改革的專文,引發他企圖角逐下屆首相的風暴愈演愈烈,儘管米勒班否認他想「更上一層樓」,但他拒絕排除競逐黨魁大位,引發工黨部分國會議員不滿,點名要求他下台。
  • 【大紀元8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高茂雄澎湖縣四日電)由廣達文教基金會策劃展出的「向大師挖寶─米勒澎湖巡迴展」今天登場,將在澎湖科技大學圖書館藝文中心展出至八月二十八日。此次共展出十九世紀法國繪畫大師米勒以及其他同時期畫家的作品,共四十三幅,均為複製品。
  • 最近來台展出的法國「米勒」畫作造成風潮,其實在「北美館」,也有一個相當珍貴的台灣早期油畫展,像是拍賣價超過1億的「陳澄波」油畫也在其中,而「台灣十景」,也成為這些早期台灣畫家筆下的美景。
  • 【大紀元8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二十日專電)喬治亞局勢至今仍未穩定,英國外相米勒班表示,喬治亞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會員國十分重要,喬治亞加入NATO的正式程序已經展開;米勒班並強調,英國堅定支持喬治亞,主張俄羅斯應儘速撤軍。
  • 被知名聲樂家簡文秀女士譽為「台灣米勒」的苗栗縣籍田園畫家張秋台,擅繪農村生活寫實,23日至9月4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逸仙畫廊展出「鄉土、香土」個展。
  • 【大紀元8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蕙燕亞特蘭大二十二日專電)美國NBA 職業籃球明星球員「俠客」歐尼爾,過去只有被球迷窮追不捨的經驗,如今他卻因追蹤、並出言恐嚇要分手的前女友米勒,遭到美國喬治亞州富爾頓郡法院下達禁制令,嚴禁他接近這名嘻哈音樂工作者。
  • 在臺北市南海學園歷史博物館的米勒展覽,轟轟烈烈的經過一個暑假,目前展期已經接近尾聲了,卻還吸引著大批熱潮前往觀賞。米勒到底魅力何在?他所處的時代又是什麼樣的?他的影響如何?在接下來幾篇文章,將有不同的專家來向讀者們介紹
  • 【大紀元8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二十八日電)低音歌后蔡琴九月將舉辦「新不了情--金榜金曲二十年演唱會」,她今天透露,演唱會結合藝術和音樂,名畫人物和景色將會動起來,米勒「拾穗」畫面將獻唱「油麻菜籽」,梵谷「星空」則搭配歌手楊乃文的「祝我幸福」。
  • 米勒畫展即將進入尾聲,台北市的歷史博物館最近簡直是擠爆了,排隊三四個小時不說,許多民眾等到直接席地而坐甚至等到睡著,民眾痛批參觀世界級大師作品卻恍如置身難民營,歷史博物館也緊急做了改進,並宣佈展覽多延長兩天,讓民眾多一個週末可以去看米勒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