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師快樂溝通:溝通技巧說者篇(4)

你要確定對方能了解並複製你的想法
葛琦霞 (優秀教師)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好啦!現在你投出了想法球,也看到對方接到了,你就以為完成了溝通,還沒哪!

你還要確定對方是否了解他接到的是「球」,他不會認為是「魚丸」、「飛盤」、「石頭」、「帽子」喔!雖然這些都是圓形的物品,但是並不是球。他雖然接到了球,可是如果他認為接到的是「魚丸」,對於說話的人來說,球豈不是白投了嗎?

說話的人為了不要做白工,一定要去確定傾聽的人所了解的,是跟他所要傳達的想法完全一致,這樣,所溝通的想法才算成功傳遞到對方。

我記得的一年教書時,曾經跟一位家長雞同鴨講。那時我剛教小一新生,教注音符號用力得很,一方面是當時全市要進行注音符號大會考,另一方面學校校長十分重視這次的分數,老師普遍感受到極大的壓力。結果有個捲髮小男生,注音符號寫不出來,也記不住,昨天我才教的內容,第二天馬上還給我。全班的注音符號都在日漸進步中,只有他的小考測驗分數,十位數始終徘徊在「1」與「2」之間,這真叫人心急!所以有一天,他的爸爸送這個捲髮小男生來上學時,我趕緊抓緊機會,跟家長溝通溝通。

這位爸爸也是捲髮,看起來是在同一家理髮店製造,他口嚼檳榔,笑嘻嘻的看著我。
我說:「王爸爸,現在第一節課快結束了,嘉嘉今天怎麼遲到了?」
王爸爸說:「他不敢來上課,他說不敢上學。」

太好了!我心想:他已經切入這個主題,我要趕快跟他溝通。

「王爸爸,他的國語須要加油,回家要多練習喔!」
王爸爸很驚訝:「怎麼會?他國語說得很好啊!」
我當場瞠目結舌,不知該怎麼接下去,所以牽過小孩的手,把他帶回座位。

現在我了解這個溝通失敗的原因:我所說的「國語」指的是「學校的科目」,尤其是指閱讀文字以及書寫文字的能力;而這位家長指的是「說國語」的能力。兩方面所談的想法完全不同,但是我沒有去確定對方是否了解與複製我的想法,反而就此打住,認為他不懂,溝通也沒用,他還是不了解我的想法,這個溝通當然失敗啦!

所以,在傳遞想法時,你需要注意觀察與傾聽對方的回應,看看他是否跟你的想法一致,這樣才是成功把你的想法球傳到他的腦海中,並且在他的腦海產生跟你一致的想法。

在《學習如何學習》一書中,有很特別的章節,說明當一個人不了解一個字時,他會出現一些生理以及心理的狀態。如果能夠閱讀一下這本書,並且在跟別人說話時,注意一下對方的反應,就能觀察出傾聽的人是否了解與複製你的想法了。

摘自:《跟老師快樂溝通》 新手父母出版社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你曾經跟老師十分順暢無礙的溝通嗎?回想那一次的經驗,你是否願意傾聽?你是否也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老師和你都了解對方的想法,而達到定義中所說的「兩方面彼此相互流通」了嗎?到底一個成功的溝通,是怎麼做到的?你需要注意以下的重點:
  • 也許家長會覺得不要跟老師溝通,免得多生事。其實,不溝通反而會生事。你一定曾經看過一些愛心媽媽或家長,聚在學校圖書館或是外面的麥當勞等速食店吃早餐聊天,聊學校老師,聊校長主任,聊他們對與校長主任老師的看法:「我兒子的班級秩序好差,老師好像都不會管......」這是閒聊,但也是說閒話,這些想法和話語一點都沒有幫助,反而造成許多問題: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