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师快乐沟通:沟通技巧说者篇(4)

你要确定对方能了解并复制你的想法
葛琦霞 (优秀教师)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好啦!现在你投出了想法球,也看到对方接到了,你就以为完成了沟通,还没哪!

你还要确定对方是否了解他接到的是“球”,他不会认为是“鱼丸”、“飞盘”、“石头”、“帽子”喔!虽然这些都是圆形的物品,但是并不是球。他虽然接到了球,可是如果他认为接到的是“鱼丸”,对于说话的人来说,球岂不是白投了吗?

说话的人为了不要做白工,一定要去确定倾听的人所了解的,是跟他所要传达的想法完全一致,这样,所沟通的想法才算成功传递到对方。

我记得的一年教书时,曾经跟一位家长鸡同鸭讲。那时我刚教小一新生,教注音符号用力得很,一方面是当时全市要进行注音符号大会考,另一方面学校校长十分重视这次的分数,老师普遍感受到极大的压力。结果有个卷发小男生,注音符号写不出来,也记不住,昨天我才教的内容,第二天马上还给我。全班的注音符号都在日渐进步中,只有他的小考测验分数,十位数始终徘徊在“1”与“2”之间,这真叫人心急!所以有一天,他的爸爸送这个卷发小男生来上学时,我赶紧抓紧机会,跟家长沟通沟通。

这位爸爸也是卷发,看起来是在同一家理发店制造,他口嚼槟榔,笑嘻嘻的看着我。
我说:“王爸爸,现在第一节课快结束了,嘉嘉今天怎么迟到了?”
王爸爸说:“他不敢来上课,他说不敢上学。”

太好了!我心想:他已经切入这个主题,我要赶快跟他沟通。

“王爸爸,他的国语须要加油,回家要多练习喔!”
王爸爸很惊讶:“怎么会?他国语说得很好啊!”
我当场瞠目结舌,不知该怎么接下去,所以牵过小孩的手,把他带回座位。

现在我了解这个沟通失败的原因:我所说的“国语”指的是“学校的科目”,尤其是指阅读文字以及书写文字的能力;而这位家长指的是“说国语”的能力。两方面所谈的想法完全不同,但是我没有去确定对方是否了解与复制我的想法,反而就此打住,认为他不懂,沟通也没用,他还是不了解我的想法,这个沟通当然失败啦!

所以,在传递想法时,你需要注意观察与倾听对方的回应,看看他是否跟你的想法一致,这样才是成功把你的想法球传到他的脑海中,并且在他的脑海产生跟你一致的想法。

在《学习如何学习》一书中,有很特别的章节,说明当一个人不了解一个字时,他会出现一些生理以及心理的状态。如果能够阅读一下这本书,并且在跟别人说话时,注意一下对方的反应,就能观察出倾听的人是否了解与复制你的想法了。

摘自:《跟老师快乐沟通》 新手父母出版社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你曾经跟老师十分顺畅无碍的沟通吗?回想那一次的经验,你是否愿意倾听?你是否也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老师和你都了解对方的想法,而达到定义中所说的“两方面彼此相互流通”了吗?到底一个成功的沟通,是怎么做到的?你需要注意以下的重点:
  • 也许家长会觉得不要跟老师沟通,免得多生事。其实,不沟通反而会生事。你一定曾经看过一些爱心妈妈或家长,聚在学校图书馆或是外面的麦当劳等速食店吃早餐聊天,聊学校老师,聊校长主任,聊他们对与校长主任老师的看法:“我儿子的班级秩序好差,老师好像都不会管......”这是闲聊,但也是说闲话,这些想法和话语一点都没有帮助,反而造成许多问题: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