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自然風光–游雪松谷 (中)

麝影 文/攝影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雪松在《聖經》中被稱之為「植物之王」或神樹。澳洲的民間百姓將雪松視為聖物,有的將雪松枝掛門上驅邪、不好的幽靈及動物,並在房前屋後種植雪松,在澳洲無論走哪裏都能見到雪松。這裡有一個民間的傳說故事。說樹木象徵著不同的文化,這便是最好的理由促使保護森林成為人類的傳統。

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剛有了新的人類-切諾基人(Cherokee)的時候,他們在想如果沒有黑夜,人生就會更加美好。於是他們就祈求創世者-奧加神(Ouga)使地球只是白天而沒有黑夜。

這位創世者聽到他們的聲音後,就真的使黑夜停止了,整個時間只是白天。

很快,森林就長得非常的茂盛,這樣就很難找到行走的路了。人們在田裡幹活也變得很費力了,因需要長時間在玉米地和其它莊稼地裡除雜草。

持續不斷的白晝使天氣變熱了,就越來越熱。人們開始感到難於入睡,脾氣也變得不好了,相互之間就發生爭吵了。


谷底牧馬 (麝影/攝影 大紀元)

山谷放馬 (麝影/攝影 大紀元)


叢林深處的人家 (麝影/攝影 大紀元)

小馬駒與農舍 (麝影/攝影 大紀元)


雪松和農舍 (麝影/攝影 大紀元)

看家狗 (麝影/攝影 大紀元)

過了一段日子後,人們認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切諾基人就再次祈求創世者。

「請您,」他們說道:「我們要求整個時間為白天,為此我們犯了一個錯誤。現在我們認識到全部時間應該只是黑夜才好。」

創世者躊躇著這一新的要求,但考慮也許是人說的對,儘管創造的一切均為兩面......白晝與黑晝、生與死、好與壞、好時光與那饑荒期。創世者愛人類,於是就決定按照人的要求將整個時間改為黑夜。

這一來白晝沒有了,大地一片漆黑。很快農作物也停止生長了,天氣也變得很冷。人們將大量的時間用來拾柴火取暖。人們看不見,沒法出去打獵物,地裡的農作物不長也就沒有糧食吃了,於是人類就處於寒冷、虛弱、嚴重的飢餓之中,還死了許多人。

那剩下的人又聚集在一起再一次祈求創世者。「救我們的創世者呀,」人們哭泣地說:「我們又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一開始您創造了正確的白天與黑夜,那是對的。我們請求您寬恕我們,仍按照以前那樣造出白天與黑夜來。」

創世者也再一次聽到人類的祈求,就再一次按照人類的要求,恢復了當初的白晝與黑夜的天氣來。每一天均由明亮與黑暗劃分,氣候變得更加美好了,而農作物也開始生長了。獵物豐富容易打獵,人類有了大量食物,疾病也少了許多。人人都與人為善相互尊重。這是多麼好的方式生存,人類感謝創世者為他們創造的生活和需要的食物。

創世者接受了人類的感恩,同時也高興地看到人類又露出了微笑。然而,在長長的黑夜期間許多人失去了生命,創世者為黑夜奪取了的人命而感到很抱歉。為了使人類有精神寄託,創世者造了一種新樹,此樹就叫雪松。


鄉村小學 (麝影/攝影 大紀元)

山谷一景 (麝影/攝影 大紀元)


農家宅房 (麝影/攝影 大紀元)

農機工房 (麝影/攝影 大紀元)


路邊蘆葦 (麝影/攝影 大紀元)

路邊野草 (麝影/攝影 大紀元)


茂密的叢林 (麝影/攝影 大紀元)

山谷樹林 (麝影/攝影 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靜謐地坐落在納拉甘西特灣(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國羅德島紐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將原本幽靜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壘。取名「小屋」(cottage)是為了對早期木瓦風格(shingle style)避暑別館的尊重。但事實上,這是一棟「適合王后」居住的頂級豪宅。
  • 哥特式雕塑家在創作每一件作品時心懷上帝。他們精心雕塑的作品描繪了聖經與聖徒們的生活,成為教堂建築中重要的一部分──將上帝的訊息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 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Hosios Loukas Monastery)位在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西坡,靠近希臘中部古城斯泰里斯衛城(Acropolis of Steiris)。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群可說是十一世紀拜占庭建築的瑰寶,公認是希臘拜占庭藝術第二個黃金時代(或稱中世紀拜占庭建築風格)最引人注目的典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