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大過院長的「長」們 應當一次患者

曾穎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7月25日訊】「原以為自己在醫院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對醫院的流程、業務等都很熟悉。這回當了一天患者,看病不托關係,沒找熟人,才體會到患者看病有多難!」7月20日,京城19家大醫院的院長聚在一起,交流著自己體驗「當一天患者」後的體會。(7月21日《北京日報》)

僅僅是換了個角度,19家醫院的院長所看到的醫院,就與平日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樣了:迷宮一樣的科室分佈、掛號難、候診時間長、檢查預約時間久、就診時間短、醫院停車難、服務態度冷漠、醫生護士超負荷工作……

從院長們「深有感觸」的各種感嘆可以看出,他們作為患者與作為院長,所看到的情況是大相逕庭的,這也許就是角色互換的魅力所在,換位之後,互相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再來思考問題,增進瞭解,促進溝通,並最終達成事物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所有角色互換遊戲的共同主題,也是各類電視小品長用不衰的經典橋段。

但與那些以逗人發笑的小品不一樣的是,這種戲劇性情節的趣味性是否與真實性能夠協調?小品中的開車人不知道交警的辛苦;迷網學生娃不知道老媽的辛苦等情節,都有其為逗人發噱的藝術誇張成分。而在現實中,醫院院長每天雖然不需要親自去排405分鐘隊看20分鐘的病,但對醫院存在的諸多問題,不可能如在真空裡一般的充耳不聞,必要等到一次「變形記」式的體驗,才如雷貫頂,恍然大悟。如果真是那樣,那就顯得太脫離實際情況了。這種天馬行空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管理,顯然是不妥的。如果循此邏輯,需要親自到醫院去當患者體驗並找出問題,再一一解決的人員就多了。但這樣,解決問題的機遇,反而顯得更偶然,而非制度化了。

真實的情況是,每家醫院的院長甚至更高級別的「長」們,對群眾看病難的具體細節,要有長期性的感同身受的體驗,這種體驗,可以來自直接的「當患者」的體驗,也可以形成某種檢驗考察制度和意見反饋渠道,將暴露問題,由「或然」變為「必然」,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人民群眾看病的難點和痛點,使他們身心俱悅地從醫院進出。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曾穎: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
曾穎:吃交通事故飯的人
曾穎:群眾感謝逯軍背後的不幽默邏輯
【方醫生隨筆】每天祈禱為甚麼還極度恐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