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正梁中西医园地 】李时珍也是一位文学家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 ,

李时珍,字东壁,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生活于公元1518-1593 年(明正德十三年─万历二十一年)。祖父为铃医,父亲李言闻,字子都,号月池,为当地名医。李时珍十四岁中秀才,二十三岁以后放弃科举决心从医。

李时珍钻研医理,汲取百家之长,而且医德高尚,所以声名鹊起。曾被楚王府聘为奉祠正,并掌管良医所事务。后又被荐举到北京太医院任院判,但其任职仅一年多便托病辞归。

李时珍的著作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

李时珍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同时兼有诗人和文学家的才华。他的著作中,经常引诗咏药,别有风味;描绘药物特性,妙语联珠。文字训诂造诣颇深,方言、转语,顺手拈来,运用自如,文学素养令人钦佩。

一首七言律诗,题为《吴明卿自河南大参归里》。吴明卿为李时珍知己,兴国(今湖北阳新县)人,同李时珍隔江相望,交谊甚笃。吴明卿因抨击奸相严嵩而遭削职还家,李时珍以此诗慰借故人,诗云:

青锁名藩三十年,虫沙猿鹤总堪怜,

久孤兰杜山中待,谁遣文章海内传?

白雪诗歌千古调,清溪日醉五湖船;

鲈鱼味美秋风起,好约同游访洞天。

诗中对吴明卿为官30年,刚正不阿而遭罢官,深表同情;安慰他与其兰杜孤芳于山中,何如吟诗为文传之海内?日醉五湖,诗传千古,远比混迹官场清高;约二三好友朝夕同游,共馔鲈鱼,信为人生乐事。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为了说明药物产地、性味、主治的特点,经常引用名家诗篇。全书引诗咏药有数十处之多。李时珍常引《诗经》名句,证明某药早已为人注意。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张籍、王维、苏东坡等人的作品,或引全诗,或引名句,顺手拈来,阐明药性药理。

薤是韭蒜一类蔬菜,性味有人说是温,有人说是冷。李时珍说明薤时,引杜诗其中:‘按杜甫《薤诗》云:“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衰年关膈冷,味暖并无忧。”亦言其温补,与经文相合。则冷补之说,盖不然也。’的确杜甫的诗句:“衰年关膈冷,味暖并无忧”,正是薤性温补的有力明证。读了以后令人印象深刻。

百合,其根如蒜,《名医别录》注明它有止泪功效。李时珍引用唐代王维诗云:“冥收到百合,真使当重肉。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送别之时,孤帆远影,珠泪纵横,冥收百合,以备止泪,是很自然的。名人诗句,验证百合止泪之功,格外生动。

上述谈到百合可止眼泪,而车前子则可治眼病。唐朝诗人张籍的诗被李时珍引用。诗云:“开州五月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惭愧文君怜病眼,三千里外寄闲人。”李时珍看中此诗的药学内容:(1)车前子有治眼良效;(2)以开州产者最佳;(3)以五月采收为宜。

萝卜,又名莱菔,可治大麦面毒。《本草纲目》引用一首民间歌谣来证明。《洞微志》载一故事,齐州有人病狂,说在梦中见一红裳女子引入宫殿,小姑令歌,歌云:“五灵楼阁晓玲珑,天府由来是此中,惆怅闷怀言不尽,一丸萝卜火吾宫。”后经道士点明,此人犯大麦毒作病,以药及萝卜治之果愈。道士得秘方,编为歌谣,故神其说。李时珍特别抄来,以备医家参考。

《本草纲目》的《鹿茸‧发明》一条,引用《澹寮方》所载一首道人所唱的民歌,着明“斑龙丸”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运虚痢之效。歌曰:“尾间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漫说。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当年此方一出,朝野遍传。李时珍在《鹿茸‧附方》中详载斑龙丸的构成药物,主要成分为鹿茸、鹿角胶、鹿角霜。

《本草纲目》引用的咏药诗歌,远不止此。引用欧阳修诗中谈银杏,杨万里诗中写枇杷,刘禹锡以诗咏枸杞等,使本草著作妙趣横生。

李时珍为描述菊花的特点及药用功效,写了一篇菊花赞:

“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 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黄者入金水阴分,白者入金水阳分,红者行妇人血分, 皆可入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宜乎前贤比之君子,神农列之上品,隐士采入酒盅,骚人餐其落英。……钟会菊有五美赞云: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露吐颖,像贞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

文中揭示菊的生长特点、气味特性、药用价值,旁及菊的多种用途,引用前人赞菊妙语,字字珠玑,韵味无穷。

《本草纲目》的《枸杞‧发明》中关于枸杞根、苗、子药用价值的记述,写得也很别致:

‘按刘禹锡《枸杞井》诗云:“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清泉药有灵。翠盖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又《 续仙传》云:朱枟子见溪测二花犬,逐入于枸杞丛下,掘之得根,形如二犬。……据前数说,则枸杞之滋益不独子,而根亦不止于退热而已。但根、苗、于气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无别。盖其苗乃天精,苦甘而凉,上焦心肺客热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肾虚热者宜之。此皆三焦气分之药,所谓热淫于内,泻以甘寒也。至于子则甘平而润,性滋而补,不能退热,止能补肾润肺,生津益气。此乃平补之药,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分而用之,则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则一举两得。’

文中引出文学家刘禹锡的咏药诗,次引野史记述,然后对子、根、苗分别予以论述。

李时珍对泽兰与兰草,区分写道:

“兰草、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兰草走气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虫辟恶,而为消导良药;泽兰走血分,故能治水肿,涂痈疽,破瘀血,消症瘕,而为妇人要药。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伏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

兰草与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是异中之同;兰草走气分,为消导良药,泽兰走血分,为妇女要药,是同中之异。

《本草纲目》对艾叶的辨别也是非常清楚:

“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辛热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 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去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 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痾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苏恭言其生寒,苏颂言其有毒。一则见其能止诸血,一则见其热气上冲,遂谓其性寒、有毒,误矣。”

苏恭是《唐本草》的作者,而苏颂是宋代人,与同时代的药物学家林亿等编辑补注了《嘉佑补注本草》一书,校正出版了《急备千金方》和《神农本草》,在此基础上,独力编著了《本草图经》二十一卷。苏恭、苏颂皆是有名的学者,但李实珍仍指出他们写作本草时的错误,既有文采,又富科学性,读之引人入胜。

李时珍可同汉代张衡、晋代葛洪、宋代沈括媲美。张衡精通天文和机械制造,同时又是才华横溢的词赋家;葛洪长于医药、方剂研究,在医药学上贡献突出,同时善于骈文,《抱朴子》一书的文采,在古代科学著作中,罕有其匹;沈括可谓样样精通的人物,对古代科学技术无不娴熟,而其诗词文章,亦属佼佼者。李时珍这样杰出的人物诞生于16世纪的中国,确实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