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吞胶囊 揪出小肠病灶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10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台北报导)许多民众一听到胃肠道内视镜检查时,就会害怕,因为做检查时必须将一条长长的管子由嘴巴进入体内,过程令人很不舒适,一粒像小拇指一节大小的胶囊内视镜,可以免除做小肠内视镜的痛苦,轻松完成小肠内的繁复检查。由于此项检查,健保并未给付,民众必须自费约4至5万元。

国泰医院肠胃科医师洪志圣表示,人体消化道中,小肠位在腹部中段且长达6公尺,因此过去这个器官一直是难以用胃镜、大肠镜等内视镜完全探视清楚,是消化道中最难诊断疾病的部位,但近年来拜胶囊内视镜所赐,让小肠疾病不再难以确诊。

洪志圣说明,胶囊内部有电池及镜头,每秒钟可照2张照片,加上电池续航力约8个小时,总共约拍摄5万张照片,再经由超高频方式传输到体外的接收硬碟,医师将这些储存在硬碟的照片下载到电脑中,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灶。

58岁林先生近两个月来连续出现3次黑便,且合并肚子痛,经胃镜及大肠镜检查都查不出出血原因,直到胶囊内视镜检查怀疑远端小肠肿瘤,后续经开刀、病理化验确诊为较罕见的远端小肠淋巴癌。

洪志圣表示,目前约有100位病人接受胶囊内视镜检查,这些病患大部分均经过胃肠镜或传统小肠X光及电脑断层的检查后,仍找不出出血、腹痛或不明原因贫血的成因,所幸经胶囊内视镜检查后,有高达8成的病患可在小肠内找到怀疑的病灶,并进一步接受治疗。

由于小肠疾病与其他肠胃道疾病症状相似,洪志圣提醒如有腹痛、解黑便或不明原因贫血,且经胃镜、大肠镜、电脑断层、血管摄影等各种检查均找不到病因,则很可能是小肠疾病,可利用胶囊内视镜确诊,不过这项检查健保不给付,患者得自费。

他说,患者吞下胶囊2、3小时就可以一点喝白开水,不能喝牛奶或饮料,避免影响检查,等到4个小时后,可以吃点稀饭面条等食物。吞下胶囊隔1、2天就可自然排出。

他指出,阻塞性肠道疾病、孕妇、装有心律调节器的民众,不适合用胶囊内视镜做检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