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吞膠囊 揪出小腸病灶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0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許多民眾一聽到胃腸道內視鏡檢查時,就會害怕,因為做檢查時必須將一條長長的管子由嘴巴進入體內,過程令人很不舒適,一粒像小拇指一節大小的膠囊內視鏡,可以免除做小腸內視鏡的痛苦,輕鬆完成小腸內的繁複檢查。由於此項檢查,健保並未給付,民眾必須自費約4至5萬元。

國泰醫院腸胃科醫師洪志聖表示,人體消化道中,小腸位在腹部中段且長達6公尺,因此過去這個器官一直是難以用胃鏡、大腸鏡等內視鏡完全探視清楚,是消化道中最難診斷疾病的部位,但近年來拜膠囊內視鏡所賜,讓小腸疾病不再難以確診。

洪志聖說明,膠囊內部有電池及鏡頭,每秒鐘可照2張照片,加上電池續航力約8個小時,總共約拍攝5萬張照片,再經由超高頻方式傳輸到體外的接收硬碟,醫師將這些儲存在硬碟的照片下載到電腦中,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病灶。

58歲林先生近兩個月來連續出現3次黑便,且合併肚子痛,經胃鏡及大腸鏡檢查都查不出出血原因,直到膠囊內視鏡檢查懷疑遠端小腸腫瘤,後續經開刀、病理化驗確診為較罕見的遠端小腸淋巴癌。

洪志聖表示,目前約有100位病人接受膠囊內視鏡檢查,這些病患大部分均經過胃腸鏡或傳統小腸X光及電腦斷層的檢查後,仍找不出出血、腹痛或不明原因貧血的成因,所幸經膠囊內視鏡檢查後,有高達8成的病患可在小腸內找到懷疑的病灶,並進一步接受治療。

由於小腸疾病與其他腸胃道疾病症狀相似,洪志聖提醒如有腹痛、解黑便或不明原因貧血,且經胃鏡、大腸鏡、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等各種檢查均找不到病因,則很可能是小腸疾病,可利用膠囊內視鏡確診,不過這項檢查健保不給付,患者得自費。

他說,患者吞下膠囊2、3小時就可以一點喝白開水,不能喝牛奶或飲料,避免影響檢查,等到4個小時後,可以吃點稀飯麵條等食物。吞下膠囊隔1、2天就可自然排出。

他指出,阻塞性腸道疾病、孕婦、裝有心律調節器的民眾,不適合用膠囊內視鏡做檢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