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画家

怀抱心宇—罗芳的创作心路历程

写于2010年国立台湾美术馆个人创作展
罗芳
font print 人气: 41
【字号】    
   标签: tags: ,

我喜爱自然,常涉足名山大川之间,阿里山、玉山、黄山、大行山,雅鲁藏布江、鸭绿江、长江、黄河、渤海、南海等等不胜枚举,在旅途中相机画笔总不离手,就怕遗漏美景于万一,当停下脚步,眼前情静悠然,思绪沉静,心领神会,却总能体会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心境,而怡然自得。

天地与我并生

记得有次旅游黄山在飞来石上,居高临下面对群山,坐究四荒,拿出画具.提笔作画,悠悠然而不觉时间的飞逝,刹时已近黄昏,本还有一、二游客周旋左右,猛回头才发现只剩我一人独留石上,当时薄暮低垂,停滞的气流层层围绕山巅,时间、空间、均已失去意义、顿时万籁俱静,仿佛我已不存在,感受到我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达到心旷神怡忘我的境界,外界宁静,心中却填然鼓之,更觉天地宽阔、展开犹如大鹏的双翅,拥抱天地入怀,久久不能回神;幸有挑包小童的催促,否则怕要迷失山中了。今年八月与亲友一行,畅游青海、西藏,本以为西北边境的高原地带,春夏已过,应已显现秋季的缤纷山色,哪知一到青海,翠绿蜿蜒的山脉,满眼无垠的黄菜花田,碧蓝无波的“大错”(高山湖泊),举头靛蓝的青空,层层变幻的云朵,真像到了天境。及至西藏,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峰峰相连高耸入云的群山,山顶终年不融的雪岭,白色厚实的冰川,包含着隽永不逝的情怀,颤动的心胸,仿佛人已融入画中,归来奋笔疾画,欲将胸中块垒一吐为快,遂画成了数张《青藏风光》,然而总是觉得道不尽心中的环宇。


《峻岭骋怀》 Relaxing in the Mountains, 2001, 150×540cm, 画布、墨、压克力颜料, 走过了云南的“玉龙雪山”,也到过台湾的“玉山”,更看过西藏的峻岭,雄伟的山峰,壮硕的令人窒息;然而大气的回荡,加上温馨的阳光,予以天地明浩大无限的境界。(图片:作者提供)

抽象意识的具象表现

老子道德经中第二十一章“恍恍惚惚,其中有象”他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是无所不在,即在有形,也在无形,我以一位绘画者的体悟来说,在创作时将实像空灵化,将自然万象的景物付于不同与一般人认知的意涵,将视觉常规的透视、比例、色彩等主观化,加入自我的想法,用绘画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想像,就有如石涛的题画诗所说“天地浑然一气,再分阴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齐白石也说:“太似则媚古,不似则欺世。我的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创作时将抽象意识作具象的表现。儒、道、释中的哲学思维,一直影响我很深,这也正是我所为要掌握的中国精神之所在。观乎今世,都会市区的高楼大厦,栉比相邻,身处玻璃帷幕中,足不出户间隔着玻璃的景物,总显得与自然的疏离,在观景之余,却呼吸不到天地间清新之气,这岂能将天人合一之道蕴涵于胸,表现于画中。


《霈霖》 Rains , 2005, 68×25cm, 宣纸、墨。(图片:作者提供)

《古木逢春》 Old Trees in Spring, 2009, 137×70cm, 宣纸、墨。(图片:作者提供)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禅宗谈修禅的三个层次,参禅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参禅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却又是回归到自我的心境“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我将之引用在绘画的创作层次上,如是说:再没学画之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山水有其原有的造形,在学画之后,经过面对山水写生的认识,及对古人笔法的对证后,会了解到山石、林木的结构及组织纹理,江、河、湖、海的不同特性,此时已达非山非水的层次,然后在创作时利用自然景象,描写内心的感受及理念,此时虽为山水,却达到格物以致知的学理,表现是自己的气度、胸襟、高度及广度。没有外在的一切,就显不出我的存在;没有我的存在,又怎能肯定外在的一切呢?已达返璞归真的最高境界,庄子曾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异,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故视觉艺术的绘画,在画面上岂须文字的辅助,随着天地的千变万化,配合天地的灵妙精纯,已可达到的全然美妙。如以文字书法的加入,则是文人的领域了。北宋苏东坡、黄山谷一派的出现,因文人诗画兼善,便无碍在画面上题咏,造就了元、明、清文人进入画界的领域,将中国绘画引导入诗书画一体的必要性,赵松雪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应知书画本来同。”将绘画局限于书法的格局中,然而北宋范宽的《谿山行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郭熙的《早春图》对崇敬自然的庄严性,及画家胸襟的开阔,又岂能因无诗词的伴随与落款于树丛石上隐密处,而损其画格呢?


《圣山飘雪》 Snowing on the Holy Mountain, 2009, 72×140cm, 宣纸、墨, 西藏色彩缤纷的“经幡”,飘散在空中,处处可见,这种随着风向天神的祈祷,着实让我们惊艳。(图片:作者提供)

此次承蒙国立台湾美术馆的邀约,举行大规模的个展,特此感谢。在我的人生经验中,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从事绘画的职志,算来已有五十年,在这人浮于事的社会,总显得愚钝无知,向来只知默默耕耘,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到今日,对名与利我不去追寻,但很自然的到来我却感觉无上的欢喜与感激,我重视的是,能否将我心中意念之万一,表达在我的作品之中,这次展出是一个起点,我将继续努力寻求自己更深层的体悟,以便将来有更丰富的展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综合报导)中国当代画家吴冠中昨日在北京病逝,终年91岁。吴冠中是中国画坛大师级代表。本月初其一幅画作《长江万里图》,以5,712万元人民币成交。他晚年对中国美术界诸多不良习端发表了批评。
  • 捷克女画家苏若水女士,自24日起至8月7日止,在由钜艺术中心举行水墨画展。展出画作是苏女士于1999年返回捷克后10年间的创作,经由其笔触来追怀过去曾经对祖国捷克失落的记忆。
  • (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嘉义报导)在新港文化馆‧25号仓库里,杨晖左手点了一根烟,右手执起画笔,只见他聚精会神、瞪着大眼、快速来回地望着现场的模特儿─新港田妈妈火鸡休闲农场的主人杨秉华与画布间,时而紧皱眉头、奋笔挥洒;时而钝笔收锋、捻墨再起,再下笔锋回气转、润饰厨师帽上的火鸡羽毛,而后落款收笔。只见他微微吐了口气,左手的烟燃成长长的灰。
  • 首开屏东胶彩画教育先河,将胶彩艺术带进南台湾的屏东教育大学视觉艺术研究所退休教授陈英文,即日起至30日于屏东市巴比颂美学咖啡画廊展出30幅胶彩水墨创作展;作品多取材生活,以厚实重彩加上金、银箔表现,风格有别于传统胶彩工笔画,创新
  • 〈大纪元记者宋顺澈台湾台北报导〉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即日起至2月27日止,于新北市艺文中心艺廊展出“陌生‧墨声-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日间硕士班97级班展”,将展出12位同学的水墨、书法与篆刻作品近60余件,欢迎喜爱艺术创作的民众前往观赏!
  • 府城艺术瑰宝~书画家许朝森先生虽已高龄七十七,却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纯真的本性,他的画一气呵成、力道十足,活泼的构图与自由的笔触,充满着青春活力,对一位沉浸水墨世界一甲子的他来说,时间历练出他精练纯熟的笔力,随游历世界各国的行旅,留下乱皴风景的千百种风情!
  • 善于营造古意山水的“水墨行者”何木火,这次以“拥抱台湾之美 玄妙之音”为主题,在台中葫芦墩文化中心展出作品。画作中,怀旧的山城风貌,无烟尘的意境山水,以及具历史价值的文明古迹,犹如老故事般值得中部地区艺术爱好者前往欣赏,展期从3月12日到4月3日。
  • (大纪元记者彭瑞兰台湾新竹报导)前法国大使夫人贡林蕾娜勤学、有恒心的苦修书画艺术,1986年完成巴黎国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1999年获颁美国世界文化艺术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