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 从此刻开始

作者:宋怡慧(台湾/ 高中教师)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又到薰风袭来的别离时节,此时的我,总会沾染触景伤情的情绪。生命迢长之旅,不论在独步或同行的时刻,总有出现许多惊喜与美丽的风景,端看你如何去观览?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懂得挥洒才华与创意,为自己立下的志业努力实现着。吴宝春用柔软的身段成就不凡的面包王国;严长寿用垃圾桶哲学缔造饭店之父的荣耀。他们的成功不是课室内的成绩表现,而是他们在面对人生挫折之时,懂得及时转弯,学会肯定自己的价值,转出自己的一片天,也成为行行出状元的典范。

孩子们,当十二年国教列车启动的此刻,老师期待你们能在课室中,悠游于知识的苍穹中认真学习,并提升自己的阅读习惯,建立良好的品德与生活态度,进而拥有人生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你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老师希望你们看重自己的多元价值,从心出发看到自己的多元才能,懂得用心倾听自己心灵真正的声音,改变自己,就从此刻开始,也感谢你们愿意让老师陪你们走一段,这年轻多娇、青春无敌的美好时光。

热情 造就人生多种可能性

一个有热情的人,能造就人生多种可能性。他可以看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亮点,找到自己人生舞台的自信,不会被缚绑在分数的牢笼中;不会被羁绊在符号数字的枷锁中。记得有个孩子的数学分数总是不及格,却很有写作、涂鸦的天分。长大后,他成为畅销的旅游作家,背着相机四处小旅行外,也用镜头捕捉城市乡间、大街小弄之美。他在旅行走踏的时光罅缝中,找到旅游书写的灵感,把他悠游在浩瀚天地之间,品啜到大有美的人情味,变成写作的养分,让许多年轻人开始喜欢用“壮游”的方式,找到自己与土地之爱连结的价值,也影响了许多人对生活旅行的态度与观察。

孩子,一个小小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一个数学考不到59分的学生,用他的态度与能力,勇于改变自己的困境,造就自己无限可能的未来。也提醒着我们:“成就每一个孩子是老师终生努力追寻的志向与目标。”

如果你问我:“教育有什么令人流连忘返、孜孜矻矻的地方?”我会斩钉截铁告诉你:“是对孩子的一份爱,相信他们会出人头地的执著;是一份对孩子的情,协助他们会适才适所的努力。”老师爱上教育,从发掘孩子的独特亮点开始,学生爱上学校,从喜欢自己的与众不同开始。当我站在教室的长廊边眺望着你们,在校园中穿梭的熠熠身影,是这样可爱与自信,快乐与傲然。你们可知?老师的心竟满溢着成就感与愉悦感,感动着。

孩子,毕业快乐!谢谢你们尽情挥洒的年轻色彩,为丹凤高中的校园洒落一份美丽的粉嫩光阳,留住一抹自信的骄傲,在每个丹凤高中的角落中,让我一走过,就嗅闻到这芬芳的气息,香馥美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嫣红的凤凰晕醉之后,我将静静的离开,正如我悄悄的来到。
  • 一个令人雀跃的清晨,有点晨雾,又有点水珠,处处充满生机,阳光露出可爱的笑容。每天一早能看到和煦的阳光,何尝不是新生的一天,喜悦的一天?当我们改变心态,每天存着感恩的心,把握当下,感谢上天每日都赐给我们新生命,让自己安然地完成每一天的工作或任务,甚至还有空暇时间充实自己的心灵,或将心得分享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 前阵子台北有一位国小教师撰写〈全班都零分〉一文,文中提到:“你本来就有价值,和老师的评分无关,你本来就有价值,不管别人怎么评你。”
  • 已经俯趴在桌上整整一节课了,任我千呼万唤、再三催促,她还是无动于衷……
  • 美感教育为五育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提升人们心灵,因此越来越受当今社会所重视。然而,近代“美”的概念受到误解,不但无法为人们带来美好,也对心灵的升华帮助不大,幸而神韵艺术提供一个典范,让人们能体验艺术的美与善。
  • 美感教育为五育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提升人们心灵,因此越来越受当今社会所重视。然而,近代“美”的概念受到误解,不但无法为人们带来美好,也对心灵的升华帮助不大,幸而神韵艺术提供一个典范,让人们能体验艺术的美与善。
  • 我喜欢当导师,因为带班就像带镜子。镜子能照到我脸上的污渍,带班能让我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
  • 曾经,一双满溢桀骜怒气的眸光攫住了我的心灵,是怎样的怅然凄凉,让他得用茕孑孤寂来隐身自己的良善?曾经,一双挥舞暴戾仇怨的手臂圈住了我的步履,是怎样的无助落寞,让他得用决绝背弃来铭刻自己的青春?
  • 又是一个学期结束了,当听到耳边再度响起萨克斯曲《回家》,心中还有些恋恋不舍。考完试后,学生离校,昔日热闹的教学楼忽然显得格外冷清,在窗前伫立片刻,曲终人散之时,安静的时光,总是带给人丝丝惆怅,一切终将过去,成为过往,而在这个过程里,还剩下什么?
  • 突如其来的周末研习公告,在前一天发布,闹得办公室里议论纷纷、人仰马翻。一阵喧哗过后,兀自寻求解决的办法,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个人似乎都成竹在胸,各有一套因应之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