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获钢琴大奖 德国老师:人格成长最重要

文婧德国
font print 人气: 634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4年08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文婧德国报导)Claudia Henninger早已不再数她学生的获奖证书了,因为已多得数不过来了。九十年代中开始,她不断地把学生们送上德国和国际的钢琴比赛舞台。对她来说,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帮助这些年轻人在人格上成长”。

了解德国社会的最佳途径——大纪元欧洲生活网。

将学生推向钢琴比赛的舞台

当Henninger 第一次将学生送到“青少年音乐比赛”(Jugend musiziert)的赛场上时,她并不知道结果会怎样。这是一项在德国非常普及的青少年乐器和声乐比赛,分为地区、联邦州和全国三个级别。结果这名学生在地区和联邦州级别的比赛中表现优异,成功晋级全国比赛。

这以后的将近20年里,几乎每年Henninger都送学生参加比赛,拿回数不清的奖状。2012年开始,她的学生在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崭露头角,比如Steinway钢琴比赛、慕尼黑Klavierpodium比赛、Bitburg钢琴比赛等。不到三年一共收获八项奖。

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是一个三重奏组(钢琴、黑管和大提琴),这三个只有十五、六岁的中学生不仅夺得其年龄组第一名,而且还战胜了高年龄组的参赛者,赢得了在希腊举办巡回音乐会的机会。中学生能够举办巡回音乐会,这是极其少见的。

短时间内让学生释放光彩

这些获奖学生在转到Henninger门下前,大部分从未参加过比赛。到Henninger这里很短时间后,他们就在比赛中接连得奖。她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12岁的德国男孩Maximilien Hauck只上了三次课,就感受到了不同。每年暑假,Henninger都会在美茵茨附近举办一个青少年钢琴大师班,三天时间里,每个学生每天上课45分钟,外加大量时间练琴。今年第一次参加班的 Maximilien说:“我学会了如何触键,比如手指不能机械地往下按,而是要有弹性,要滚动。另外,我学会了不再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弹,而是把音符看成一个整体,弹出一条音乐的线。”

他的母亲Silke也看到了儿子的变化,她说:“以前Maximilien弹琴的时侯手指僵硬,他很想弹好,但不知道如何去做。这次参加钢琴班,他学会了放松,弹得也更好听了。”

今年在四项钢琴比赛上获奖的中国男孩Leon接受Henninger的辅导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他的父亲说:“在音乐理解方面,Henninger女士教得更细致,她有一套教孩子理解音乐的方法。”

七岁的中国女孩Victoria总是把一支曲子弹得过于沉闷,其实曲子开头表现了欢快的感情,中间给人安静的感觉,之后又非常欢快。Henninger就让她回家按照这个曲子想出个故事来。Victoria第二次上课时讲了一个故事:一只小土豆赶火车,很快地在路上往前滚,到了车站,它坐在凳子上安静地等待火车到来。车终于来了,小土豆跳上火车,欢快地奔向目的地。从此以后,那个曲子她就弹得活泼生动了。

音乐比赛到底有什么好处?

参加比赛是否有好处?不同老师有不同看法,Henninger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在音乐上有一定天分,并愿勤奋练习,那么比赛对他来说有很多好处。

比赛带来的最大益处是,“能让孩子非常熟练地弹奏好几个有难度的曲子,技巧上的完美是自由演奏音乐的前提”。

Henninger举例说:“假如一个钢琴家一年举办70次音乐会,同样的曲子会演出70次,如果一个孩子也有70次演出机会,那么可以想像,第71次时,他会弹得多么得心应手。这就是我送学生参加比赛的主要目的。”

在每年Jugend musiziert比赛前,她都会组织三四次小型演出,所有学生都上台把比赛曲目弹一遍。表演中学生的专注度和平时练习完全不一样,上台次数越多,比赛时就越不会紧张。

另外,“这个年龄的孩子在所有方面都喜欢和别人较量,为了取胜,他们会更努力地练习,”Henninger说:“顺应孩子的特点才能教好课。”

“通过比赛也可学习如何对待挫折。例如比赛后学生自我感觉很好,但评委却没给他奖,那么他就得学着接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同时思考评委为什么会看法和他不一样。他得决定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还是配合评委改变自己。另外,他也可以学习到,没得奖照样可满怀兴趣地接着弹琴,因为得奖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参与。”Henninger认为,在人生中,失败、被别人看低的事时有发生,钢琴比赛是个非常好的人生课堂。

“钢琴就是我的生命”

“直到今天,我都对练琴充满热情,结束时我总是想,太遗憾了,又得停下来了。钢琴就是我的生命。”Henninger说。她今天已快50岁了,但是面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嘴角总是挂着温暖的笑容,当她谈起钢琴时,镜片后的眼睛中闪烁着年轻人般的激情。

Henninger好像是为音乐而生,小时候听配乐故事时,其他孩子都聚精会神地听故事,只有她将全副注意力放在听配乐上。

八岁时Henninger开始学钢琴,自那以后,她就经常被“美丽的音乐”感动得落泪,钢琴为她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伴随她走过大半人生,她也把她对钢琴的热忱传给了学生们。

钢琴家当老师

Henninger从小就想当老师,毫不奇怪,酷爱钢琴的她最后成为钢琴老师。但只有当老师的愿望和对音乐的热爱,还无法成为优秀老师。如果自己不是钢琴家,教出的学生也很难有成为钢琴家的潜力。在德国,钢琴家出身的老师不多,会教孩子的就更凤毛麟角,Henninger就是其中一个。

在法兰克福音乐学院,Henninger得到音乐教育硕士学位,主修钢琴。毕业后,她又考入科隆音乐舞蹈学院进修,得到音乐会钢琴家演奏文凭。这个学院在当时是德国最著名的院校之一,录取率1:140。

毕业后,她和一位单簧管和一位大提琴演奏家组成三重奏组,参加各种演出,录制的CD在古典音乐网上杂志《Klassik heute》中得到专家好评,称赞他们比名家的演奏更加清晰和有深度。

这样的音乐修为和演出经验,使得Henninger在做钢琴老师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几年钢琴课 改变学生一生

虽然教师本人的音乐修为很重要,但Henninger认为,这还远远不够。一个好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路。

最让Henninger有成就感的,不是那些弹琴最好的学生,而是一名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他非常有音乐天分,但他的父母并未认识到,这天分有可能改变儿子的命运。Henninger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说服他们支持儿子学钢琴。

这名学生后来考上音乐学院,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为他家族中第一个拿到大学毕业证的人,现在他已成为钢琴家。

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受益一生

对于Henninger来说,教学生的目的不是夺得奖项,而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她说:“我教给他们的是,不仅要勤奋练习,还要制定计划,有强烈的想达到目标的愿望,从一开始就要学习交流的艺术。学钢琴是培养这些品质的好机会。”

Henninger的一名学生曾获得德国钢琴比赛一等奖以及一个国际比赛奖,她后来没有进大学钢琴系,而是学习法律。在去一家著名律师楼面试时,她和那里的老板很快就谈到了音乐,因为他拉小提琴。对于这位懂音乐的雇主来说,这些钢琴奖说明,这名应聘者有持久力、纪律性、个性、同时也能与人合作。学钢琴,给她带来一生的益处。”

中国家长“坚持不懈、追求完美”

“中国人非常能够坚持,不怕失败,如果一次比赛中孩子失利了,中国家长不会对孩子说:‘我们不再参加比赛了’,而是问:‘下一个比赛什么时侯?’”Henninger还经常从中国家长处听到这样的话:“我儿子弹得很好,但他可以弹得更好。”这种想做得更好的强烈愿望给Henninger留下深刻印象,她也因此非常喜欢教中国学生。

“但是我也看到,中国人太追求完美,以致于不给自己喘气的机会。比如暑假时,中国家长要求孩子学很难的长曲子。但搞音乐需要一定的间歇停顿来培养创造力。学艺术不仅要靠练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有自我个性的人,诠释音乐需要创造力。”Henninger说。

当Henninger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时,她常会鼓励他们在脑子里想出一幅画面,但有些中国家长问:“请说得具体些,这个音应该强还是弱?”

Henninger认为,这种思维模式是错的,孩子无法成长,没有自己的理解只能成为技艺高超的抄袭者。“如果能把中国人追求完美的精神和创造力结合在一起,就太棒了!”

目前Henninger的学生中有将近一半人是中国学生,其他一半来自德国或东欧家庭。“我觉得混合起来比较好,因为大家可以互相学习,”Henninger说。

十年前后中国学生和家长的对比

Henninger认为,这些年中国人也在变化。“十年前,中国学生的父母总是两个人一起跟孩子上钢琴课,孩子也非常听话,说练多少遍就练多少遍。学校放假时没有钢琴课,但中国家长都在假期催促孩子加倍练琴,”Henninger说。

现在中国家长在这方面放松多了,只有一个家长来陪孩子上课。假期里,一些中国家长也不要求学生大量练习了,Henninger觉得这个变化非常好。她总结道:“但是有一点没有变,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中国人始终对音乐怀有极大的热情。”

谁能成为Henninger的学生

随着Henninger学生获奖越来越多,她的名声也在法兰克福和周边地区传开,为了能成为这个百里挑一的老师的学生,有些父母每周送孩子上课单程开车就要一个多小时。

要成为Henninger的学生,条件非常简单,看看她的学生就知道了,这些孩子年龄不等,文化背景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喜爱弹琴,热爱音乐。

Henninger说:“我只收喜欢弹琴并愿意练琴的学生,如果不是出自于对音乐的热爱,而是父母把弹好琴当作是良好教育的一部分,那么这样的孩子并不适合到我这里。”

辅导学生考音乐学院

Henninger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为了考上音乐学院而特地来接受Henninger辅导的。

“大约14岁之后,很多学生就有了比较清晰的目标,日后想上音乐学院,成为钢琴家,有些人会找到我这里,我会一直辅导他们到考上大学。我认为,上音乐学院时不能想着:看看我能到这里学点什么。而是要提前知道,我想学到什么,”Henninger说。

经她调教后的学生在大学钢琴系的学习刚刚开始时,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因为他们都已经得到了数个钢琴比赛奖,有丰富的上台表演经验,也都知道自己在大学里要达到什么目标,而且最后也都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唯一的“少年大学生”

“其实我是用教音乐系少年大学生的方式教学生,只不过我不在音乐学院工作,而是有我自己的机构‘钢琴论坛’(Klavierforum),有的学生想早些进入音乐学院,那么我就辅导他们参加少年大学生考试,有的愿意留在我这里,直到上大学为止。”Henninger介绍到。

著名的柏林艺术大学钢琴系几年前曾经收过一名八岁的孩子,他是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大学生。进大学之前,他曾跟随Henninger学过一年钢琴,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点石成金的例子。

这名学生是Henninger破例收的。他七岁时在德国地区性钢琴比赛Jugend musiziert中得到了最低分,但他的父母坚信儿子有着不同寻常的天分。在比赛中,他们听到了Henninger一名学生的表演,于是认定,Henninger就是最合适的老师。

但Henninger一开始拒绝了这个孩子,因为他年龄太小。但他的父母不死心,不断写信,还把孩子的照片寄给Henninger,想尽各种办法,最终打动了Henninger,男孩子成为Henninger最年轻的学生。

“他理解力非常强,思想极其活跃,音乐天分极高,也特别喜欢练琴,而且他的母亲为之付出巨大心血。一年后,他连续在两个著名的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八岁时,他考上了柏林艺术大学。”

不过Henninger强调,她收学生的年龄下限是十岁,只有在极少情况下才会放松要求。

Claudia Henninger女士主办的钢琴论坛(Klavierforum)的网页地址:www.klavierforum-ffm.de

责任编辑:余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B>德国每12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人上私立学校,而且人数逐年上升,新的私立学校也不断出现。各种私立学校在教育理念、上课内容、教学方式、学习重点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想送孩子去私校的家长应如何选择呢?我们每月将详细介绍一所德国私立学校,希望能够帮助家长们了解更多私校的情况,做出更好的选择。
  • B>导语:德国每12个中小学生中就有1人上私立学校,而且人数逐年上升,新的私立学校也不断涌现。各种私立学校在教育理念、上课内容、教学方式、学习重点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想送孩子去私校的家长应如何选择呢?我们在每月报纸的最后一期会详细介绍一所德国私立学校,希望能够帮助家长们了解更多私校的情况,以便您做出更好的选择。
  • (大纪元记者余平德国报导)德国大学位子紧俏,已不是新闻。两年前,德国取消了义务兵役制,再加上几个联邦州高中学制改革,从9年改为8年,双届毕业生流入社会,一时间,各大学的位子都紧张起来了,原来没有那么难拿的大学位子也开始吃紧了。而今年,北威州自己双届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同时走入社会,来自本地的压力异常强大。该州高校称,已做好迎接12.3万应届毕业生的准备。州教育部表示,高校可以提供足够的学习位子,但是不少科目的情况还是紧之又紧,如果学生分数不够过硬,就必须灵活处理,也许要放弃理想的学科。
  • (大纪元记者李晶德国报导)人们常说“知识就是财富”,德国高校信息中心HIS(Hochschul Information System)近期的一项研究印证了这一点。为了解受过大学教育者的就业情况,HIS对近五千名在2001年从高校毕业的人士进行了访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的人在毕业十年后失业,大部分人拥有满意的工作,收入一般在平均水平以上。
  • 近日,登载于新浪网的一篇博文提出了这样一个令所有中国大陆父母都颇为震惊的教育理念,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管这种教育理念与大部分中国父母的看法大相径庭,却并非是出于突发奇想,而是基于德国教育机构对孩子如何实现良性发展所做出的理性判断。新浪网的这篇博文引用了一位家长希望老师能额外教授自己高智商的孩子更多知识和课程,却遭到拒绝和反对的真实故事,向读者展示出了德国基础教育与中国大陆有所不同的一面。
  • 在德国学历较高找工作比较容易,不过,高学历并不保证收入就较丰,几乎1/10具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受雇者,时薪不到9.3欧元,几乎相当于政府在推动的时薪8.5欧元基本工资。
  • 德国音乐教育有悠久的良好传统,吸引全球各地精英到德国深造。根据音乐学院的资料,目前全德各地音乐学院的学生有40%是外籍生,专攻乐器演奏的学生中,外籍生更占了60%。
  • (大纪元记者文婧德国报导)外国人到德国免费上大学,好像是德国纳税人的钱白白给了外人,其实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留学生都给德国经济带来好处。所以德国政府的目标是,吸引更多外国人到德国上大学。
  • (大纪元记者萧轩台湾台北报导)马帝亚斯.奇许耐瑞特(Matthias Kirschnereit),被欧洲音乐重镇的各大媒体赞誉的德国钢琴家。“庆祝莫札特诞辰的新发现。”《新瑞士日报》、“绝佳表现力的音乐家,延续了德国钢琴演奏艺术的独特传统。”《法兰克福大众日报》、“一位敏锐、有思考性的音乐家。”《英国权威留声机杂志》。
  • 2014年3月23日,在柏林市中心波茨坦广场上Stage剧院前人头攒动,踏上红地毯上的观众现在不是去参加柏林电影节颁奖仪式,从周日开始,这个剧院开始上演神韵世界艺术团的演出。首场演出爆满,还有观众在场外等票,大提琴演奏者Mariane Zoephel女士有幸观看了第一场演出,她激动地说:“神韵的音乐是活的,有生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