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偏差儿童的辅导(十八)

没有“成人”的儿童
font print 人气: 107
【字号】    
   标签: tags:

作者:黄金源 (特教博士,儿童问题咨询专家)

一、主要候选人:

根据前述P-A-C 人格理论:一个人的人格应有三部分即是父母〈parent)、成人〈adult〉、儿童〈child〉等。成人的特征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成人意味没有责任感。

一个太负责任的父母很容易养成一个不负责任的儿童。父母对儿童关怀备至,事事为子女设想,将所有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没有让子女学习成长的机会,其结果是儿童不知道,也不愿意承担责任。太负责任的父母典型表现是:

(1)既使子女已经上了国中,仍然天天叫子女起床上学,担心子女迟到受处罚或漏失课业。
(2)每天晚上检查子女的书包,担心子女忘带学用品。
(3)指导子女穿什么衣服(担心子女感冒或穿着不当受人嘲笑)替子女整饰衣着(嫌子女服装不整)。
(4)每天检查子女的考卷的成绩及错误,还不断责怪说“这种答案错得太离谱!”
(5)子女一通电话赶快送学用品到学校;子女喊叫一声“妈!我的橡皮擦掉了”母亲赶快替子女找。

这种太负责任的父母大多来自:
(1)、中、上阶层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特别高,所以百般照顾,殷殷关切子女的学业成绩。
(2)、家族成员(伯伯叔叔小姑)过分杰出的成就,可能无形中形成一股压力,迫使父母对子女过高的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父母容易将眼光只专注在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将子女所有责任往身上揽。

二、主要的行为问题︰

(1)主要的行为特征:漫不经心
(2)表象行为是:
(Ⅰ)、不愿意承担应负的责任,如不写作业、不会整理书包、不会穿衣服、书桌弄得乱七八糟;早上不会自己起床、不吃早餐、不刷牙、不会自己穿衣服;卫生习惯不好、不洗澡、身体有臭味等等。
(Ⅱ)上学时经常忘带东西去上学;在家中忘东忘西、东西掉了也无所谓。
(Ⅲ)什么事都漫不经心:喜欢玩,常常不知停止;注意力不能集中,没有读书的欲望;作业不交;上课常常找不到课本的第几页;考试成绩不好无所谓。

三、处理对策:

1、好好规划子女应负的责任,并进行责任移转。父母应将家中或学校里儿童应负的责任列表,然后依据难易的程度,一一指导儿童学习承担责任。利用欣赏式及转播站的赞美,培养负责任的行为。

2、自然结果或合理结果。孩子若没有跌倒的经验,他便不会注意地上的窟窿。因为走路时,注意地上的窟窿,不是他的责任。

3、培养该生的成就动机。

(待续)@*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怀孕的母亲若吃不健康的饮食容易产下有行为问题的小孩,而小孩吃太多垃圾食物也会增加忧郁焦虑的比率,变得比较有攻击性与爱发脾气。
  • 14名辅导行为偏差青少年的志工,今天在台中市获颁“金舵奖”表扬,辅导青少年26年的吴嫦娥获个人特别奖。
  • 为主义兴起于1930年代。由行为主义推演出来的行为改变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修正儿童的偏差行为。行为改变技术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增强,运用增强物使行为增加;一是惩罚用于消灭不适当的行为。用一般的话说,就是红萝卜和棍子。用红萝卜诱导父母或老师所认定良好的行为;用棍子压制所厌恶的偏差行为。
  • 行为改变的主要途径是:了解行为者的目的,并教导他正向的行为,以达成其目的。一旦行为者能用正向的方法达成其目的时,自然而然会放弃原先的不正确行为。
  • 首先说明自卑感的来源,它与父母老师的管教有关,如果知道原因,父母或老师可以预防它的发生,这样可以大量减少行为偏差儿童的出现,预防永远胜过治疗。依据作者一生的体会,自卑感唯一的来源是生活上的挫折。
  • 自卑感的儿童类型之一,〈我不好,你好〉的儿童渴望被注意、关爱是其行为目的
  • 〈我不好,你好〉的儿童行为案例与处里方法。
  • 自卑感造成的行为偏差第二种类型〈我好,你不好〉的儿童: 吹嘘自己、打击别人以维持自尊是其行为目的。
  • 〈我不好,你不好〉的儿童:天地不仁、与汝偕亡是其行为目的。
  • 自卑感的儿童类型── “我不好,你不好” 的案例:自己觉得被别人欺负时,会情绪失控,乱踢、乱打,拿石头丢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发起脾气会怒骂老师,对家长有时也会大小声;整天看漫画书、打电动游戏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