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徐干学建“传是楼”留后代子孙

作者:秦如初

徐干学认为给子孙们留下可以借此增长知识、培养才能的精神食粮—书籍,这才是最聪明的举措。(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222
【字号】    
   标签: tags: ,

清人徐干学,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今属江苏)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的外甥。康熙九年(1670)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后一直做到礼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

从政治上看,徐干学的一生,并无多少政绩可言。有一次,户部郎中色楞额等人,向朝廷建议:禁用明代旧钱,一律改铸新钱使用。徐干学力陈不可采取这种办法,历朝以来,都是新旧钱混合使用,以利于百姓,不然的话,就会造成社会混乱。他又考证从汉代到明代新旧钱兼用的史实,汇集起来上奏朝廷,终于被皇帝采纳,没有禁绝旧钱。这件事可以算作是他的政绩之一。

而除此之外,作为一个文人,徐干学曾主持修撰过《明史》(任总裁官)、《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均任副总裁官)。又集唐、宋、元、明历朝解经之书,编成《通志堂经解》;纂集历代丧制,编成《读礼通考》等,在文化史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他一生中最值得称道的,要算是作为一个藏书家的事迹和贡献。

据史料记载,徐干学自幼就十分喜爱读书、抄书、藏书。到清初时,正逢战乱之后,徐干学除自己精心搜求外,还托门生故吏于各地代为搜集,所以“南北大家之藏书,尽归先生。”(黄宗羲语),藏书多达数万卷。

他特意精心建造了一座楼房,专作藏书之用。他收藏的各种图书,共装了七十二书橱。楼房建成以后,徐干学把自己的儿子们全都叫到楼上,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许多做上辈的人,都给子孙们留下田地钱财,但子孙们,却不见得能世世代代都富裕;也有的给子孙们留下金银珠宝,也未必能够世世代代保藏;还有的给子孙们留下亭台楼阁,后代却不一定能够世世代代保有。我并不想学这些人的榜样,我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遗产呢?留给你们的,就是这满屋子的图书!”

看来,徐干学认为给子孙们留下物质财富,并不是很明智的。给子孙们留下可以借此增长知识、培养才能的精神食粮—书籍,这才是最聪明的举措。

出于这样的动机,徐干学将自己的藏书楼,命名为“传是楼”(“是”是这、这个的意思,语法上叫做指示代词,即指书籍)。不仅如此,徐干学还精心整理自己的藏书,编成《传是楼宋元本书目》一卷、《传是楼书目》八卷,以便他的子孙们,能更方便地利用他所留下的藏书,求得学问,增长知识才能。当时有很多士子、名流向他借书学习。

遗憾的是,徐干学将藏书传给子孙的梦想,并没有能够完全实现。后来他的藏书,由于种种原因,大多归了别人。但是广义而言,这也是助益于社会,济惠于士子。并为社会传留下许多书籍、珍典。其德博矣!

(《清史稿·徐干学传》、《清代野史大观》卷九)@#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傅山是明未的秀才,明朝灭亡以后,他便“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隐居不出,自称居士、道人。顺治十一年(1654),他因河南一个案子牵连,被捕入狱,便开始绝食。一连九天,几乎要死,被他的一个学生,用奇计救出。但傅山却深以为憾,认为不如死了痛快。清朝开博学鸿词科,实是要以此招揽人才,傅 山拒绝别人的推荐,不肯入京城应试。去征召他的官员强迫他,以至于将他连床抬着走。到离京城二十里时,他死也不肯入京。别人无法,只好代他向朝廷称老病。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表示他“不事二主”的民族气节。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表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精神。 傅山博通经史、诸子、佛道、医药等学问,也能诗文、书画、金石,尤其以音韵学见长,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对后人很有影响。 傅山从小就是个神童,很小就开始读十三经等经史典籍,后来其书法和绘画又非常有名。傅山对待傅眉等几个儿子,要求十分严格。他常常周游四方,出游时,总是叫儿子们,拉着他乘的车子行走。晚上到了旅舍中,他就点上灯,督促儿子读经史等书籍。晚上诵读过后,要求儿子们第二天早上,一定要能够背出来。如果傅眉等背不出来,傅山便用杖责打他们,丝毫也不姑息。
  • 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他为官以宽厚待人著称,时人说:“他有善,则归于别人;有过,则归于自己。”他少时作县吏时,有次地方上杀了人,同县有位吏员,怀疑是陈寔所杀,将他抓起来加以刑讯,陈寔吃了不少苦头, 好不容易才获释放。后来陈寔当了督邮,却并没有报复这位当年抓他、拷问他的吏员 ,而是请县令许某礼遇他。远近之人,听说此事,均极为钦佩他的雅量。史书记载: “他代人受过之事,甚多。”可见其性格之宽厚。
  • 卢怀慎,唐代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他早年以进士及第,累官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御史中丞等。在任时,见时政多弊,曾多次上书,请朝廷整顿吏治,任用人才,治理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惜多未被朝廷所采用。唐玄宗开元初年,他和姚崇同时为相。姚崇是唐朝著名宰相,卢怀慎自已觉得才能不如姚崇,于是事事推让。当时人因他无甚政绩,讥他为“伴食宰相”。不过他倒是很善于推荐人才,临终之时,还上表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等人,后来他们均是当时廉政的杰出人物。
  • 费宏之所以能够中状元,并入朝为宰相,应该说与他父亲费璠,对他极为严格的教育分不开。费璠对儿子要求之严格,从下面所叙的这件事情中,可以略见一斑。
  • 终其一生,宇文赟都算不上一个好皇帝。周武帝对儿子的一番苦心教育,可说是不但毫无成效,反而还养成了宇文赟文过饰非的恶劣品性。唉!教育子女,真是应该细致周到一些为好,不可仅是威严责打而己。
  • 韩亿,字宗魏,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他是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进士,历任大理寺丞、参知政事等。韩亿为官很有才能,刚开始任州县官时,就以善于判决疑案而著名。他当永城县令时,不仅将本县案件审理得清清楚楚,而且太守皇甫选,还常请他代审别县疑难案件。
  • 陆纳,字祖言,东晋时的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继承父教,严以律己。其父陆玩,在东晋朝为官多年,素有节操,清纯雅量,不受时风薰染。
  • 赵匡胤急急忙忙从家里逃出来,受姐姐劈头一顿训斥,惭愧之余,也醒悟过来,懂得自己应该处变不惊、临危不乱,镇定勇毅。于是他立即镇静下来妥善地处理好了此事。后来他在士兵的拥立下,黄袍加身,遂建立了宋朝。
  • 刘赞,五代时的后唐大臣。魏州(今河北冀县)人。刘赞由进士出身,入朝为官,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等职。刘赞为官,不徇私情,不阿权贵,以正直守法而著称。
  • 庾衮(读雨滚),字叔褒,西晋初年人。受家庭的影响,庾衮自小就勤俭而好学。他出身于显贵世家,是明穆皇后的伯父。他的伯父、叔父等都个个显贵,独有庾衮的父亲很有志节,甘守清贫,平时约束儿子,要庾衮下地耕作,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养活自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