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观光客涌入 桃米社区生态堪忧

桃米社区有丰富的湿地生态,是一处未受污染的原生地。(赖瑞/大纪元)

人气: 67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6年09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邓玫玲台湾台中报导)埔里镇的“桃米坑”是位于海拔430~800公尺的一个聚落,在早前,五城山区一带的居民常需翻山越岭到稻米产量丰富的埔里来购买米粮,再以肩挑的方式运送回山区,来来往往的挑米工人都会在桃米坑这个中途站休息,所以当地旧名叫“挑米坑”,随处可见挑米路过的旅人。由于人们认为桃米坑是一个土壤贫瘠、不能生产稻米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都叫它“狗屎坑”!

震出桃米社区新生的转捩点

桃米社区入口处的生态标示,看到桃米丰富的物种:蜻蜓、蝴蝶、青蛙。(赖瑞/大纪元)
桃米社区入口处的生态标示,看到桃米丰富的物种:蜻蜓、蝴蝶、青蛙。(赖瑞/大纪元)

1999年921大地震震毁了桃米坑,也因此改变了桃米坑,虽然当时那里大部分是年老的居民,但重建家园的决心让桃米人的力量重新凝聚起来,在新故乡文教基金会研究员王元山与世新大学教授陈墀吉两位社区营造达人的协助下,加上“生物特有中心”彭秘书进行田野调查后,桃米居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园,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桃米坑拥有台湾保持得最良好的湿地,桃米坑溪、种瓜坑溪及大小支流提供了天然的水源与渠道,造就了大大小小的生态湿地,因此来到桃米坑可能会遇到台湾27种青蛙,也可能与66种蜻蛉、77种鸟类及100多种蝴蝶不期而遇,许多珍贵的保育类动物如:金线蛙、台北树蛙、黄裳凤蝶等都在桃米坑被保育着,“这块没什么特别生产、不能有丰厚营收的土地,其实是很有价值的。”

桃米坑居民詹先生在921之后,家园全毁,于是全心参与社区重建的领导团队,并接受外来资源的协助,在那段从无到有的社区营造活动中,陈墀吉教授为这群毫无社区营造概念的居民,上了近1千多小时的课程,他还自愿捐出上课的钟点费,甚至自掏腰包解决居民经费不足的问题。桃米居民在无数次的感动之余,卯起劲来读书,认真努力的学习成果,真的让外地人刮目相看,詹先生回忆说:“我们第一次向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申请了30万元的补助款,2个月后农委会人员来验收成果时都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觉得桃米社区居民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应该有100万元的价值。”

桃米人用真心做真事

詹先生的理念是:“不做没关系,要做就做真的,但千万不要做假的!”桃米居民有了共识后,一连举办的各项活动都很成功,但他们团队一直有一个特别的想法,就是社区办活动不能向外人伸手要钱,最好能自筹财源。有一年中秋节办“桃米做大饼”活动,大家自行筹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活动在一个星期就顺利完成,当天桃源国小聚集了来自各地的乡亲,也收到很多民代议员的热心捐款,然而这些捐赠的款项全都存入“公基金”,作为下次活动的经费,所以桃米里民办活动是真正凝聚了乡亲们的心力,用真心做真事。

刚开始桃米坑的社区营造是以自然生态为主题,是知性与感性的结合,社区居民引导游客来桃米做深度之旅,行程规划以2~3天为主,游客进入桃米坑后可以体验当地丰富的自然生态并停留住宿,因为人数不多,根本不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

5月的桃米坑溪畔,油桐花已盛开,雪白花瓣落满溪畔石岸。(赖瑞/大纪元)
5月的桃米坑溪畔,油桐花已盛开,雪白花瓣落满溪畔石岸。(赖瑞/大纪元)

发展大众观光 生态遭破坏

然而,10年后的桃米生态之旅已完全改变,游客到桃米看到的不再是纯朴宁静的乡野,而是川流不息的人潮、车潮与拥挤杂乱的摊贩;游客一次可以来个上千人左右,下了车到处走马看花1、2个小时就匆匆离开,桃米居民面对的是塞车和自然环境被破坏,詹先生打趣地说:“这就叫观光!1、2个小时就看光光!”这就是用大众观光的理念经营的结果。

如今,桃米居民不但要面对塞车与环境污染的痛苦,还要面对外来财团大量购买土地的恶运。桃米坑的在地人只会种地、做粗工,没有人会做生意,更没有经营专业观光餐旅的技能,在当今观光营收越来越丰厚的时刻,在地人能贡献什么?只剩土地,不断地出卖土地给外来的经营者,这5、6年来桃米坑的土地价值翻涨数倍,桃米最精华地段的土地一块块地售出,从蛋黄区卖到蛋白区,詹先生沉痛地指出:“桃米社区这几年进驻了太多的外来投资客与投机客,在地人能做的就只有卖掉自己的土地,未来桃米的土地将不再属于桃米人所有。”

他认为,桃米坑最终可能发展成餐厅、民宿林立,观光客如潮水般涌进涌出,真正的桃米却面目皆非,但是政府的相关单位可看不到这些危机,他们看到的是游客数量倍增的繁荣景象,政府只看游客数量,看到观光业绩的表现亮眼,却没有看到桃米人已不再是桃米坑的主角,桃米人已沦为自己土地的配角、丑角;桃米也不再是当初的桃米。

詹先生认为,桃米社区让人感动的时代已完全过去了,不太有回头的机会,当初有短、中、长期的计划与美好的愿景,居民努力经营的成果曾经让桃米名声远播,桃米的宝藏就是珍贵稀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必须采用慢步调的经营方式,有限度地开发,不适合采用当前这种快速成长的大众观光模式。更不是等着外来财团营利后给桃米人一点回馈,而是要让社区居民自己当家做主,慢慢累积了强大的实力后,桃米人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未连结自然资源 原貌将消失

桃米坑目前走入这样浅短的观光发展路线,其实是因为有新进的经营者加入社区团队,引导着整个社区往这个方向发展,如果经营团队的成员不是真心为桃米好,他们就不能真正连结桃米当地的自然资源,可能引进一个外来的特殊地物来吸引观光客。

詹先生提出,当前很多新兴的地标、观光景点其实都可能面临这样的危机,像有些社区突然出现的奇特地标地物,如天梯、天空步道、高跟鞋教堂,这些不能与当地人文景观连结的旅游规划,短时间可以吸引如潮的观光客,但是很多游客并不知道自己来到一个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社区,就像来桃米坑的游客可能只知道来到纸教堂,却忽略了桃米坑其他的生态特色。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桃米社区将不再有实质的成长,对桃米人没有任何助益,詹先生沉痛地说:“当桃米人卖掉自己50%的土地后,桃米坑的原始风貌将在桃米消失。”

桃米坑如今面临的窘境,其实不是单一个案,台湾曾经繁荣蓬勃的九份、华山、南庄及现在的宜兰,都遭遇过同样的困境,如果能把这些真实的现象深入检讨,作为台湾未来社区经营的借鉴,应该可以让台湾观光业的发展方向有所改变。亲眼见证着桃米坑的社区变迁而感到痛心的詹先生,特别奉劝其他将要全心投入社区经营的领导团队,一定要坚持好的理念与正确的价值观,“更要坚守社区的每一寸土地,才能真正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社区团队要谨慎地走好每一步,绝对不能走偏,未来繁荣的美好愿景才会属于自己。”

责任编辑:罗令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