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文化 庆贺新年珍玩

过个富贵风雅年 赏芝兰永寿《岁朝图》

作者:郑行之
慈禧太后之宝《岁朝图》传颂芝兰永寿、富贵百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25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编按】:过年了,新年到!市井庶民们放鞭炮迎新年,文人们画画迎新年,过富贵风雅年!庆贺新年有专门的画吗?除了人们熟悉的“年年有余”、“招财进宝”,还有……?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文人画家的“岁朝图”就是专为庆贺新年而作的画;在现代,“岁朝图”又成了探索古代年俗的文献库。

从宋代开始,历朝历代留下许多精品《岁朝图》--“民俗岁朝图”、“岁朝清供图”。本文《赏〈岁朝图〉  过个富贵风雅年》将作系列的导览,带给读者喜气,也过个富贵风雅年!

清供雅玩入画 岁朝清供图

古代文人过年也是有讲究的,他们在新年期间摆“清供”,画“清供图”,久而久之,“清供图”就成了中国文人画的一个特殊题材。

“清供”,即清雅的供品,也有人称之为清玩。最早是供香花蔬果,后来发展开来,有人也将金石、书画、骨董、盆景都参与在内,再演变到最后,“岁朝清供”就成了新年之际将一些雅玩陈列于书斋、案头,不一定当做供品了。有些画家就将这些富寓意的东西作为描绘对象,称为《岁朝清供图》。悬挂于室,既自赏清高,也与来访高朋雅士共享。这样的雅兴,历史悠悠,长达千年。

我们这个年代,虽然可能还存在着文人雅士,然而,多数人案头摆的是电脑了。

新年期间,就让我们回顾一下,欣赏历代文人雅士各具自我风格与特色的《岁朝清供图》吧:

融会中西画风的《岁朝图》

清 张为邦《岁朝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先介绍一幅反映时代特色、融会中西画风的《岁朝图》,清 张为邦的《岁朝图》。张为邦(参注)是扬州人,曾跟郎世宁学习西洋画法,所以他的《岁朝清供图》的手法十分接近古典派油画,画面没有留笔触。在细致的涂抹中,明暗变化、色阶的转换几乎完全不着痕迹,这般苦心经营的结果,不但花瓶的外观给人一种实体、厚重感,而且瓶身的色泽还透出国画少有的醇厚,触手温润,细看还微微地透出“开片”(冰裂纹),从而予人一种高雅价值感。

张为邦这幅《岁朝图》的花叶用同一手法处理,也一样逼真生动。复瓣花朵的外形圆实、层次分明,叶片自然有序地重叠交织,既有西画的真实感又富有中国画的蕴藉含蓄之美。一旁的方形盆栽植着兰花、灵芝、湖石,象征“芝兰永寿”。

“清”“吉”雅趣的《岁朝清供图》

画家在描绘“清供”时,除了经营艺术形式之外,还可以考虑如何透过各种物象的搭配,传递出吉祥寓意。下列提供二幅明、清名家力作,同样是展现“芝兰永寿”意涵的《岁朝清供图》,以供欣赏清玩。

明末清初 八大山人《芝兰清供图》

八大山人是明宗室之后,明末四僧(也称清初四僧)之一。因国破家亡,长期郁抑致使他的性格变得孤傲不群。他的画作也因而形成极特殊的风格。他笔下的鸟儿很多都是单足站立,白眼向天。他画中“八大山人”的署名更是一绝,看起来似哭又笑,哭笑不得。

八大山人这幅《芝兰清供图》则是难得的贺福之作,以灵芝和兰花入题入画,以“芝兰永寿”贺福新年,传递传统中国年的意涵。在风格上,相对于上述张为邦《岁朝图》的写实手法,则呈强烈对比。《芝兰清供图》全然以中锋的运笔,风格精简,稳重中洒脱奔放。

清 八大山人《芝兰清供图》

画中以极沉、极缓的枯笔走速勾勒而出的瓶身,宛如一座稳重小山,正好承载了瓶上动势十足的兰花和竹子。古花瓶中的竹叶及兰花、小盆中的灵芝,时而奔放、时而凝敛--奔放时,浓墨豪情干云、如剑似戟;凝敛时,淡然宁静、圆融自适,构成了一个张力无限的小世界。兰竹、灵芝和古瓶,看似单纯而静止,其实在快与慢、动与静速度交错的笔意中,时空交会的韵味也自在地流转,“芝兰永寿”贺福新年的意涵,也跨越古今流转不息。

清 沈焕《春元如意图》

沈焕的《春元如意图》展现“清”“吉”的意象。以勾勒手法贯穿整个画面,让人感觉在精致中另有一种雅趣。首先是松竹梅,象征岁寒中不惧霜雪的贞宁意志。在这个清吉的如意图中,也包含了象征“芝兰永寿”的兰花、灵芝、湖石等祥瑞的供品、雅玩,表示开春元日贺寿之意。

清 沈焕《春元如意图》(天津博物馆藏)

参注:张为邦父亲是张震,在康熙、雍正两朝供职于宫廷。张为邦步父亲之路,在雍正之朝时也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张为邦又推荐儿子张廷彦奉宫廷入画院,张氏祖孙三代成为供奉宫廷的绘画世家。

有关这一家三代供奉宫廷画院的情况,清代周道的《读画辑略》中有这样的记载:“画猫狗,名重一时。山水、界画楼阁、花鸟以及写生,俱称入格。自维邦(为邦)父子俱供奉画院。”@*(本系列待续)

点阅【过个富贵风雅年】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 聚会宴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古希腊,有一种称为“会饮”(symposium)的特殊宴会,是当时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宴饮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十分盛行,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岁时就计划为但丁《神曲》着手绘制插图。他的艺术才能大多体现在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上。除了神曲之外,他还为其它文学名著制作精美的插图,如《圣经》、《失乐园》、《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图的面世,即被大众认为文学结合视觉艺术的一大杰作。
  • 法国艺术家路易-利奥波德‧布瓦伊(Louis-Léopold Boilly)擅长画肖像,他画了大约5,000幅小幅肖像画,有专家认为这样的数量算少。布瓦伊绘画技巧精湛,加上他的聪明睿智,创作令人赏心悦目的错视画(trompe l’oeil,欺瞒眼睛,译注:一种逼真到能骗过人眼的作画技巧);有时也创作挖苦人的讽刺画(scathing caricatures),当中有许多是自画像。
  • 仙子仙女和他们丰富的传说故事,久远以来就让世人着迷,对英国人来说尤其如此。在维多利亚时代(1830至1900年代),仙子画(fairy picture或fairy painting,又称童话画/精灵画)成为独特的艺术流派。这种对童话的迷恋始于19世纪中叶,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变革所推动的。面对科学进步和工业化发展,人们在自然世界之外,对于灵性世界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 17世纪意大利画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作品《圣母无染原罪》(Immaculate Conception,又称圣母无原罪始胎、圣母始胎无染原罪)散发着神圣美丽、纯洁和光芒,圣母的一颦一笑都透露出她最虔诚的心。她微微仰头,虔诚地凝视着上帝,双手轻轻合十,做出祈祷的姿态。看着画作,你仿佛可以听见天使吟唱的赞美乐音,飘扬于云层之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