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中写道:朱紫国国王患病,孙悟空为其诊脉,通过“悬丝诊脉”,诊断国王为“双鸟失群”之症。许多人以为《西游记》只是古典的神怪小说,就以为“悬丝诊脉”只是作者的臆想,现实不存在,不可信。
不过,传说中古代大医学家,也用“悬丝诊脉”为患者诊治。古代礼仪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即使是医者为患者诊治,亦得遵守规范。特别是御医在为后宫娘娘或公主们医治时,更得遵守。因此他们将一条丝线固定在她的手腕上,自己则握持丝线的另一端来进行诊治。
一次,唐代医药学家、人称“药王”的孙思邈以“悬丝诊脉”方式,为怀孕且罹患重病的长孙皇后诊治。太监有意测试孙思邈的医术,就将丝线栓绑在协助医学鉴定的鹦鹉脚上。岂料,孙思邈立即知悉丝线的那一端并非是人的脉博。
惊诧不已的太监赶忙将丝线重新栓绑在长孙皇后的手腕上。孙思邈顺利地诊断出了皇后滞产的问题,随后开了一帖药方,待皇后服用后,即顺利分娩,产下皇子。
关于悬丝诊脉还有一个惊人的故事。乾隆有一天宣御医看病,御医悬丝诊“脉”后,居然为了讨个吉利,就先贺喜乾隆,说妃子有孕,是喜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没有诊断错误。
他没想到,乾隆不相信御医能凭一条丝线诊病,命人将丝线的另一端绑在凳子上 。幸好,御医反应灵敏,说里头有玄机。待太监劈开凳子,才发现里头有数只蛀虫,这时御医急忙辩说那代表凳子怀孕了,为喜脉。乾隆这才点头,命御医为生病的格格诊断。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内,保存着一张陈御医为慈禧太后牵线诊脉的照片。据说,那次慈禧患病,陈御医隔着帷帐在红纱丝线上切了脉,并小心翼翼地开了三帖消食健脾药方。慈禧服后果然奏效,并赐他“妙手回春”金匾一块。
但过了许多年,陈御医透露,当年他是用重金贿赂了内侍和宫女,获知慈禧的病是食螺肉引起消化不良,由此拟出药方。因此,有人认为悬丝诊脉是医者受缚于皇威不得已而施展的一种骗技。
“悬丝诊脉”不可信?
“悬丝诊脉”是否真有其事?很多人在质疑。旧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原名施毓黔)1968年曾言,当后妃生病,贴身太监会向太医讲解病况,太医本身亦会详细询问病程与额外的状况。有的太医甚至还会送礼给太监,以求得到更多资讯,以利解析病症。
因此,太医在正式“悬丝诊脉”时,早已经摸透病况了。这时只需要“悬丝”,谨守皇宫礼节,显示臣子的恭敬,再沉着地屏气凝神,认真思索接下来该开什么处方,别惹祸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施今墨认为,悬丝诊脉是存在的,但只流于形式。
那么,施今墨的话是否有权威性?答案是否定的。
《管子》中记载,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内放置两张琴,拨动其中一个琴弦的时候,另一个琴相应的琴弦也会颤动起来,这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其实是一种相同频率的共振。悬丝诊脉的理论就是通过这种原理构建的。
笔者的师兄华宁是一位修炼有素者,它具有许多人没有的能力,只是他不会轻易在人前去显示卖弄。
一次,一位善良的老太太找我给她看病时,华宁刚好也在,我请华宁先帮忙诊断一下。他欣然地从包里拿出一根红毛线,一头系在老太太右手腕上,华宁右手刚搭上毛线另一头,他全身立即像触电一样,几乎弹起来了。他说,老太太的眼睛病得太重。原来老太太年轻时就患青光眼,后来越来越严重。
华宁说,每个活着的人身体都有自己的场,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同,场的强弱也不同。修炼有素者在很静情况下,对周围的环境很敏感,可以感受到丝线和被诊断者脉搏一样在跳动,这样就可以去探知、感受对方的身体状况。他还说,其实,人不用丝线也可以感受到对方的身体状况。
先后被美国Samra中医大学和Alhambra中医大学聘请教授中医和武术的李有甫教授就具有独门绝技——遥诊功能,李有甫早年曾在中国科学泰斗钱学森主持的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任何人只要他看一眼,不用任何仪器,也不用接触他们身体任何部位,就能说出这个人有什么病。他曾在北京积水潭医院、262医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单位,对包括中共国家主席、部长、将军等在内的约4千人进行过遥诊,准确率几乎100%。
华宁说,现代科学证实,人体中的经络穴位都是存在的,但用肉眼看不到。古时人们怎么发现的呢?其实就是人们在长期的修炼中,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经络穴位是发光的,但人死后就没有这种光了,所以有“人死如灯灭”的说法。这也是解剖学上发现不了的原因。
责任编辑:陈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