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创义庄 传奇延续近千年

作者:刘晓
宋代范仲淹曾买良田千亩,收租以赡养贫困的族人。图为明 仇英《桃花源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325
【字号】    
   标签: tags: ,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广为人知的名句。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了非政府、非宗教的民间慈善组织“义庄”的大慈善家。而这一慈善组织从北宋一直延续到清末,延续了八百多年,堪称奇迹。

《宋史‧范仲淹传》记载:范仲淹“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创建义庄,是在1050年,即范仲淹做官第三次被贬到杭州后。杭州与其老家苏州不远,因此范仲淹得以和族人常常见面。在此期间,他为范氏宗族做了两件事,一是续修家谱,二是创办义庄。

范仲淹在苏州吴县置办田地一千多亩,将每年“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显然,其主要目的就是赈济贫苦族人的生活,为他们提供衣食和嫁娶丧葬的费用。这一年范仲淹61岁。

北京故宫南薰殿珍藏的范仲淹像(公有领域)

范仲淹创办义庄,不仅仅是出于公心和慈爱之心,亦是希望范氏宗族可以世世代代持续下去,且子孙可以同享幸福。他曾说:“自祖宗来,积德百余年而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亦何以入家庙乎?”他的次子范纯仁也说:“先文正公置义田,非谓以斗米疋缣使能饱暖族人,盖有深意存焉。”五世孙范之柔亦曾明确提出,创置义庄是乃祖“欲为传远之计”。

制定《义庄规矩》

为了使义庄得到更好的管理,并能持久,范仲淹亲自制定了《义庄规矩》,主要内容有:

逐房计口给米,每口一升,并支白米。如支糙米,即临时加折。
冬衣每口一匹;十岁以下五岁以上,各半匹。
每房许给奴婢米一口,即不支衣。
逐房各置请米历子一道,每月末与掌管人处批请,不得预先隔跨月支请。
嫁女,支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
子弟出官人,每还家待阙、守选、丁忧,或任川、广、福建官留家乡者,并依诸房例,给米绢并吉凶钱数。虽近官,实有故留家者,亦依此例支给。
逐房丧葬,尊长有丧,先支一十贯,至葬事,又支一十五贯。次长五贯,葬事支十贯。
乡里、外姻、亲戚如贫窘中非次急难,或遇年饥不能度日,诸房同共相度诣实,即于义田米内量行济助。
…… ……

总结来说,这些规矩大体分四个方面:一是族人领取义米、冬衣的范围和数额;二是对于族人嫁娶丧葬的规定,其中一条族人再娶不给资助的规定很有意思;三是领取义米的方法;四是对于族人中候补官员或到边远地区做官的补助。除此之外的规矩是关于管理者和监督者的权利的。

有了这样的规矩,范氏宗族中有困难的或者贫穷者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

通过选举任用管理者

范仲淹初创义庄时,人口只有90口。为了选举出合格的管理者,范仲淹提出:管理人须经家族各房(分支)公推共举,然后由家族长老认可再遴选出来,以期让正派、公道、有声望者担任其职。此种选举方式即便在义庄规模扩大后,也一直在使用。

对于管理人的权力,规定他们独立行使义庄粮物的收支分配权力,不受他人干扰。而族人有对管理人监督的权力。《义庄规矩》中规定:管理人的报酬取决于其工作做得好坏,而其工作做得好坏又取决于族人的评定,族人甚至有权告发管理人的不公正行为,交由全族人进行判断。

与之相对的是,管理人对族人也有一定的监督权。比如对违反义庄规定的族人,管理人可通过与族中长老商议,视其违规程度的轻重,或削减其受资助的额度,或取消其受资助的资格,或将其送官交由官府法办。

范仲淹子孙完善《义庄规矩》

在《义庄规矩》制订后两年,范仲淹就过世了。他的人称“布衣宰相”的次子范纯仁、三子尚书右丞范纯礼、四子范纯粹,十次《续义庄规矩》,平均每四年左右即续订一次。主要内容涉及或支持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或监督“掌管人”,或针对田产、仓房管理,或完善领取制度,或处罚虚报冒领人,条款非常详细。比如:

教育方面,奖赏参加科举考试的子弟、义学教授以月钱。
义庄管理方面,对掌管人、掌管子弟、勾当人职责的规定,只有掌管人依规定处置义庄的事,虽是尊长不得侵扰干预。
义田的经营,不许族人租佃义田,不得典买族人田土。
同居兄弟之奴婢、未娶者之奴婢的给米规定。
宗族财产保护方面,不得占据或会聚义仓,义庄人力船车器用之类不得借用,不得以义宅屋舍私相兑货质当。

此次增补规矩增加了对教育方面的资助,加强了对义庄管理方面和宗族财产保护上的规定。此外,范纯仁还用所得俸禄,将义田增加为三千亩。不仅如此,义庄的规矩还得到了宋朝官府的支持,那些不遵守规矩的范氏族人如出现官司,官府需要受理。

宋金战争中,范氏义庄的基础设施和规矩也遭到了若干破坏。南宋时,范之柔恢复了义庄原有的规模,并重申各项规矩。南宋宁宗嘉定六年,范仲淹六世孙范良器又制订《续定规矩》12条,要点是重申和完善范仲淹所定《规矩》及保护族产。乾隆时范氏《增订广义庄规矩》,特别强调了对贫病族人的照顾问题。

此后虽经朝代更迭,范氏义庄依然屹立不倒。到了明末,范氏义庄扩大,范允临捐助田地100亩;清前期大同知府范瑶捐助田地1000亩。到了清朝宣统年间,义庄田地已达5300亩,且运作良好,而且持续了八百多年。

推行儒家思想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范仲淹及其子孙在创办义庄的过程中也是在推行儒家思想,比如“孝悌”、“仁义”、“忠信”等,这也引起了官府和社会的关注。

南宋时期,范氏义庄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不断提高。一方面义庄获得了官府的免除赋役,另一方面范仲淹作为家乡的先贤,成为地方官员进行社会教化的楷模,范氏家族亦被优崇。而范氏义庄在对整个宗族的教化、帮助上的效用,也引起了理学家们的关注,并纷纷撰文加以提倡。

这导致各地许多宗族纷纷效法范仲淹的做法,创建义庄,并借鉴范氏义庄的管理经验。“苏郡自宋范文正公建立义庄,六七百年间世家巨族踵其法而行者,指不胜屈”;“自明以来,代有仿行之(范氏义庄)者,而江以南尤盛”。有人统计这期间江南义庄的结果显示:明代276年间,各地族田义庄的资料约有200宗,而宋元两代400年间,仅有约70宗,到清代末年,仅苏州府的义庄数即达到200多个。由此可见,范氏义庄的影响力巨大。

范氏义庄也得到了皇帝的褒奖。清代康熙皇帝曾为义庄题写了“济世良相”匾额。乾隆六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去祭祀设在义庄内的文正公祠,还颁赐“学醇业广”以示褒扬。

苏州府位置图。图为《古今图书集成》插图。(公有领域)

结语

无疑,义庄的创办首先对范氏家族几百年来长盛不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首先,它使贫苦的范氏宗族成员避免了流离失所、迁徙他乡的命运,使他们可以安居乐业。而且,由于义田对“仕而家居”者同样予以资助,所以又对许多做官者回归故乡产生了吸引力,从而聚集了更多的家族中的精英成员。

其次,义庄的存在使族人都可以获得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而且族人被鼓励参加科举。范氏子孙中通过科举及第的人不在少数,而他们返乡后同样是兴学倡教。

毫无疑问,义庄得以长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范仲淹的嫡系子孙,秉承乃祖风范,饱读诗书,积德行善,且具有担当精神。范氏义庄近千年的传奇让人怎不慨叹!@*#

参考资料:
1. 《宋史‧范仲淹传》。
2. 《范氏义庄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见《中国农史》,2004年第23卷。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紫色是尊贵的颜色,如古代云霞映成紫红色的高空叫“紫虚”或“紫冥”,天帝的宫殿是“紫微垣”,与之相对应的“天子”在人间居住的地方,如明清时期的宫殿称为“紫禁城”;在中国绘画中,紫色代表宇宙的和谐,因为它是代表“阳”的红色和代表“阴”的蓝色的组合。此外,道家还有“紫气东来”的说法等等。
  • 唐朝的《酉阳杂俎》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唐中宗梦见一只三足乌在飞,被几十只蝙蝠追逐而坠落到地上。三足乌,也叫“金乌”,是太阳神鸟。据说后羿射日,太阳被射死坠地,大家上前围观,发现是金羽鸦。“金乌”坠地,显然是不祥之兆。
  • 佛家讲因果轮回,早期的基督教也讲因果轮回。那么,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轮回转世?信者有之,不信者也不少,而不信者大多受达尔文进化论和现代科学的影响,以“眼见为实”的理由忽略这世界上许许多多上天给人类显现的真机。在前几篇文章中,都提到《看见真相的男孩》中的英国通灵男孩M可以看见另外空间的生命,并与他们沟通,而他在日记中还提到,他可以感知生命的轮回转世。
  • 在英国男孩M的通灵经历中,还提到了英国一个古老的教团。《看见真相的男孩》在某年9月的一天的日记中记载了这件事。
  • 在英国通灵男孩M看到的另外空间的生命中,一位专程前来的科学家的灵魂说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位科学家是M的爷爷的灵魂带来的。他先告诉男孩和帕摩老师,在他活着时是个科学家,应该还有些名气,因为他“希望人们能尽快忘了我”,所以他也没提自己的名字,我们暂且称之为S吧。让他懊悔的是,在世时他曾发表了很多观点,比如,他曾断言,肉体的瓦解意味着意识的终结,但在离世后,他切切实实意识到那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因此,他希望通过通灵男孩告诉世人哪些观点是错误的。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晋代文人陶渊明笔下一个没有战乱、民众自治、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美好的“桃花源”,也很接近老子提到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这样的社会引无数中国人思之、向往之。
  • 钱若水是北宋大臣,为人正直,有胆识,后被提拔为枢密院副使。北宋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和李元纲在《厚德录》中,都记载了钱若水于宋太宗时期因仗义执言而救了三个官员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时,武则天夺嫡之谋得逞,肆行不义之威,大唐的国祚差点脉断武则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诬告“谋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义士舍命护主,忠义的魄力震慑奸逆,改变了逆乱之势。
  • 中国山水画
    山东宁阳县有两个古老的地名:“东疏”“西疏”(现西疏并入了东疏镇)。这两个地名是怎么来的?是为了纪念西汉名臣疏广、疏受叔侄而设的,其背后有一段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评论